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古代

标签: 想像 古代 | 发表时间:2011-09-16 23:52 | 作者:(author unknown) kaisic
出处:http://weizhoushiwang.blogbus.com/

在古代,人们普遍按辈字取名;书生模样的人通常总是手摇折扇;他们读四书五经或《三字经》;有身份的人家需要称呼“老爷”、“小姐”,另一类人被称为“太监”,而圣旨的开头一句总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家里有时放置着花梨木太师椅和紫檀木茶几;不论在什么地方,人们通常总是掏出银两付账;经常有人到关外去采掘人参;在节日或出于联络需要时,还会施放烟火;他们会吹唢呐,或拉着胡琴唱戏;能喝到碧螺春、祁门红茶、铁观音和普洱茶;玉米、花生、南瓜、辣椒、蕃薯也是他们常有的食物……

这些,都是金庸小说中时常发生的“时代错置”,这在将背景设置于古代的通俗文学中,可能也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虽然在很多人印象中,这些似乎都毫无疑问是在“古代”出现的情景,但其实上述这些反复出现的桥段,绝大多数都只能追溯到明代中叶以后——也就是说,人们所想象中的那个“古代”,其实可能只有五六百年的时间。

有时这个时间甚至更晚:碧螺春清代才出现,但以北宋为背景的《天龙八部》中已有了,无疑这是因为金庸像许多人一样,误以为这种茶由来已久。在《鹿鼎记》中,金庸还将北京天桥描绘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市井场所——“北京天桥左近,都是卖杂货、变把戏、江湖闲杂人等聚居的所在”(第14回),韦小宝在这里与天地会的人接头;连太后都知道“天桥附近卖冰糖葫芦的小贩”等于是人海茫茫无处可寻。但在天桥的漫长历史上,这里原本长期是禁止平民涉足的清皇室禁地,直到晚清光绪年间才逐渐开放,真正为现代人所知的那种繁荣的平民市井社会的天桥形象,晚至民国初年才确立。韦小宝所生活的那个“天桥”景象,无疑是另一个平行宇宙里提早了足有二百多年的天桥。

当然,很多人对通俗文学应该遵守历史准确性这一点不屑一顾,或者用金庸自己的话说,“稗官小说不求事事与正史相合,学者通人不必深究”;固执于此确实不免拘泥,但这个问题令人感兴趣的地方不在于通俗文学中叙述历史的正确性与否,而在于:人们究竟是怎么想像那个抽像的“古代”的?

除了少数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对古代只有模糊的印象。有一些极为突出的事实知道的人会多一些——例如人们大多知道清代中国人才会留辫子;对相隔久远的两个时代人们也大抵还能分辨其应有的差异——先秦的人总不至于会使用纸币宝钞;但对于那些容易含混的细节,常常就不易明了了,因为后起的历史印痕已经深深地占据了人们的想象力——例如在那些汉代或先秦的历史剧中,骑兵的装备看上去像是“典型”的古代装束,但实际上那个时代恐怕根本还没有发明马镫,我们确实难以想像,如果《三国》的时代还没有马镫,将领们是如何上马,以及在阵前厮杀的,因为那样在兵器撞击的瞬间,人太容易从马背上摔落下来了。

当我们回头去想象“古代”的时候,我们常常只能依赖某些有限的刻板印象,而后面建立起来的印象常常遮蔽前面的印象。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流行过三种饮茶方式:团茶、粉茶、叶茶;但在金庸小说中,无论哪个时代,仿佛中国人从古至今就是用开水冲泡喝叶茶的;除非一个人特意去了解过,否则他既没有前两种饮茶方式的记忆,也几乎无从得知。这当然也不仅对现代人才如此,事实上中世纪欧洲的民间史诗在描述古代英雄时,也常常赋予他们11、12世纪骑士的特征;更不用说中国西南民族的创世神话中时常提到玉米、红薯、南瓜这类16世纪才传入中国的美洲植物,仿佛它们从古至今就是当地人的食物一样。我们通过某些符号化的东西去设想一个遥远的古代,并认为“古代”确实“正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其他样子。

这就像一个从未去过美国的人,必然只是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来想象美国。L.P. Hartley 1953年的小说《媒人》中有一句名言:“过往即异国。他们做事不一样。”而我们对“他们”做事应该是什么样,总是已经有了一套潜在的心理构图,于是当我们想象“过往”时,实际上也就用这个现成的形象填塞和重构了那个时代的情形。这既是因为理性的局限,也是因为工具的限制。

当我们回望古代时,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眺望夜晚的星空:那些密密麻麻的星星,事实上有着完全不同的距离和大小,但在我们的眼里,都只呈现为一个弧形平面上差异不大的亮斑,难以感受其无限的纵深距离感。不同历史时段内的事物,于是被不加分辨地视为是出现在“古代”的情形,所以单田芳讲述隋唐英雄的评书中,出现了用“喳”来回答的桥段。

也正因为通俗文学更真实地反映了人们是如何想像古代的,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出:现代人的古代想像是多么深地建立在明代中叶以来(16世纪-19世纪中叶)的“古代”形象上,很多这段时间内才出现的“新”事物,已经被如此广泛地视为“古代”普遍的情形。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已经重塑了中国人对古代的感知,沉淀在人们心里,甚至影响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这确实使这一时期对理解现代中国来说更为重要,但也因此形成一种吊诡的循环:越是多地讨论这一时期,越巩固了那种错觉:那就是典型的“古代”。而更早以前的“古代”,对普通的现代大众来说,其实是极为陌生、甚至无法想像的,于是只能用较晚近的符号工具去建构之前的想像。

粗略地或许可以这么说,近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是奠定在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认知上的,而这对于更早先的时代来说可能却是一种“新文化”。就像“古代”一样,中国人心目中的“传统”也常常是一个缺乏层次和纵深感的单一体,而它事实上却是复数,甚至包含着相互矛盾和竞争的不同“传统”。这种隐藏的观点,也是“传统”曾被整体否定化、以及“古代”现在被普遍浪漫化的原因之一。但有必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想像的那个“古代”,并不是一个有史以来一直如此的、缺乏变化的静态客体。

相关 [想像 古代] 推荐:

想像古代

- mjxian - 维舟试望故国
收藏到:Del.icio.us.

古代的生活雅语

- sincerebaby - 5time经典语录网
请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提问说“请教” . 得人惠顾说“借光”,归还物品说“奉还”,未及迎接说“失迎”, . 需要考虑说“斟酌”,请人勿送说“留步”,对方到场说“光临” . 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 . 问人住址说“府上”;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 .

"古代欧洲铠甲[35P]

- fyits0 - Cao Liu
古代欧洲的服饰和当时不断变暖的欧洲气候有很大的关�,早期的欧洲服饰很厚可以抵御严寒,後来他们的衣服不断的变薄.从罗马时期的服饰就可以看的很明显了. 另外法兰克人和维京人的服饰,他们服装的用途也越来越多.甚至可以区别职业了. 东罗马帝国时期的服饰越来越重视艺术性,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服饰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说明了欧洲的社会生产力不断的进步.

凌虐性器官的古代酷刑

- HarryHan - 性 情 - 果壳网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残忍刑罚. 而针对性器官的刑罚,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这些不人道的器物已经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掩埋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但这些被用作刑罚道具的器物,却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去反思曾经的残酷. 在电影3D《肉蒲团》末尾,宁王拉出一头凶残的木驴,用以折磨铁家姑娘. 据传,骑木驴是专门惩治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子的酷刑.

有时不得不回到古代

- leo - 比特客栈的文艺复兴
我对客栈视频引用在订阅器里无法直接观看的问题怨念很久了,今天总算抽空出来吧这个恶心的兼容性问题解决了. 一直以来客栈为了网页内容尽可能简洁和干净而避免静态引用视频,造成的问题是在客栈以外的地方就没办法看到这些内容. 像我这种使用订阅服务的人来说,有东西不能直接看是非常让人烦心的事情——更何况这发生在自己的网站上.

中国古代战服演化史

- 夕 - 《Geek》官方Blog
最近在古装电视剧里总能看到一些奇装异服,它们呈现出一种非主流的风格,绝对偏离了原本的历史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古代不同朝代武士们的服饰. 至于清朝武士,反正大家成天都在电视里看到了,我就懒得再贴了……尼玛电视台要不要这么傻逼滴拍这么多清朝电视剧. 难道满清的遗老遗少们还想深入人心搞复辟不成.

精确测量古代丝织品日期

- han - Solidot
博物馆中收藏的丝绸衣服和丝织品因为脆弱和珍贵而难以确定日期. 因为传统的碳测年法需要较大的样本而会损坏丝织品,历史学家只能靠间接证据和猜测去估计古代丝绸的制造日期. 一种新的超灵敏化学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化学家Mehdi Moini的技术是基于蛋白质左旋氨基酸变成右旋氨基酸的趋势,碳基分子方向从左旋变成右旋虽然罕见,但一直以稳定速率发生着,时间越长越显著.

古代超新星未解之谜破解

- lin - Solidot
范晔《后汉书》记录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公元185年观察到的一颗巨大超新星,编号为RCW 86. 这颗被中国天文学家描述为“客星”的超新星在夜晚可以见到的时间长达8个月. 近代天文学家一直想知道如此之大的超新星是如何产生的. 借助现代天文望远镜,科学家破解了这一谜团. 报告发表在《天文物理学期刊》上.

古代男人激发女人性欲的方法!

- - 健康养生的博客
    “房事诱导”在性生活中的重要性,古人早有认识. 《马王堆汉墓竹简医书》中对此作了详尽的介绍. 书中说,性交前须有“戏道”,即抚慰动作. 而“交筋”指的是女性阴蒂和男性龟头,这是双方最敏感的区域,抚弄触按之,可使双方感到兴奋、喜悦和乐趣. 随后,书中书绍了“五欲之征”,即男方如何激发女方性欲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