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的一条数字化之路
关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腾讯合资创办的大粤网似乎吸引了一些传媒人的目光,有几拨记者来和我探讨这个事件,我大致上认为是可以谨慎乐观的。
先说乐观。其实报业很早就踏入了互联网,到95年年底,中国就有7-8家报刊尝试上网,97年人民日报便发布网络版。那个时候还没商业门户什么事儿。但在随后的十数年中,报业基本上在互联网上鲜有建树,即便是联合起来的北京千龙模式和上海东方模式,并不成功——这从它们各自在alexa不过数千排名可见一斑。谢文考证说,中国传媒界开办的网站所占的流量不过总的新闻流量十分之一,真可谓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所谓的“互联网基因”,传统媒体开办网站的主要决策者和运营者,都不是数字网络中人,在运行网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给自家的媒体添砖加瓦而不是考虑信息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在门户网站的“海量快速”策略下,迅速败下阵来也就不足为奇。此次大粤网,算是数字领域中比较大的一次传统媒体引入数字媒体基因的合作,故而我表示乐观。
但依然需要谨慎。因为外人现在并不知道,这个大粤网真正的主事者是谁,也不知道这个新的合资公司组织架构为何。而组织架构的缺失,才是我认为国内报业在互联网上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
2000年一波门户上市潮后,说报业网站中人不眼红心热是不可能的——毕竟创造出好多个数字富豪。但是,当年7月的西山会议,可以说让他们梦碎:新闻网站不得融资,不得上市。这条政策有这条政策自身的背景原因,但结果之一,就是新闻网站(即便是一个独立公司)都事实上丧失了独立的可能、融资的可能、做大规模的可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可能、以及组织架构上去适应数字公司应有架构的可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传统媒体的数字之梦,2000年7月,就结束了。
不过,时至今日,也许媒体人终于看明白,也许监管层也终于看明白,报业的数字网站开始一步步改变,也传出人民网等新闻媒体开办的网站要上市的消息。大粤网自身,是否符合一个数字公司,还要看它后续的运营。然而,这一步,整整晚了十年,江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江山了。
事实上,桌面互联网上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十余年网民养成的一些惯性:聊天用qq,看新闻上门户,搜索用百度,诸如此类,不是一两个大粤网能够改变的。今天报业在数字领域中醒悟到不引入数字基因是不行的,但这一步,如果还只是停留在桌面互联网上,那依然是“传统的”思维。
报业在移动互联网上,不折腾点新东西出来,依然是不行的。那么,对于报业而言,移动互联网上的机会在哪里呢?
先要了解一下报业内部的具体情况。基本上可分为全国性大报和地区性报纸。全国性大报可以说出路并不大(除了一些专业类全国大报,比如财经类,但日子也不见得好过),在美国也是度日如年。当然,在中国有些全国性大报自有它自己非市场的活法,不在讨论之列。
主要是地区性报纸。地区性报纸所长在于它报道的内容都和本地有关,它也和本地服务的提供者(各种商家或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地区报业手里的一张好牌,因为移动互联网,其中之一就是和本地化服务有关。
如果能够解决组织架构上的问题,地区报业在本地进行深耕运作,是完全可能的——但这不是搞个报纸手机版,而是要搞以本地广告为商业核心模式的本地化服务推送。故而,报业需要另组队伍来运营。
事实上,即便是这张牌,留给报业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因为今天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吸引了大批开发者、开发团队、开发公司投入进来。连本地厕所如何分布离你最近的卫生间在哪里的app都有人开发了,这一行已经有了大量的竞争者。所幸的是,还在春秋阶段,尚不到战国。
上一轮桌面互联网,让报业痛苦了十年。这一轮如果机会再失却,恐怕就不是十年,而是永世不得翻身了。
—— 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
IPAD“拯救”了报业? |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摩托之卖与谷歌之买 |
数字技术演进下的组织结构 |
无觅 |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ARM的企图心 (18)
- 类Kik应用有没有机会? (18)
- 操作系统的争斗 (14)
- 乔布斯的成功无法复制 (8)
- 摩托之卖与谷歌之买 (3)
- 微博,将让新浪血尽而死 (42)
- 移动互联网中的中国运营商 (3)
-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8)
- APP的推广及其网络效应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