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霍炬之嘱而作

标签: IT民工手黑 | 发表时间:2011-06-27 14:17 | 作者:和菜头 牛事达
出处:http://www.hecaitou.net

“We shape our tools and afterwards our tools shape us.”---Herbert Marshall McLuhan,1911-1980

“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放在这篇博文的开头,是为了回应霍炬(@Virushuo)最新一篇博文对我的召唤

关于Twitter和微博的区分,霍炬(@Virushuo)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此前,我在Twitter上也做过类似的5点陈述,附录如下:

1、从信息的传播上看,评论阻碍了信息的水平向流动。因为用户一旦开始评论,转发的动机就下降了。而在一个社群之内,转发是使得消息充分传播的必要条件。否则,人人只能去大型信息节点看评论,这是Web2.0向Web1.0的倒退。

2、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被人评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只要是消息有价值,通过RT是可以快速传播出去的。因此,推特只有回复,后来增加了官方RT。可见,主要是满足普通用户需求。评论对名人价值很高,他们需要这种放个屁就跟几百屏的“号召力”,所以,评论满足名人。

3、从每条信息彼此的关系上看,评论和主贴有依存关系。无论多少楼的跟帖,主贴一旦消失,跟帖也随之烟消云散。也就是说,发主贴的人对于跟帖者有信息控制的能力,这是标准的中心化做法。推特则是每条消息完全平等,承认RT的再加工有自身价值,值得独立成为一条平等的消息。

4、从信息和人的交互上看,SNS系统的初衷是利用人肉的力量过滤垃圾信息,通过RT的方式使得有价值的信息不断得以传播和扩散。同时,由于篇幅限制,意味着每个转发者可以对原信息进行淬炼,提取精华。评论跟帖破坏了这种正向淘汰机制,使得传播权被大型信息节点控制。

5、从产品形态上看,推特更像是真实的人类社会活动。信息通过人际关系得以穿透各种人际小圈子,最终使得有价值的信息传播到整个社区,让愿意关注的人总有机会看到。这就是耳语+朋友对话题的选择。而评论模式比拟的是电视台和报纸,普通人能做的是订阅和收听,被动接受。

我想,以上5点对于互联网产品经理来说并不难于理解。可惜对于一般用户而言,似乎依然显得有些艰深。所以,下面我想换一种方式和普通互联网用户聊一聊:

首先,没有人群,信息毫无意义。承认这一点么?假设你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就你一个人,也不能和外界交换任何信息。因为你独自呆了很久,想出了长生不老的法子。可是,你没有办法联系到任何人,也没有办法把你的法子告诉别人,所以这个法子等于是不存在。你一定要走出这间房子,见到一些人,告诉他们:“喂,想长生不老吗?方法是。。。。。。。”这样,你的苦思冥想才有了意义。哪怕他们转身走过去,在饭桌上议论说:“刚才有个神经病,居然说可以。。。。。。就能长生不老。”信息一样得到了传递,哪怕是以笑话的形式。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结论:信息的价值在于传播和交换。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是:传播的速度是快一点好呢,还是慢一点好?交换的程度是充分一点好呢,还是有限一点好呢?第一个问题答案很明显,古时候要放信鸽,跑驿马,近代要用电报、广播现代要用网络、电视,目的都是让信息更快地传播出去,这是整体的一个趋势。第二个问题可以这么想:我们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充分交换的结果,是使得大家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最后才有可能用手头的碎片拼出一整只大象来。

如果承认第一个结论,那么会产生一个很自然的问题:信息太多太杂怎么办?如果消息雪片一样飞来,速度又快,内容又多,人岂不是被累死了吗?迄今为止还没有这样事情发生。原因是这样的:一方面我们有传统的传媒,一帮专业记者在发掘资讯,一帮编辑负责挑选。他们决定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挑选出来之后,塞进一张报纸的2个版面,或者电视台的30分钟节目里,又或者是网站的新闻页里。这样一来,一个人只需要选择一下媒体,就可以获得有限的信息。

另一方面我们有朋友同事熟人以及路人甲乙丙。他们每个人都听闻到一些信息,他们自己也像个编辑一样做了筛选,当他们和你闲聊谈天的时候,大家彼此就分享了这些经过人肉过滤的信息,也就是所谓的口耳相传,或者小道消息。你一天听下来,绝对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消息,有趣的八卦和促销信息。而不那么重要的消息,不大符合你口味的消息,他们帮你过滤掉了,完全没有任何负担。

停在这里想一下,第一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哪里?因为你依赖的是几个固定渠道获取信息,那么有天报馆着火了,记者都去做临时消防员了,那你的渠道就中断了,看不到新资讯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信息渠道可能被污染。在一个权威媒体上,一个权威名人出来说:死的快减肥茶好!不用锻炼,不用节食,一天一包,我三个月就瘦了20斤。或者一个权威专家出来说:今晚月食,有天狗吃月亮,大家立即上街敲铜盆保护月亮。因为它是权威的,它是有限的信息通道,所以你只能相信。不相信的话,连续说十年你也就信了。

第二种模式则克服了上面说的这些弊端。除非你周围的人都死完了,否则口耳相传,信息总能传到你这里。而无论权威媒体上放出什么内容,你也总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喂!知道吗?那个死的快减肥茶,丫自己都不喝。说是给丫养的狗喝了,当场就吐白沫死了!”或者“有天狗的话,为什么天狗的牙那么整齐?”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不同的声音彼此会辩论竞争,努力成为优胜者。因为,只有优胜者才能继续被大家口耳相传下去。这样,你获得真实信息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了。

确知了以上几点,我们现在再来讨论Twitter。这东西首先是你和你朋友用的,目的是节省你们之间打交道的成本。假设我有4个朋友分别在北京东南西北,找任何人吃一顿饭需要打车一小时,打电话又不知道对方忙不忙有没有心情,约齐四个人吃饭需要一个月时间,那么维系大家彼此之间的感情就很昂贵。Twitter让你邀请你的朋友一起去玩,大家在上面用140字更新自己的动态。通过它,你随时可以得知你朋友的近况。如果他在哈拉打屁,那就不用理会。如果他突然来了一条:老婆生了!那你就可以拿起电话恭喜,而且他一定会接,同时很感谢你的来电。

接下来,因为分享自己的近况有时候很闷。所以大家有时候会去分享一些有趣的内容,有意思的新闻。这个时候,上面说的第二种模式就开始作用了。你很喜欢《海贼王》,你朋友们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一旦碰巧知道点关于《海贼王》的什么,会乐于在Twitter上说一句,于是你就得到了你想要的消息。他们也许会看到一百条各种动漫的消息,看了也就看了,但是他们知道你喜欢《海贼王》,所以用自己的肉身做过滤器,把那99条全部去掉,单转《海贼王》的那一条给你。

朋友是双向的,Twitter更好玩的是引入了路人甲乙丙的概念。你不需要是某人的朋友,只需要关注这个人,他发布的信息就能源源不断送到你面前。这样一来,无形之间就扩大了你的社交圈子。这就相当于除了朋友,你还能站在路边听路人甲在说什么,路人乙在分享什么,路人丙在抱怨什么。觉得哪一句有趣有意思,你把他们的话转一下,那么你所有的朋友都能看到。从这里开始,一切都改变了。

有一个人际圈子,有一个发布功能,再加上一个转发,这就是史上效率最高的马路社新闻系统。一个人知道一条最新消息,比如:乔布斯在大会上朝盖茨吐口水了!他把消息发布出来,于是他的朋友圈全都知道了。大家觉得这条消息很重要,必须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于是开始第一轮转发。每个人都可能跨多个圈子,当某一个圈子中的人各自转发的时候,这条消息就进入了其他的人际圈子。这样一轮一轮下来,就像水面上的涟漪,越来越大。十几分钟的时间,这条消息就会让Twitter上所有的人看到。最妙的是,这条消息没有经过任何编辑的筛选,但是的确是本日最重要的消息,而且人人都看到了。

换一个角度重新来看:如果Twitter一开始全是名人会怎么样?当然也会很火爆,能跟着看名人的动态,名人明星之间的谈话,连狗仔都不用,多么爽啊。然后呢?然后你知道周围和你一起跟风的人都是谁?你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对你有什么价值?这就和一家电视台的观众,一张报纸的读者一样,大家只知道电视台,只知道报纸,知道主持人,名记者,但是彼此之间是无法意识到对方存在的。即便意识得到,这样的人对于自己来说毫无价值,因为共同点太少。

如果Twitter是回帖制又会怎么样?哪怕你和你朋友都在这里,但是他回帖你看不到,那你就失去了他的动态。你知道朋友的所有动态固然有烦扰之嫌,但是你可以无视其中的水话。这和你根本不知道是两个概念。你兴冲冲回了一帖,你的朋友们看不到。楼主一发火,把帖子删除了,虽然你的那一条极为精妙有趣,对不起,也一起灰飞烟灭了。也就是说,楼主不单能发起话题,而且还能控制讨论,决定你的内容能不能活下去。

名人+回帖又会怎样?这就意味着你和你朋友都在,但是彼此可能找不到。你写了一条很满意的内容,但是评论为零,或者只有三两个朋友回复一下。你看见盖茨一脸的口水了,就在你面前,于是你发布了消息,但是因为你没有几个好友在,又或者他们都去上班不在线。你这条当日头条新闻就算是废了,只能等某个名人得到了消息,发布出来。最后,你的结论是:要玩得转,就必须得去名人那里抢沙发。只有抢了沙发,别人才能看到你的名字。

幸运的是,Twitter并不是这样的。

Twitter用非常简单的几个基本功能,让用户做几个基本操作:写、回、转、提及,模拟了人类社会真实的信息传播模式,而且利用网络使得这种模式的效力发挥到了极至。这种简单的美学是对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之下,应该只有几条基本运行规律在支配,这样的系统在表现上很复杂,但是结构稳定而茁壮,这很像是人类社会。但即便如此,这依然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核心。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功能设置的问题,或者产品规则的问题。而是应该问:为什么Twitter会是这么一个样子?

1、简洁的美学意味着内心的富足。快饿死的乞丐想象一桌盛宴,会在上面堆满一个个窝窝头和一碗碗红烧肉。这是因为极度匮乏,所以追求数量。而一个国王想象一桌盛宴,只会想到一杯千里之外运来的雪山冰水,浸泡一颗武士快马疾递的岭南荔枝。为什么中国的网站密密麻麻全是文字,飞来飞去全是广告条?这是饿的,是匮乏,所以只谈量,谈不到美。所以,没有所谓“中国网民的特殊需求”,也没有所谓“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网站”。这些只是“匮乏”的别称。

2、对用户的限制是一种大爱。在海上漂流几个月被救起的人,如果不加限制地提供食物和饮水,他们会把自己活活撑死。所以,严格控制他们第一周的饮食,这是一种爱。用户提出什么要求,网站就满足什么要求,这不是做互联网,这是做鸡。去掉140字限制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因为最重要的消息往往最简洁。一群简洁的消息,一个网站才会简洁。“她生了”三个字,包括从破水、宫缩、全麻。。。等等过程一直到各种焦虑喜悦温柔等各种情感,需要几千字才能描述清楚。而这些,不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平台所应该做的事情。那是BBS,Blog应该做的事情。加上网页传图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因为网上可以看图的地方太多了,相同的图太多了,未必是要在Twitter上看。这样做当然要得罪用户,但是,拒绝用户让Twitter避免了成为一个臃肿庞大丑八怪的命运,也让用户远离海量垃圾信息,确保了整个平台的传播价值。

3、平等造就平台。Twitter的每一条信息之间,每一个用户之间都是平等的,这一点极端重要。一群跪在偶像名人脚下的用户,只能创造一个宗教社区。强调名人用户的结果,是复制了一套传统媒体在网上。对于普通人来说,毫无任何意义。一张更快一点的报纸,一个更快一点的电视台,这和一匹更快的马又有什么区别?传说中的汽车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呢?一个普通人如果没有自我,他在一张信息网络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因为传声筒和磕头虫太多,以至于无法从海量的同类中把他区分出来。一个人如果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通过自己这一点,同样拥有发布信息、过滤信息、评价信息的权利,这样的人上网干什么呢?

Twitter是有审美的,也有内在价值观的。所有的产品都是这样,形态上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产品设计者的审美和价值观会透过产品传递给用户。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明确感受到这一点。

觉得Twitter“功能不够丰富”,那你怎么可能欣赏得了山水画呢?你怎么可能喜欢iPhone呢?你怎么会不把自己家弄上吊顶,贴上墙纸,做上软包呢?你也许也能跳出来说“简单即美”,但是真有简单的东西出现,你又觉得功能残缺不全,这只能说明你内心依然是个放满窝窝头的人,处于极度的匮乏状态,所以哪怕一个电视控制器有500个按钮也在所不惜。

觉得回帖才爽,有人回帖很爽,有无数人回自己贴更爽,一举删除无数个跟贴最爽。这只能说明你喜欢一言九鼎,群众山呼海啸支持的感受。觉得这样才便利,这样才符合使用习惯,那是因为你用BBS太久,以至于离开了BBS都不知道怎么说话,以至于尝试任何一点新鲜东西都觉得是莫大的障碍和痛苦。说一百次平等,不如一次拒绝平等来得真切。产品本身不会说话,但是一个人的选择会。

说到底,选择何种产品其实是价值观和审美所决定的。选择本身比言辞更加清晰地暴露了一个人的内心真实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不是你在选择Twitter,而是Twitter选择你。

“We shape our tools and afterwards our tools shape us.”(“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马歇尔.麦克卢汉如是说。

饭否

鲜花总会长出来,不在墙这边相见,就在墙外面思念。请使用E-mail订阅《槽边往事》:订阅地址

相关 [IT民工手黑 ] 推荐:

新浪轻博客获取邀请码的方法(附题库)

- blueslan - 槽边往事
继宽岛、点点之后,新浪推出了自己的轻博客服务. 和以往的邀请制不同,新浪采取了答题获得邀请码的方法,具体页面是这里:. 新浪应该是找了几个频道的编辑,每个编辑出几道题,构成了这个题库. 所以,很快就可以用穷举的方法得到整个题库,内容不超过100题. 在参加答题的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这个页面,按下Ctrl和F键呼唤出搜索工具栏,在工具栏中输入题目的部分关键字,就可以迅速找到答案.

遵霍炬之嘱而作

- 山河之外 - 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放在这篇博文的开头,是为了回应霍炬(@Virushuo)最新一篇博文对我的召唤. 关于Twitter和微博的区分,霍炬(@Virushuo)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此前,我在Twitter上也做过类似的5点陈述,附录如下:.

【恐怖故事集】产品经理你伤不起

- ZB - 槽边往事
1、Dropbox提供储存功能,然后用户要求提供删除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误删除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无法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紧急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dropbox创始人自杀,遗书上写着:I AM A SB.. 2、Facebook入华,用户要求提供注销功能.

豆瓣,大众,绝对小众

- inecho - 槽边往事
豆瓣刚刚做了一次小修改,原来用户只要点击想读某本书,想看某部电影,想听某张CD,就会自动在豆瓣的广播系统里生成一条信息,通知到这个用户的所有友邻. 修改之后,如果想同时发布一条广播,必须额外点一下复选框. 就这么大点事,又引发了一轮抗议风潮. 说风潮可能不大合适,因为豆瓣目前对外宣称有5000万用户.

【恐怖故事集】产品经理你伤不起

- Outman - 《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1、Dropbox提供储存功能,然后用户要求提供删除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误删除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无法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紧急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dropbox创始人自杀,遗书上写着:I AM A SB.. 2、Facebook入华,用户要求提供注销功能.

遵霍炬之嘱而作

- 牛事达 - 槽边往事
“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放在这篇博文的开头,是为了回应霍炬(@Virushuo)最新一篇博文对我的召唤. 关于Twitter和微博的区分,霍炬(@Virushuo)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此前,我在Twitter上也做过类似的5点陈述,附录如下:.

多Fo了三五个

- ye - 槽边往事
Twitter上的中文圈过一阵就要讨论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什么人又少了. 我觉得正如几年前过高估计了Twitter上的中文用户一样,现在又倾向于过少地估计这个数量. 讨论多少的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基本共识:由于Twitter以人际关系作为信息流动的基础,我们很难遍历所有的人际圈. 所以,使用某一些人,某一些人际关系节点作为判断依据是不妥当的.

遵霍炬之嘱而作

- xuxin - 《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 ”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放在这篇博文的开头,是为了回应霍炬(@Virushuo)最新一篇博文对我的召唤. 关于Twitter和微博的区分,霍炬(@Virushuo)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此前,我在Twitter上也做过类似的5点陈述,附录如下:.

【恐怖故事集】产品经理你伤不起

- Ya Shou - 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1、Dropbox提供储存功能,然后用户要求提供删除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误删除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无法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用户要求提供永久删除紧急恢复功能. 提供之后,dropbox创始人自杀,遗书上写着:I AM A SB.. 2、Facebook入华,用户要求提供注销功能.

门外汉放谈互联网

- Yuchi - 槽边往事---《比特海日志》
昨天,接受了iFanr的一次访谈,以下为ifanr发布的访谈全文. 《ifanr 访谈:对话和菜头——聊聊 Blog ,SNS ,iPhone 和 Android》. 最近 ifanr  采访了和菜头( @hecaitou ),主要聊了一些 Blog,SNS ,移动互联网,社会化营销和智能手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