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中国:大学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长沙 学生 范思鼎
高学历=高收入?
随着春天的到来,全国各地的招工季也如期而至,大小媒体无不以找工作为选题进行策划和报道。大学生和农民工这两个群体又总是被摆在同一个平台pk,而较量的核心指标就是工资,或者婉约点说叫待遇。
媒体的议程设置威力在这里也得到了极大的显现,不少网友赶紧就此话题分开阵营,一边喊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一边喊这是市场需求的必然。但我以为,这个擂台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大学生和农民工的比较点,根本就不是工资。
大学的设立是干嘛的?我们不妨追溯历史源头,回到中世纪的欧洲: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最早的现代意义大学,其教授内容有神学、法学、医学和文学,但以神学为核心,以培养牧师为己任。也就是说,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人,他们的任务是关怀他人,抚慰人们的心灵。
俗话说,要给人一口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既然能够去安慰别人,那么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能够说服自己,或者说,首先自己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够去有足够的情感去解救别人——一个自身心智都十分欠缺的人怎么有余力去释怀他人呢?
可见,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又一个具备强大心灵的人。他们的意义并不以赚钱为指向,而是说,在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时,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在置身于漂泊感的环境中,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在瞬息万变中,拥有一种确定的东西。这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而不具备任何功利角度上的作用。
然而很可悲的是,国人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对用的偏爱,拿到任何东西,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有什么用,也即功利之用、工具之用,若不能带来眼前的利益,那就没有用了。于是,读书无用论得到广泛认可,因为高学历换不来高收入的现实是多么直接而刺眼。
这里存在一种惯性思维:高学历就等于高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思路没有错,高学历意味着更广博的知识、更系统的训练和更丰盈的心智,这样的人理应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并通过金钱的方式得到证明。但人们忽略的是,高学历与高收入之间并非是一个直通道,而是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这其中仰仗的不仅是书本与技能的储备,更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时是否能够为自己找到解释的能力,而大学生比农民工更有价值的因素,也正在这里。
如果说,农民工的价值在于术,那么,大学生的价值则在于道,在于大学生在不断更新的环境中,以自己心灵的富足为自己找到永恒的意义。这样的灵魂可以是收获金钱乃至事业的条件,但绝不是以人民币作为直接指向。
弄清大学生的精神价值,分清大学生自我实现的步骤,我想,这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而一个更为重要的议题是,大学生们,你们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和农民工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