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PP简约而不简单

标签: 交互设计 | 发表时间:2011-06-03 01:02 | 作者:totry 木鱼猫
出处:http://xuexiao.me

想要APP好用,就要往里不停塞东西,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常识”。结果往往是,一坨,惨不忍睹,你懂的。应该抱怨么?不应该。因为这其实也是设计师最该做的事儿,在一堆限制条件的重压下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这里总结了一些比较可行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一、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

这似乎已经是别说烂的一句话。之所以觉得还有提的必要,是因为这才是创新的源泉和交互设计师的安身立命之本,同时也在实际中面临着很大的困难。PM老大们都忙着塞满feature list,一封邮件扔过来,说,我要这个。Deadline一个接一个,不停的要Rush新版本,哪有空去思考用户是个什么ABC呢?但是,只要一天不把用户纳入到设计流程,就永远沦为产品经理的“控件对齐师”。

可行的突破点在哪儿呢?在于和产品经理交接时理清用户需求,在于敏捷地收集用户的想法。

在产品提交feature list的时候,应该把它先扔在一边,然后和产品先理清一件事儿,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个产品是为了帮助用户达成什么目的?搞清楚这个,才能弄明白用户是带着什么需求来到这个界面上的,一个个功能点是如何为用户服务的。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调查一下用户以往是怎么满足这些需求的,那些功能和信息更重要,更常用到。什么?没有用研团队?没有时间做用研?不会做用研?其实只要你在用研的道路上稍微迈出一小步,就能收获颇丰。你周围有同事吧?吃中饭排队的时候前后都是人吧?排队要很久吧?坐公交坐班车旁边有陌生人吧?一些简单的问题,问上三四个人,就比你凭空猜想,闭门造车好的多,也会收获一些颠覆性的结果。问题来了,如果做完调查发现,原本你心爱的功能点用户一点都不关注,你割舍得了么?自己战胜自己才是最艰难的。

有了对真实用户的了解,就能知道这个APP到底要帮用户达成什么目标,一句话,讲明白它。然后就好办了,把你要加上去的元素在脑子里先过一遍。但凡3秒内想不到它如何为用户的需求服务,杀无赦。有点用但是不太常用的,就藏得深一点;常用的,重要的,就拿到外面来。Goal is always one step away。

似乎在天朝,一提创新,大家就会匪夷所思的会心一笑。但那是我们什么都不懂,都在疲于奔命的照搬国外成功玩意儿的时代。但是,我能抄,你能抄,他就不能抄么?终究是要做本土化,做自主创新的。腾讯广研的张小龙先生说的话很在理:“QQ邮箱是个保守的团队,我们不提倡大家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应该想到用户还需要什么东西或功能,才能用起来更顺畅开心。解决这些问题后,才会反过来发现,哦,原来这是一个创新。

 

 

二、每一个View都和用户的某个目标相对应

一个APP包含的信息往往是海量的。一股脑儿全部堆出来,再好的排版也理不清楚。所以在做信息加工,拆分信息元素的时候,应该以用户目标为拆分依据。

工具型的APP,要把任务拆分成工作流。每一个步骤的view,是为了帮用户达成什么目标。这样一列,该放什么,该怎么放,全都清清爽爽。

信息型的APP,要为特定的需求去设计信息展示的范围和版式。每个View,都是要帮助用户做出判断,找到他最渴求的信息。

 

三、体贴入微的追踪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在使用APP的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在不停的变的。每一次操作(甚至于只是时间流逝不做操作)都挟带着用户的意图信息,暗示着需求的变化。设计师应该体贴地捕捉到这些变化,调整展示的元素。把已经失效的元素砍掉,释放宝贵的空间,展示用户当前最需要的元素。

 

四、一个元素担当多种功能

想要做的功能越来越多,需要摆在屏幕上的东西也是水涨船高。这是难逃的厄运么?其实还可以考虑利用现有的元素去承载新的功能。重新审视现有的元素,拆分成碎零件,看看哪个比较合适。这才是设计师应该做的工作呀,如何优雅地解决难题。苹果就是这么去折腾他们的Home键的

 

五、利用无形的手势操作

智能机时代交互的手段花样迭出,不要把思路限制在触碰屏幕上的有形元素。可以pinch in/out来缩放,可以用重力感应器控制平衡球,可以晃手机来换肤,可以翻转手机来静音。但是由于无形操作的隐蔽性,需要确保用户很容易学会手势与功能的关系,回忆得起来。同时手势也只能用于次要操作,或者作为常用操作的后补快捷方式。

 

六、减小一切无意义的差异

任何一种差异都是可以携带信息的。当元素间的差异对于用户需求并无意义时,就应考虑干掉它。最简单的例子莫过于按钮的宽度不会随着按钮上文字的长短变化。在同一个页面上,按钮必定要做成等宽的。把界面元素拆分开来,重新审视它们,消除一些无意义的差异。

 

已同步至MobileUED.com

 

相关 [app] 推荐:

App 和 iCloud

- 笑炊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iCloud 的技术细节还在 NDA 的保护下. 但是大家的好奇心不能等到 NDA 失效再满足. 本文基于对 iCloud 的猜测写成,靠谱与否,等待时间检验. 打开浏览器,嗯,今天用 Safari , Chrome , IE 或者 Firefox. 输入 Twiter.com ,啊,不对,是 Twitter.com.

App Internet 革命

- Cary - Mr. Jamie 看網路與創投
Apple 公布最新一季的財報,3 個月賣出了破紀錄的 3,500 萬台 iDevices (iPhone, iPad & iPods). Google 公布最新數字,全球有 1.9 億支 Android 已經被啟用. 大家很興奮「智慧型手機」、「行動裝置」革命終於來到,我卻隱隱感覺到另一件更重大的事情正在發生,我們所熟知的「網路」,即將經歷另一次大幅度的轉變.

浅析App Engine

- - 搜索研发部官方博客
在国内外,云计算正在大步的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公司的重视. 其中平台即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PaaS)已经称为业界探讨云计算的热点方式之一,采用PaaS模式来构建应用运行平台App Engine是一种重要的实现方式. 本文主要是对App Engine的背景、特点、需求等进行分析整理,并据此对业界主要的App Engine进行了调研分析.

Mobile App 将死?!

- - Tech2IPO
日前,Mozilla 产品副总监 Jay Sullivan 称移动应用不久即将成为历史,未来将是移动 Web 应用的天下. 光盘好歹还能当杯垫,可怜 Mobile App,难道就这样一下跌落进历史的垃圾堆. Mozilla 的产品副总监杰 • 沙利文 (Jay Sullivan, 上图) 日前表示,移动终端应用(Mobile App)没有未来,真正有前途的是移动 Web 应用(Mobile Web App).

APP已死?

- - 商业不靠谱
APP目前面临的几大窘境将促使搜索引擎由Search向Service、Getting 转变以适应用户在APP时代养成的简洁、高效等习惯. 《未来移动终端应用 C/S Vs B/S 架构》 许永硕——物联网智库. 参照PC软件的发展历程,B/S架构或许是破解APP难题的出路,目前,微信开放平台、手机QQ等在尝试扮演Browser(http://open.weixin.qq.com).

欺诈 app 追杀 — 给 App Store 的信

- Webto - Wangling
感谢 @apple4us 的建议. 我深知如果等着别人相助,此事大概会不了了之,届时只徒留一篇愤概文章. 所谓“追杀”,敌未死,我未停,正如给“动车追尾”事件的受害人追讨公道,公道未到,追讨不止. 于是,我刚给 App Store 发了信,如下:. 每人干掉一个坏蛋…,坏蛋没那么多;每一百个人、每一千个人、甚至每一万个人干掉一个坏蛋,世界都会美好许多.

Web App和Native App 谁将是未来

- - 互联网旁观者
未来是Web App的天下,还是Native App的天下. 作为设计师,我们是应该努力把客户端的体验提升到最优,还是在网页应用层面上做更多的设计. 那么,我们首先应该立体的认识一下Web App和Native App. Web 无需安装,对设备碎片化的适应能力优于App,它只需要通过XHTML、CSS和JavaScript就可以在任意移动浏览器中执行.

Blogger也有App了!

- 幻幽 or A書 - Jas9 Taipei.
感覺上,彷彿自從Google+推出之後,所有Google的既有產品服務都積極活動了起來. 繼上週Blogger的新後台從Draft轉到正式版更新上線之後,Google終於也推出期待多時的官方版本Blogger App.

创建Chrome Web app

- Hobbes - Marshal's Blog
编写了一个Chrome下使用的Web app. 点击这个应用,就可访问我的博客. 其实有它特殊的好处,直接访问网站,程序无法自动获取HTML5的权限,比如存储限制. 安装应用,相当于安装了一个配置文件,浏览器将打开必要的权限. 如果你也使用Chrome,可以通过这里下载安装. 开发这样的应用并不难,过程类似以前开发Chrome扩展(编写最简单的chrome扩展).

APP的生意经

- - MADBRIEF | 疯狂简报
不久前,Exmart创始人张建刚调动公司1/3的技术人员,开发了一款餐馆通用的电子菜单APP. 当他公司的销售人员兴冲冲地向全国各地的餐馆推销这款应用的时候,大多数餐馆的回应却是:“你这个产品的确非常好,我们也知道这是未来餐饮业的大趋势,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不会花钱去买这款产品. ”言下之意:餐饮业竞争异常激烈,我们只关心三天后会怎么样,而不会花大钱为三年后的未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