为什么欧美年轻人逃离Instagram?

标签: 欧美 年轻人 逃离 | 发表时间:2017-06-11 00:36 | 作者:
出处:http://news.cnblogs.com/

为什么欧美年轻人逃离 Instagram?

综合赫芬顿邮报和 buffer blog 编译而成。

荒谬、适得其反、大失所望和高效、振奋人心、名副其实,这几组意思完全相反的形容词,说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 Instagram 的个性化推荐。这个市值一度超百亿、月活跃用户超 7 亿的社交平台,因个性化推荐而受到质疑。

Instagram 的内部数据统计显示,人们平均会错过 70% 的 Instagram 信息。Instagram 的创始人 Kevin Systrom 力推机器算法的原因就在于,“个性化推荐可以帮助用户看到信息流中最好的 30%。”

但改版以来,Instagram 却屡获恶评,年轻用户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宣布弃用 Instagram。个性化推荐为什么没能赢得用户好感?

个性化推荐是如何运作的?

外媒曾经总结过,Instagram 的个性化推荐基本遵循着 7 个原则。

相关性:这是个性化推荐的最大特点,区别于传统时间排序,同一时间段内,用户感兴趣的内容会出现在更前的位置。用户在近期搜索过、点赞过、评论过的相关话题,更有可能出现在首页位置。

互动性:Instagram 宣称,哪怕用户关注了一千个账号,这条原则也可以确保他看到好友的最新动态。因为历史互动频率高的帐号,会被机器自动分类为好友,该帐号的新推送就会被排在更前的位置。

时间轴:虽然个性化推荐不再严格按照时间排序,但总体而言,比起 3 天前发的内容,3 个小时前发的内容总是排在相对更前的位置,因为人们总是当下发生的事情更感兴趣。

热搜度:标签是 Instagram 上 po 文的一大特色,大多和近期的热点事件相关。比如#OneLoveManchester,就是英国女歌手小A曼城慈善演唱会的标签,这场演唱会是为了鼓励和支持曼城恐袭的受害者,所有和曼城恐袭相关的 po 文都可以加上这个标签,相关更新的排位也会更靠前。

分享度:Ins 的公开 PO 文都是可以直接私信转给朋友的,操作上类似于把公众号内容分享给朋友,被转发分享得多的 po 主更有可能排在首页显眼位置。

停留时间:这一点对小视频尤其重要,因为观看时长是视频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完整观看这个行为本身就证明了内容的吸引力,哪怕人们后续并不留言也不点赞。

受欢迎程度:点赞数、评论量、观看量和分享量,都是衡量一条 po 文是否受欢迎的重要指标,如果一条 po 文下的点赞和评论数都很高,相比起一个小时前才更新的却无人问津的 po 文,更有可能出现在首页,哪怕它是 10 个小时前发的。

随着 Instagram 用户不断增多,新内容必然会越来越多,而人们可以浏览的内容越多,每条内容的影响力就被不断削弱。

对广告主来说,更糟糕的情况是,人们愿意花在 Instagram 上的时间是基本不变的,这就意味着信息越多,人们错过的信息也就越多。如果沿用传统时间排序,品牌为了抢占用户的首页,势必要保持高更新频率,这对广告主和平台方都是一种负担。

一方面广告主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制作和更新内容,另一方面,个人帐号的更新频率肯定比不上团队运作的品牌方,那么 Instagram 上的内容就将充斥着大量广告,长此以往势必损伤用户体验。

机器算法的引入对平台方、广告主和用户都应是利好政策,但本该实现三赢的改变却获得了两级分化的评价。

为什么欧美年轻人逃离 Instagram?

个性化推荐伤害了谁?

首先对广告主来说,要想被更多用户看到就要发布更高质量的内容,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用户互动,才会提高在用户首页的占据率。

但生产优质内容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反而可能比高频率更新的花费还要大,尤其对于中小广告主来说,时间排序至少可以保证如果他们足够勤奋就会有足够的曝光度,而个性化推荐更多依赖于受欢迎程度、互动性等不可控因素,使得他们面对像可口可乐、zara 这样的大广告主时,处于劣势地位。因为大广告主可以集中资源去生产更优质的内容,而不管是粉丝基量还是明星资源,大品牌都在个性化推荐的比拼中占据优势。

但个性化推荐也并没有完全取悦大广告主。因为性、暴力和死亡永远能戳中人们的痒点,香奈儿的 po 文可能夹在爆乳美女和灵异照片中间,这种品牌露出不仅无法激发购买欲,甚至还会伤害品牌形象,因为人们会将看到爆乳美女和灵异照片时的负面情绪附加到品牌上。

在国内,推行个性化推荐的某些资讯类 APP,就因为首页充斥着“暴打小三”、“吃蝎子”等低俗内容而饱受诟病。这种内容也许可以不断诱惑用户点击,从而增长用户停留时间,但这种停留时长没有价值,难以商业化。

《财经》杂志曾在访谈中直接问头条 CEO 张一鸣,“低俗是否是头条成功的原因”。张一鸣就在回答中提到,平台没有从低俗内容中获利,今日头条一直在打击低俗内容和标题党,就是因为低俗内容反而会伤害平台的商业利益。

而对普通用户来说,机器算法并没有那么懂他们。人是情感动物,而机器很教条,只能依赖数据,它并不能分清人们的点赞是真正出于喜爱还是出于社交需要。和朋友圈情况类似,大多数点赞都基于某种情感绑架,因为对方是亲戚、是同事、是上司、是老师,所以我们必须点赞。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们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的“趣味”,比如美国男生 Tori,喜欢在 Instagram 上看美女模特的照片,但他不会去点赞或者评论,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公开的,他担心女友发现会不高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想看到模特们的新照片,而经过个性化推荐的首页,模特们出现的几率大大减少了。

在社交网络运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不少独立艺术家、独立摄影师等自由职业者也开始进驻 Instagram,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以在 Instagram 上分享作品,并因此得到工作机会,被称为“运动鞋摄影家”的 Kane 就是如此。收藏运动鞋是他的兴趣,最初他将自己的收藏照发到 Instagram 上时,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会以此为生。但当他在 Instagram 上积累了数万粉丝之后,包括 adidas、Converse 和 PUMA 等在内的多个品牌都开始请他为自己的新产品拍广告照片。

正因如此,在 Instagram 上关注同行已经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跟进行业动态的方式,但个性化推荐破坏了这一功能。因为人们不会点赞和转发竞争对手的 po 文,长此以往此类账户就会被机器降级,很少出现在首页上。Kane 已经很久没有在首页看到同行 Johannes 的更新了。

为什么用户不喜欢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依赖的是机器算法,但机器算法是有局限的,它的判断依据都来源于过往情况,面对新的突发情况,它永远慢一步。而人却可以迎合机器喜好编写内容,比如加上热点标签,建立小组“互帮互助”提高 po 文的活跃度等等,让自己的内容出现在更多人的首页上。

现在在 Google 上搜索 Instagram 和机器算法这两个关键词,出来的结果有1/3 都是“教你如何骗过机器算法”。

这就产生了大量哗众取宠的垃圾内容,而因为人情需求和工作需要,人们无法完全取关这类帐号。

在国内,因为个性化推送而积累了大量活跃用户的今日头条,也因为低俗内容泛滥而饱受诟病。业内人士评价头条内容像毒药,用户被标题诱惑点开,并不代表着他们喜欢这类内容,而机器没有三观也没有审美,只是机械地根据历史记录向用户推送类似内容。

这就是个性化推荐的可恶之处,它并不代表你的个性,也不代表你的喜好,出现在首页的可能全是精美华丽的毒药。

本文由南七道与邱雅共同编译。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本文链接

相关 [欧美 年轻人 逃离] 推荐:

为什么欧美年轻人逃离Instagram?

- - 博客园_新闻
综合赫芬顿邮报和 buffer blog 编译而成. 荒谬、适得其反、大失所望和高效、振奋人心、名副其实,这几组意思完全相反的形容词,说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 Instagram 的个性化推荐. 这个市值一度超百亿、月活跃用户超 7 亿的社交平台,因个性化推荐而受到质疑. Instagram 的内部数据统计显示,人们平均会错过 70% 的 Instagram 信息.

中国年轻人什么样?

- coen - 东西
80后、90后、非主流、小清新、富二代、穷二代、时尚潮人、文艺青年……无论国内外,媒体上的中国年轻人总是被打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成为整个社会评头论足的标靶. 然而年轻人的生活是否真如媒体所说的那样. 真实生活中的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 相关阅读:关于中国年轻一代——媒体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媒体上的时尚消费只属于部分中国年轻人.

年轻人,你着什么急?

- chuang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博士第二年,其实博士生涯开始也没多久,我突然想放弃了,为此挣扎了很久,虽然挣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想法就想伊甸园的苹果,不断诱惑我,刺激我,左右着我的情绪. 但是到了现在,逐渐淡了,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 我把我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后迷茫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媒体,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满诱惑:.

赶走卡扎菲的年轻人

- 丁丁 - 南方周末-热点新闻
“大蓬头”——利比亚年轻人给卡扎菲起的绰号——“卡扎菲的思想和执政跟他的发型一样过时”. 年轻战士们最喜欢的战斗口号是:我们要给卡扎菲理个发.

肥胖使你逃离了什么?

- chas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译者 moonlight12321. 疾病防控中心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大约三分之一(33.8%)的美国成人都过度肥胖. 而且,这个数据每天都在上涨,速度可以跟股票相媲美. 我和美国最好的肥胖整形医生一起工作,他们致力于帮助病人减肥,以此来防止疾病,或减缓疾病的进程. 我在休斯顿也成立了好几个12步法食物成瘾治疗小组,在许多城市也有网上服务.

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 子 - 青年文摘
 正在丢失的硬能力  青年文摘2011年第7期·尘世走笔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点击查看新浪博客原文.

中国各阶层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 阳阳 - Lzhi's Views
我在中国完成了12,000km的旅行,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找了16-30岁的中国人,给他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什么都可以. 然后让他们握着纸,我再把他们拍了下来. Adrian Fisk于1970年出生于英国南郊德文郡,职业是摄影师兼制片人,由布莱普尔与菲尔德学院毕业后,移居伦敦,为国家地理、金融时报、名利场等一线传媒杂志供稿,同时也在广告业界服务于盛世长城、智威汤逊等4A公司.

『他们在拍什么』Zalmai Ahad,阿富汗的年轻人们

- Roger - Leica中文摄影杂志
“Afghanistan's Youth”是摄影师Zalmai Ahad完成于2010年的拍摄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Zalmai使用iPhone作为拍摄工具,记录下阿富汗普青年的日常生活,试图向人们呈现这个国家在战争之外的另一种真实状态. 作为一名阿富汗裔摄影师,Zailmai自身的双重文化经历让这组作品拥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观察视角.

马云建议年轻人发展五步骤

- zhoujg - 伯乐在线 -博客
  针对公司新员工与社会上普遍弥漫的浮躁情绪,马云日前在阿里巴巴内部网站发表了一封信,主要针对的是入职不满3年的员工,但许多观点放在当前社会同样适用. 在邮件中,马云再次强调了年轻人应该有感恩之心以及敬畏感,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针对他看到的,“今天很多同事来了没有几天就开始指责和批判一切”,以及社会上弥漫的近乎于批判一切的声音,马云旗帜鲜明地表态称,“讨厌那些对昨天不感恩,对明天不敬畏的同事”,但他也对“今天年轻人的浮躁和做事说话的态度”深表理解,因为“我们都这么年轻过”.

20岁左右年轻人找工作的技巧

- Paladin.lao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Today's generation of young adults are especially challenged in getting their careers off the ground as they face high unemployment rates and a bleak job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