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移动通讯还停留在号码时代?

标签: 移动 通讯 时代 | 发表时间:2011-06-15 17:43 | 作者:投稿 (guest) jackfrage
出处:http://www.williamlong.info/

  无线运营商是移动产业的“沙袋”,在阻碍创新上他们是臭名昭著的,他们从不管理,只维持现有的利润。他们常常惹人讨厌,纵使它们现在突然作出改变,它们也不会引发另一个变革。这里再也不会瞬间出现另一个由10个数字组成的语音导向的世界组织,也不会出现由ID和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数据导向的世界组织。

  在过去一周,移动通讯的未来出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发展。Apple展示了它的iMessage产品,这款产品允许iPhone用户无需透过短信或者电子邮件实现互相通讯。

  证据显示,老式的短信或正在锐减,这将导致无线产业的巨大利润来源产生问题。

  Nilay Patel透露其在“This Is My Next”网站的撰稿,他指出,为了便于人们更好地使用转盘电话,我们在40年代创建了一份数字公约,而基于这份数字公约构建的移动识别码系统,在21世纪涉及多设备的互联网服务中显得一点意义都没有。

老式电话机

  毫无疑问,这是愚蠢的,纵使号码具备很好的便携性,对于现今的移动电话设备而言,号码的作用其实并不大。除了一点,电话号码依然是一项国际(朝鲜除外)认可的标准,它允许在旧金山和中国,阿根廷和挪威的用户通过一些简单的编码进行通话和发送短信。

  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服务显露了世界缺乏联系,而这显然不是因为互联网本身所造成的,或许它更有可能是那些我们所发明的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通讯技术所造成。当人们在考虑他们落后的无线载波为他们又赚来另一笔大钱时,相同的利润动机让他们变得疯狂。

  以Apple的iMessage为例,它仅仅为Apple的设备服务,对于果粉而言这真的让人欢呼雀跃,但对于那些没有苹果设备的用户而言,这一点意义都没有。同样地,最广为人知的电信杀手Skype,也仅仅只为那些注册用户和SkypeOut国际卡的用户提供服务。你能猜到,巨量的电话号码(截至2010年12月,已注册电话号码已达到6.63亿,而Skype上个月的在线用户数也仅为1.7亿),你很难想象这样的一个数十亿规模的服务,在通话体系仍能承受的范围内,竟然还饱受折磨。Google Voice带来了许多十分有趣的想法,除了使用电话号码作为它的系统核心这一点外。

  一个可行的下一代通讯系统可能基于某样东西构建,但绝对不会是古老零散的编码系统,新系统的适用性将是广泛全能的。它必须能满足包括紧急呼叫等特殊服务的需求。它不能由某一个单一公司所掌控,就算这所公司是一间慈善大公司,由单一公司掌控将引来诸如90年代的微软和现在的Google相类似的不休争论。

  在互联网里,其实也确实存在着唯一一个有着类似功能的非营利的物件 —— Email地址。你可以随你喜欢选择操作方式和服务提供商,你会知道这封邮件是从哪个公司的邮件账户发出,以及它发往哪里。就算是facebook这个封闭的系统也会向外部用户提供facebook.com的邮件服务。

  但Email地址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已接受身份认证的物件,每个人都可以知道你的Email地址,密码是唯一保证你的Email邮件内容安全的保障,如果你不经常修改密码,那么你的Email账户也不一定安全。就连手机号码也不是安全的,因为别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拨打这个号码或者向这个号码发送短信,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别人最终都能找到你。

  电话号码背后存在的挑战类似于各大社交网络和互联网服务公司(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的竞争,他们都一直尝试构建更好的系统以在互联网创建自己的独立标识。互联网公司一直在争取让它们的服务产品或技术成为行业标准,这也引发了持续不断的争论,拥有近7亿用户和大批投资者的Facebook也期望成为成为行业标准,它希望成为集通讯中心和广告网络于一体的行业标准。

  过去十年,部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观察员怀疑将来将会有更多的无线运营商从传统的语音商务应用转向以数据为中心的商业服务。运营商们都很清楚,遭遇业界大量反对呼声的AT&T对T-Mobile的并购,原因是两者的合并所带来的宽带数据服务将接近整个美国的人口数。

  然而,“解放”手机号码需要多个产业部门的协同努力,设计一个安全的非营利性的移动行业标准,让设备能在几毫秒内连接全球的任意一部设备,但一部行业标准的讨论常常是乏味、不稳定和弊端泛滥。

  所以,你不用过分地焦急。这里还有很多比无线产业更为复杂的因素存在了。

  来源:Norris Lin投稿,原文链接

评论《为什么移动通讯还停留在号码时代?》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谷歌阅读器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相关 [移动 通讯 时代] 推荐:

为什么移动通讯还停留在号码时代?

- jackfrage - 月光博客
  无线运营商是移动产业的“沙袋”,在阻碍创新上他们是臭名昭著的,他们从不管理,只维持现有的利润. 他们常常惹人讨厌,纵使它们现在突然作出改变,它们也不会引发另一个变革. 这里再也不会瞬间出现另一个由10个数字组成的语音导向的世界组织,也不会出现由ID和二进制数字组成的数据导向的世界组织.   在过去一周,移动通讯的未来出现了几个引人注目的发展.

开源移动通讯架构与XMPP

- - Tim[后端技术]
XMPP由于上下游良好的开源生态得到了广泛的采纳与应用,但是到了移动为主的时代,XMPP的不足也暴露出来. XMPP全称是Extensible Messaging and Presence Protocol(也称为Jabber),是一种支持消息及状态的协议,但在线状态在移动场景并是一个必需的feature.

通讯录:电信联通扳倒移动的机会

- ping - 月光博客
  早先月光博客写了一篇“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设计”,有读者对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认为通讯录是电信联通扳倒移动的机会,全文如下. 电信联通虽然也是亲生儿子,可惜生的晚了点,要从老大嘴巴里面抢吃的,难啊.   本来在3G这个时代,电信联通是很有机会的,但是目前看来用户还是增加的太慢.   为什么守着这么好的3G技术,客户还不蜂拥而至呢.

三星在Android Market发布移动即时通讯服务ChatOn

- Elic - cnBeta.COM
三星今天向Android Market投放了免费移动即时通讯服务ChatOn的客户端. 除三星Bada系统外,ChatOn还兼容Android、iOS等主要手机操作系统. ChatOn适用于所有主要智能机和功能手机平台,可以让用户在不受系统平台限制的情况下与朋友、家人进行互动,进行一对一对话、群聊、群发信息,共享图 片、视频、语音信息和联系人.

文本即时通讯动了移动运营商的蛋糕

- - Solidot
移动平台上的文本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微信、Kakao Talk和Line,正日益取代短信成为数亿人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 文本即时通讯的费用主要来自使用的流量,相比短信要低得多,因此严重冲击了移动运营商. 用户收发一条短信可能需要支付高达20美分的费用,而运营商的成本仅为0.01美分.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Ovum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文本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的崛起已导致运营商损失了230亿美元的收入.

Adrian Stephens:预测2017 年移动通讯行业趋势分析

- -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本文作者是 IEEE 802.11 无线局域网工作组主席 Adrian Stephens,在即将迈入全新的 2017 年之际,他对未来移动通讯行业进行了一些预测,包括 Wi-Fi 网络的发展对未来 5G、物联网等领域里所产生的影响和应用前景.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预测行业趋势总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因为你可以据此判断自己是否足够了解所处的行业.

有板有眼: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未来谁更有优势?

- 陈耀斌 - 对牛乱弹琴 | Playin' with IT
问:移动即时通讯(短信息)服务的提供商会有运营商、软件开放商、手机制造商. 在不同平台上,优势会有所差异吗. 答:移动即时通信服务不能忘了短信,在谈论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的时候,应该包括移动IM和SMS. 所以先看看IM和SMS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不必多说,对用户来说,都是发送简短的信息给某人,在使用体验上和功能实现上,似乎差别不大.

奇虎360内测移动通讯应用"口信" 支持收发语音

- CarlNERV - GeekPark 捕风捉影
8月22日消息,奇虎360即将推出移动社交通讯应用“口信”,目前已在公司内部启动内测. 据悉,口信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社交和通讯工具,除了支持免费免费收发短信、照片外,也允许用户收发语音信息. 在这点上,口信类似于腾讯微信、米聊等应用,后二者目前都主打语音对讲功能. 口信也打出了安全牌,提供通讯录安全备份等功能.

《时代》移动调查称人类已进入“手机化”时代

- - TechWeb 今日焦点 RSS阅读
  腾讯科技讯(刘学通)北京时间8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现在全球人类的生活当中,手机成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而且手机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发现生活中是如此的依赖手机,离不开手机,我们已经进入了“手机化”时代.   移动化的力量如此之大,所有的东西,爱情、学习乃至全球发展都在跟着它快速变化.

在这个移动设备泛滥的时代里

- sy - Engadget 中国版
Pollitico.com漫画. 移动设备是否已经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 引用来源 | 此文章网址 | 转寄此文章 |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