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App的7大開發原則
微型應用程式(App)是行動環境的核心,程式的開發門檻是史上最低,程式的應用層面也是史上最廣,程式的市場範圍則是史上最「平」,而隨時隨地隨想隨用的行動特徵,更是前所未有,也因此,世界各地的開發者,皆前仆後繼的迎向這股App狂潮,然而,App的好壞卻常有雲泥之別,不論是正在或即將投身這塊領域的開發者及相關人士,以下7個開發原則皆值得參考:
了解行動環境的潛力
App開發門檻低,所以許多企業或開發者在推出App的心態上,常只把App當作新的行銷利器,或者原本產品服務的功能延伸,這固然無措,只是卻辜負了其在行動環境下的真正潛力。App開發不應該只是IT或行銷部門的責任,可能的話,所有相關人員,都應該去重新思考App可以詮釋的角色,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只是一個新工具,而是一種全新的人類行為模式。
鎖定目標用戶及需求
App不是實驗室裡專家的玩具,而是要給活生生的人類使用,在開發時,就應該盡可能「與人為善」─如果你的目標客群是老年人,那區區幾寸大小的螢幕上要怎麼顯示就是很重要的事。清楚了解App的目標市場及其需求,才能開發出給「人」用的App。
明確設定使用目的
瑞士刀的功能包羅萬象,但App的開發原則卻是完全相反。在不大的螢幕上,過多的功能只會讓App操作起來格外彆扭,開發者必須捨棄PC的程式開發邏輯,一次專心做一件事,寧願5個功能做成5個App,也不要硬塞在一起,多多不見得益善,數大更不會是美,決定App真正要做的事比讓App可以做很多事更為重要,也呼應前面兩點。
成效監督
產品推出之後,應該透過各種方式了解App的表現。利用各種現成或需付費的服務工具,監測下載數量、平均用戶在App上的花費、時間等數據。而雖然所有的資料都應該持續追蹤,但App相關特性的資訊才是特別需要注意之處。
週期性的調查
儘管App的開發做了詳細的規劃,但像Steve Jobs那樣擁有精準眼光,可以幫客戶「決定」想要產品的人畢竟不多,所以多做市場調查是必須的,而且不只是在推出的時候─消費者可不是能以不變應「善變」的。
分段開發產品
現行的各家行動平台,更新的頻率遠較PC作業系統來的頻繁,而App開發者也可以隨時為自家的產品推出更新,再由使用者自行判斷該更新內容是否要執行,因此,開發者不用一股腦做好所有事才推出產品,考慮的因素,一來時間本就是所有人的競爭者,另外,一次推出部分功能,不僅可以保持App的新鮮感,也可以觀察哪些功能才是用戶真正喜歡的,而不會浪費資源在不必要的開發上。
準備好再出發
儘管前面一點似乎有鼓勵App開發者,不用一次做到「盡善盡美」的意思,但這並不表示愈快推出產品愈好,競爭者如過江之鯽,使用者的第一印象可說決定App永遠的命運,所以關鍵在於,要了解App真正的「賣點」在哪,優先針對該功能做到最好,並確保最基本的操作測試通過,也呼應前面的幾項開發原則。
來源:Giga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