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後》—— 悼今敏逝世一週年
Posted by Mr. Tuesday
雖然已經一年過去了,此刻再度聽見那旋律,仍然傷痕像水墨般暈開,一直地一直地停不下來。千代子呀,妳已經見到他了嗎?
去年的8月24日,日本動畫導演今敏病逝在武藏野的家中,得年才四十七歲。看到這消息是第二天早上,在公司晨會的時候我點開網路,映入眼簾卻是如此讓人不解的新聞。「他不是在製作《夢的機械》嗎?」「雖然確實很久沒消息了,但應該正在某處奔跑著吧?」我記得那當下,腦袋裡只有茫然。
後世的人談起今敏,大概會以這樣一句話作結吧:2003年,今敏的《千年女優》曾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同獲日本文化廳的「動畫大賞」。出身自漫畫家、動畫設定助手的今敏,生涯總共只來得及創作四部電影,卻早早奠定了大師的地位。他的作品不只有眩目的技巧、幽微的氣蘊,不只在視覺上打造夢途,更用針尖般的筆觸戳痛人心。這麼類比或許有點聳動,但《神隱少女》該是宮崎駿最成熟的作品了吧?然當年製作《千年女優》的今敏,這才只是他的第二部長片而已。
那之後,一年過去了。當初那「怎麼就這樣拋下我們?」的不諒解,也漸漸化作曾經,他是我們「曾經」擁有的一位作者,那是我們曾有的對一道創作生命無限的期待。奇怪的是,我明明沒見過他本人,甚至連他上電視受訪的樣子都沒看過,那卻是過去這二十多年來、在自己的親人之外最讓我有感觸的「死亡經驗」。在他的作品裡,我曾找到那麼深的互懂、那樣濃的共情,那是我自認非常私密的,沒有多少人能體會的對藝術的震顫。而這樣一位作者卻離我遠去了。如今我才願意承認:正因為是真正偉大的藝術,才能讓不同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東西,而且都堅信自己的體驗是獨一無二的、是精準相投的吧。
如果要總結他的創作主題,我想我會選擇「癡」這個字。從《藍色恐懼》的焦慮、《千年女優》的追尋、《東京教父》的奇蹟到《盜夢偵探》的感官風暴,今敏處理的題材南轅北轍,卻有著不變的對人心的溫暖、人情的矛盾之關注。偏執,固執,篤信,釘入心懷的難以撼動的情,尤其《千年女優》把一則隨著時間風吹、記憶日曬、年華雨打的愛戀以千年的場景搭載之,那在終點等待的,是重新找到自己的釋然。劇中的女主角千代子不斷在奔跑,跑過了雪地跑遍了古今跑到了月的另一面,但「如果不存在一個方向,那無止盡的奔跑和無止息的等待又有什麼不同呢?」千里追尋的答案究竟在哪裡?或者追尋的本身就是意義?
不論是為了逃、或者追、或一陣興奮的企盼、或一片不停止的找尋,今敏筆下的角色總是在跑著,是這跑動給了他的電影速度感,也給了劇中的人物能量和意義。那永不止歇的,是他創作線緒的化身,是跑向更好的未來、跑回懷念的過去,是追逐渴望著深深被愛,是愛的本身。或許,在他短暫如夜之雷的生命裡,今敏大踏步地追著他的動畫夢,追著自己的才華和潛能,我們則追著他壯大的身影、只為了看清那脫韁飛馬般的幻境。如今一陣煙冒起,他帶著他的終點消失了,而我們只能佇立,無法多說什麼地看著自已。
於是這過程本身,便成了意義。他所留下的,和他來不及留下的,都讓我明白了電影作為一種「創作」,是一個個小宇宙,一顆顆只存在作者心中獨一無二的水晶球。在今敏過世第二天,官網上刊出了他的公開遺書,裡頭是點點的不捨、滴滴的失落,滿心的感謝和更巨大的瀟灑。其中有一句我特別記得,他寫道:「要跟各位說抱歉了,但那許多的世界只存在今敏一個人心中的,如今,將永遠沒機會讓大家看到了。這真的不是自大,而是事實就是如此。」身為一個作者,他多麼明白那些不能和觀眾們分享,有多麼可惜。這當然不是自大,他甚至還說「好不甘心,我說什麼都想留下來!」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前陣子,我在隨手翻尋今敏的資訊時,發現了一則小短片,那是NHK《アニクリ15》企劃的其中一集,由今敏執導的《早安!(オハヨウ)》。在那短短一分鐘裡,畫著一個女孩從早上起床、三魂七魄還在神遊或賴床的朦朧中,隨著梳洗漸漸兜合,終於變得神清氣爽。雖然是2007年的作品了,我卻現在才發現,以一種「珍貴遺作片段」的心情看待之。或許這不是水晶球,而只是一顆玻璃彈珠吧!但那藏在其中的鏡頭語言、人物情緒都這麼清澈和熟悉,像在透過螢幕對我招手。
今敏老師,你在天上過得還好嗎?那裡是不是也有畫筆、也有剪接的機器,有熱血又深情的配樂家能和你一起作電影?謝謝你給了我們這些年,給了我們那些世界,給了我們一次次在螢幕前掉淚的瞬間。現在,如同整整一年前,我決定再聽一次千代子的主題,在那海浪般、夏風般、晨霧中穿透的輝霞般全彩的旋律裡,好好想念它一回——
或許,我們得到的永遠不夠。或許生命的時間本來就是不夠的。但那第一次在戲院裡和您交心的記憶,我會一直地記得。這心暖,和心傷的感覺,我會一直都記得。
延伸閱讀 @ Mr. Tuesday的個人部落格《時光之硯》:
《千年女優》
《沒有了今敏的世界》
今敏的公開遺書:
日文原版、PTT網友kinnsan翻譯的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