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这回事
编者按: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多年前跟一个艺术家聊天,她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使命,有的人是来创业的、有的人是来写作的,有的人来赚钱,而有的人来恋爱……即使在紧张的高考岁月中,仍然会有人将恋爱进行到底。
然而,中国式的高考过去之后,等待人们的是中国式的成功标准,这一切,既改变着个人命运,也改变着属于两个人的爱情。
远居澳洲的作者“无不爽”和大家分享她的高考故事和思考……
———————————————
作者:无不爽
高考是每年盛夏打响的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战争,无论胜负如何,人人都要上阵。我的高考战争打响在十一年前,不过回想起来,我当时竟如此无心恋战。
十一年前的我,热烈投入在初恋中,将它视为更为重要的战役。青春就是有这样一种不管不顾,无论面对何种境地,恋爱是一定要谈的。我的初恋荡气回肠的横亘整个高中时代,高考在它面前变得轻如鹅毛。
这是一个保护的很好的秘密。按照妈妈多年来的叙述,我的高中时代过的非常辛苦,基本上天天挑灯夜战。也许她永远不知道,那么多的夜晚,台灯温柔照射的,只是我的一封封情书而已。
所以很抱歉,如果有任何人向我请教高考经验,我的表情都会是一片茫然。我上学校组织的晚自习,可是在下课铃拉响十分钟前就已经收拾好了书包,为的是冲出去和男朋友见面。没买过多余的教学辅导书,甚至学校指定的似乎都没做完。我对选学校和选专业也没有深刻的印象,任凭妈妈在旁边急得团团转。甚至也没有想过几个月后的未来会是什么样?我们会不会在一个学校?在一个城市?我们会不会就这样一直好下去?
做为一个不典型的高考案例,我的最不典型之处在于我练兵和打仗甚至都不是一个场所。也就是说,我还是一个异地打酱油的。我的户口在北京,但是因为多年随父母在外地奔波变换城市,我高中三年并不是在北京。爸爸曾经问过我要不要高三到北京来提前适应一年,也被我理所当然的拒绝了。我在高考前的一周才回到北京。高考前的我真正像掉了队的大雁,离群失所,心情黯淡,最后一点磨枪的心情也没有了。正像张爱玲说,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我就这样度过了几个等待的黎明。
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把期望降到最低的心态成全了我。我把自己完全交给最后的结果,在那之前,什么都不想。轻松的进考场,做题,出考场。同样的动作重复五次之后,我的高考战斗结束了。爸妈眼巴巴等在考场外,在我出来的瞬间给照了张照片。从照片上看,心情还是很灿烂的,完全一副没心没肺的表情。
结果出来,我的分数居然比估分足足高出50分。拿到这样的结果,一切都变得简单了,以至于我的高考志愿表上只填了一所学校,就是刚刚庆祝过百年校庆的那一所。
就这样结束了。我的高考战争。从头到尾,恋爱在那一年留给我的乐与痛比高考多得多。高考似乎成了我这必经的爱情修炼中的一个点缀。我没怎么太想过高考结果会对我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以为,爱情会决定我未来的人生走向。
但是我错了。高考的结果改变了一切。高考意味着少年时代的终结。而在中国,少年时期正是伊甸园。逐出了伊甸园的我们,一下被抛弃在成人的冷酷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社会阶层开始被重新分配。我想,这是为什么高考在中国如此重要-它提供了第一次阶层分配的机会,其实还是有点科举的影子在里面。
我和他于是到了两个非常不同的环境,差距越来越大,大到最终没能维持恋爱关系。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我们分手了。
高考只有短短三天,但就是这三天内的时运却可以大大影响以后很长一段人生路的走向,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人生讽刺么?如果早一些明了这个道理,我会不会换种方式应对?可是即使我再努力些,却能不能得到和如今一样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同,那今天的我又在过着怎样不同的生活?这些问题已经超出了我能分析和想象的范围。不过走过的路就是走过了,多说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