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周刊,一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杂志
最近发现别动队开始重新评论起国内的杂志,小弟不才,但也想搅和这趟浑水。自以为有批评才有进步,风平浪静对于杂志界而言未必是好事,反之,打打笔仗或许能看到各自的不足。古代的侠客都不打不相识,别动队在这个传媒江湖,兴许可以充当个华山的平台,广邀众高手前来论剑。
言归正传,小弟今天想评头论足的杂志是《新世纪》周刊。理由很简单,在这本杂志薄薄的100多页里,我依稀看到了当下国内财经新闻类杂志的办刊理念,八个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所谓“西学为用”,指的是《新世纪》周刊的版式风格。这几年全世界的杂志都在模仿《Monocle》的成功,但自《彭博商业周刊》改版后,一个新偶像逐渐登上了舞台,它引来追随者无数,自然也不乏来自中国的粉丝。于是,在《新世纪》周刊里,我就见到了这本杂志对其偶像的跟风:三栏文字、分隔线、首字母下沉、加粗的首句关键词、插入文内且被横线分隔的引用、部分引用文字以其余颜色突出(这点《新世纪》比偶像做得勤快很多)、包裹英文的圆形尾注。
真是紧跟潮流。当年《第一财经周刊》拜《Monocle》为师,成就了今时今日的地位;现在,在见到改版的《彭博商业周刊》焕发出新活力后,《新世纪》周刊也意识到了师夷长技的道理。只不过,他们没取到Richard Turley的真经,略显简单的图表设计抓不住眼球,抽丝剥茧完整本杂志,我很少会花10秒钟的时间停留在一张配图上。
好在《新世纪》周刊并非是彻底的拿来主义拥趸,否则其总编胡舒立女士也就不是“中国最危险地女人”。扎实专业的调查报道捧在手上,我感受到了这本杂志的沉稳与力量感。讲究数据(虽然图表做得差强人意)的报道虽没有《第一财经周刊》的摩登有趣,也不像《经济观察报》那般习惯以他人角度完成细腻的叙事,但简洁透彻的文字风格反而造就了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许有人在阅读《新世纪》周刊的文章时会眉头紧锁,随后感叹其艰涩,不过稍有经济常识的人还是可以体会到里面的精妙之处,更何况有些报道的发表还来之不易。
整本杂志主要聚焦在中国,严肃与稳练的风格贯穿如一,见不到近几年颇为流行的“生活方式”讨论,“民生”栏目的跃然纸上反倒更加凸显了《新世纪》周刊的明确定位。我发现这本“中学为体”杂志还经常刊登小说,只不过读来并不轻松,厚重的大时代背景下藏匿着太多隐喻,遥想世外桃源般的《断背山》与知识分子的《纽约客》故事,应该不会在《新世纪》上演。
十年前我们的杂志都渴望“睁眼看世界”,现在的我们学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不过这和一本伟大的杂志仍有很大差距,等到一本原汁原味的刊物横空出世之时,那才是我们最引以为豪的时刻(《彭博商业周刊》总编Josh Tyrangie语:Our mission is a unique mission. I’m not trying to be like anybody else. That’s why I said I’m proudest of the fact that it feels original)。
拙著完毕,若有指点的话,可以和我联系,MSN:[email protected]。
别动队觉得您会喜欢: | ||||
十年弹指一挥间 |
商业周刊:老兵总是先走 |
彭博:让乐评人做《商业周刊》主编! |
彭博商业周刊:杂志封面百炼成金! |
杂志征订季:财新传媒用Google营销(1)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