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平台:应用层变成互联网本身
在DOS系统刚刚向Windows系统转换的时候,我有一度相当不习惯。比如说,我很难理解计算机桌面上的东西,居然不是根目录下的东西。图形化界面很方便使用者,这是实情。但同样的,图形化界面也是一种傻瓜化的操作界面,越来越多的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电脑上不预装windows系统,我真得很怀疑,还有多少人会使用电脑?
当然,DOS系统本身也不是什么底层的东西,严格说来,也是一种应用。但很显然,玩DOS的人,可能会比玩WINDOWS的人对计算机知识知道得更多一点,比如检测电脑是否和互联网连通时,可以用一个ping的指令,输出的结果,远比在浏览器里去访问百度而得到的结果多得多。WINDOWS的普及,不是对电脑知识的普及,而是对电脑应用的普及。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对于相当多个人用户而言,windows,就是电脑。
今天的网络公司们,也在努力地试图实现这个逻辑。国内可以用百度的框计算作为一个范例。从用户角度而言,框计算的确给出了他们可以更傻瓜的使用,比如输入“上海天气”,一目了然,输入“小游戏”,也不用费心去找了,热门的东西都给你放在头上了。有人说,百度的框计算就是要把互联网变成百度自家的互联网,话虽然刻薄且并未成为真正的事实,但百度的诉求,说它奔着那个去,倒也确切。
国外的Facebook今天也俨然有着互联网第一应用的架势,在坐拥6亿用户之后,它的势头比google更为强劲。凭借着第三方开放平台,无数的五花八门的应用在Facebook上供人使用,每日产生的数据量更高达25万G的规模。更重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力量——商业公司,正在逐步地向Facebook上靠拢,汽车厂商福特、便利店巨头7-11、快餐老大麦当劳都频频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星巴克咖啡店在它的页面上提供免费券和小点心,连危机公关都在Facebook上进行,比如英国石油通过它的FB帐号在不遗余力地告知公众,在油井泄漏大危机中,它正在全力以赴。
有没有人把Facebook看成是框计算?似乎没有。人们讴歌它的“分享”理念,也对它的“开放”以及“平台”赞誉有加。百度想搞一个框起来的互联网,因为它是主动这么干的,而Facebook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平台,那是大伙儿自己凑上去的。但无论动机如何,最终的事实都是一样的:互联网,正在成为某一种应用层的互联网,或者,说得保守一点,成为某几种应用的互联网。
如果你把搜索引擎当成自己浏览器的首页,那么该搜索引擎就成为你的互联网入口页面。入口和互联网本身还是不同的。顺着搜索返回的结果列表,你迈向其它网站:搜索,只是一个门而已。但今天鼓吹的所谓开放平台,并非如此。它很少能让你离开这个应用(或者说网站)本身。它不是一个连通各种网站的桥,它就是网络自身。
正如windows的出现,基本上让“命令”这样东西远离了用户一样(想一想,今天还有多少非IT人士知道DIR这个玩意儿?),今天的互联网应用,正在让超链接离开用户。一个用户,在Facebook中完成了ta所有想完成的事宜且并没有接触到除facebook.com以外的超链接,互联网对于ta而言,是不是就是Facebook本身?
南都周刊最近一期用《Facebook接管互联网》作为标题撰文,但其实是热情赞颂了一番Facebook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但在我看来,一个应用层成为了互联网本身,这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欢呼的呢?这样的开放平台,究竟是开放?还是封闭?究竟是中心化的急剧演绎?还是去中心化的网络本质?
早些年,我并不是很喜欢微软,但至少它对我的隐私之类兴趣不大。后来我觉得google这家广告公司比我还了解我自己且无所不干,看上去它比微软更需要警惕一些。而今天,Facebook,一个应用正在试图成为互联网本身——难道,技术的发展,就是这样得让人不得不臣服于它的魔杖之下么?
—— 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
摩根斯坦利互联网趋势报告 中文注释版 |
中国的Facebook? |
FaceBook, I am shocked! |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一览图 |
无觅 |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谷歌易帅 (3)
- 基于“理性”的五种网络商业逻辑 (7)
- 中国的Facebook? (12)
- Google要做运营商? (3)
- 网络中立:哪门子中立? (7)
- 基于人性的七种网络商业逻辑 (27)
- 从Groupon的拒绝收购说开去 (12)
- iPad的奇迹告诉我们什么? (10)
- 关于微博的四个商业观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