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三氯生可致癌吗?
作者:智锋Chan(环境科学在读博士)
近几天,微博上一则关于“牙膏中的三氯生可能会致癌”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自媒体曝光部分食品添加剂和塑化剂非法使用将危害人体健康后,又一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杀菌剂被爆出有问题。在人心惶惶之际,我们该如何是好?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什么是三氯生?
三氯生(Triclosan,简称TCS)是一种合成的广谱杀菌剂,能够杀灭细菌和真菌,其结构式如图1。三氯生最初是在1972年作为外科手术前洗手用的杀菌剂的活性成分而为人所知,而现在主要用于消毒香皂、漱口水、牙膏、厨房洗涤剂、洗发剂、沐浴露和除臭剂等个人护理品,其中三氯生在这些产品中的含量大概为0.1%-0.3%。三氯生是通过抑制烯脂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而起抑菌杀菌作用的,而烯脂酰基-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的作用在于促进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中必不可少的脂肪生物合成步骤,没了该酶的促进作用,细菌或者真菌就无法存活。据了解,三氯生在欧盟的年总产量估计达10-1000吨。
图1 三氯生的化学结构图
三氯生的安全问题?
2007年,ES&T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大家对三氯生安全问题的思考和复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Fiss等人通过实验发现三氯生与游离氯反应会生成有明显的肝肾毒性和轻度致畸性的氯仿,在一定的条件下,氯仿的暴露量将非常明显(Fiss et al., 2007)。
美国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 Agency,简称EPA)把三氯生列入“再行申请资格决定”(Reregistration Eligibility Decision,简称RED)的杀虫剂名单中。三氯生通过口服和皮肤接触进入的途径存在低的急性毒性,通过吸入途径存在中等的急性毒性,但它不是皮肤敏化剂。根据美国环境保护局致癌物质风险评价的最终指导文件(2005年3月29日)把三氯生划分为“不可能成为人类致癌物”这一类。研究人员指出,三氯生对老鼠的甲状腺体内平衡产生影响(USEPA,2008)。另外还有研究表示三氯生有助于提高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在这个时候,由于没有足够的安全证据,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并不建议消费者改变使用含三氯生的产品。
由于三氯生的使用量相对比较大,且不易于降解,因而在地表水中常常会检出含有三氯生。在珠江广州段的支流石井河,三氯生在水中和沉积物中的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78 ng/L和1329 ng/g,均具有高的生态风险(Zhao et al., 2010)。据美国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三氯生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简称BCF)大概是2.7- 90,鱼类中也检出过三氯生,因此它对于水体生物具有低到中等的生物积累性。再考虑到生物放大作用——即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些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些污染物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向下传递,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随生物的营养级的升高而升高,使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了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如果人食用了含有三氯生的鱼,然后积累在体内的三氯生达到一定程度,那么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将难以估计。
图片引自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我们该如何对待?
通过上述的安全评价,三氯生对哺乳动物甲状腺体内平衡确实产生了影响,但已知数据毕竟是从动物身上收集而来,在人身上还有待研究。至于三氯生是否会跟自来水的游离氯发生反应生成氯仿,还有由于生物放大作用的存在使环境污染对人体影响几何,现在还没完全研究清楚。因此三氯生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未知的。由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的文件中可知,它和美国环境保护局已经正在对三氯生进行科学的和规范的审查,审查的结果将会在2012年的冬天公布。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已经确认相对安全的杀菌剂来替代未经确认是否对人体安全可靠的三氯生呢?1997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大量评估了在高露洁全效牙膏中三氯生效能的数据,结果显示在这种产品中三氯生对于预防牙龈炎是非常有效的。与此同时,却没有发现含三氯生的抗菌肥皂和沐浴露比不含三氯生的常规的肥皂和水在洗涤方面要好得多。我国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牙膏新国家标准(GB8372-2008)中,三氯生被列入允许添加的防腐剂中,但用量严格控制在不多于0.3%。
在政策上,国家已经有意识去严格控制用量,但各种产品中标注的三氯生含量又是否真的不超过0.3%呢?而且0.3%这个量又是否还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呢?据外界消息指出“高露洁-棕榄公司目前在中国的产品均不含三氯生成分”。消费者在购买同类消毒产品前可查看标签中有效成分是否含有三氯生(英文名是Triclosan或简称TCS)。在一切的结果还没出来之前,消费者可视乎自己对风险的预测做出判断:是等确定对人体的效果时再做决定,还是本着谨慎原则宁缺毋滥。
引用文献
编者按:本篇是来自松鼠会公共邮箱的外部投稿。科学松鼠会非常欢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种科普投稿。我们将会在审稿后择优发表。
投稿方法:
去松鼠会论坛的“松鼠学堂”版面注册发帖,注意需选择“群博投稿”这一发帖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