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 色彩 與 攝影 之間的關聯
三原色與色彩空間 RGB & Color Space
陽光事實上是由不同顏色的色光混合而成,若將這些色光看成一個有系統的組織,色彩空間就是描述不同顏色在組織中位置的定位系統,也是我們作色彩管理的好幫手。
使用DSLR時,你是不是曾經發現色彩管理選單中有個RGB與sRGB的選項,看起來很簡單,卻搞不清楚它的作用是什麼?使用Adobe Photoshop之類的影像處理軟體做後製時,你是不是曾被影像→模式中的RGB、CMYK⋯等稀奇古怪的名詞嚇得舉白旗投降?其實這些名詞都是描述、運用色彩的不同方式,瞭解它們之後,你就會對影像背後的色彩原理更熟悉了!
▲看似白色的陽光,事實上是由不同色光混合而成,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色彩空間來描述它。Vesuvius/攝
RGB
首先,我們要說明「原色」。原色是指不能透過其它顏色的調配混合而得出的「基本色」。它並不是一種物理概念,反而是基於人眼對光線的生理作用而來。我們的眼睛中有兩種視覺感受細胞:椎狀細胞(cone cell)和桿狀細胞(rod cell)。椎狀細胞有三種,分別偵測紅、綠、藍三種不同波長的光線,大腦將這三種訊息混和、比較後,再解讀成我們所感受的各種色彩;但當夜晚光線很弱時,椎狀細胞便休息,改由桿狀細胞上場,桿狀細胞只能分辨明暗,因此我們看不到顏色。雖然椎狀細胞並非對紅綠藍三色的 感受度最強,但是肉眼的椎狀細胞對於這三種光線頻率所能感受的頻寬最大,也能夠獨立刺激這三種顏色的受光體,因此這三色被視為原色。
▲RGB疊加系統示意圖
CMYK
不過,由於顏料使用的是另一套「消減型」的原色系統(Subtractive Color System),因此這套系統反而對我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在傳統顏料技術上,一般使用紅、黃、藍作為原色,當這三種顏色彼此混合時,同樣會產生其它顏色,例如我們熟知的黃加藍等於綠,藍加紅等於紫等等。與RGB相同的是,當這三種原色以等比例疊加在一起時,會變成灰色;若將此三原色的飽和度均調至最大並且等量混合時,理論上會呈現黑色,但實際上呈現的是渾濁的褐色。因此,在印刷工業上,我們另外加入了第四種「原色」 — 黑色,以彌補三原色的不足;這套系統遂被稱為CMYK色彩空間(CMYK Color Space),也就是青(Cyan)、洋紅(Magenta)、黃Yellow)與黑(Black)等四色。我們可以在這個系統中加入白色,但只會改變其飽和度,而不會改變色相。
▲CMYK遞減系統示意圖
HSB
雖然在現代色彩管理上較少用到,但HSB卻是更符合人類生理視覺模型的色彩空間。這個模式就是由我們前面提到過的色相(Hue)、飽和度(Saturation)、明度(Brightness),亦稱為HSL(L是Lightness,亮度)或HSV(V是Value,色調)HSL和HSV是由RGB變換而來,兩者都將顏色描述為圓柱體內的點,其中心軸底部為黑、頂部為白,在中間則是灰色,在圓柱體上不同角度對應於不同色相,表面至軸心的距離對應於飽和度,垂直距離則對應於亮度、色調或明度。
這兩種表示方法在目的上類似,但方法上則有區別。對於一些人,HSL更能反映「飽和度」和「亮度」作為兩個獨立參數的直覺觀念,但是對於另一些人,它的飽和度定義是錯誤的,因為非常柔和而接近白色的顏色在HSL可以被定義為是完全飽和的。
▲HSL系統示意圖
▲HSV系統示意圖
色彩空間在攝影上的應用
一般說來,數位相機裡面的色彩空間都是以sRGB為主,這是一組較小的RGB色彩空間,因此色彩表現力也較差;中高階以上的數位單眼相機則可以選擇使用Adobe RGB (1998),是由Adobe公司所制定,色彩範圍
廣,是目前各影像處理軟體最廣泛使用的色彩空間。
如果使用RAW檔拍攝,在使用Camera RAW等軟體處理時,我們可以在選單中找到使用HSL系統的校色功能,對於顏色調整或校正十分方便。而如果你想要將照片編輯成冊、列印或印刷出來,則可以預先在影像繪圖軟體中將之轉為印刷用的CMYK色域並據此作色彩調整,以免輸出時印刷機必須從RGB轉換為CMYK,而發生不必要的色偏等轉換問題。
(後面告訴你什麼是飽合度、明度及色相哦!)
飽和度 Saturation
我們說一個東西看起來「鮮豔欲滴」,就是在形容顏色飽滿到好像要滴下來一樣。這樣飽和的色彩如何形成?攝影時,我們會發現在陰天拍出來的照片常有種「悶悶」的感覺,所有的顏色都灰撲撲的沒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在晴天陽光充足但不強烈時回來拍,同樣場景拍出來的照片卻是色彩鮮豔,好像都活起來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就在於色彩的飽和度。
▲被攝物上如果帶點水珠,可以增加反射率、使顏色看起來更鮮豔;這就是小販常常往水果上噴水的原因。Ariel/攝
飽和度(Saturation),又稱彩度或色純度,意思就是「色彩的鮮豔程度」。講得有學問一點,就是指一種顏色與相同亮度的消色(即白、灰、黑色)之間差別的程度。當某種色彩與消色對比,當色彩成分越高,該色的飽和度越高,顏色也就越鮮豔;消色成分越高,該色彩飽和度越低,顏色也就越不鮮豔,顯得越灰。我們用黑白攝影的概念來想就很清楚:當色光投射到黑白底片上時,會依照其亮度被轉換為相應的黑、白、灰色,也就是完全消色了。
▲拍照時使用減光鏡濾除雜光,色光純度越高,影像的飽和度也就越高,看起來鮮豔動人。林家興/攝
在所有的色彩中,最飽和的顏色是光譜色,也就是說不同色光之間的混雜度越高,彩度就越低 — 這就是為什麼陽光太強時,我們使用偏光鏡濾除空氣中散射的雜光後,能使影像色彩更飽和的緣故。而陰天時光線強度不足加上漫射光的關係,不同色光彼此干擾,顏色看起來也就不純、不飽和了。現在科技發達,使用影像繪圖軟體時可以很方便地調整色彩的飽和度(或去除飽和度),不妨試試看!
攝影小常識
雨天時,顏色更飽和
雖說陰天拍起來顏色灰灰的不好看,但如果碰上下雨天或剛剛下過雨的時候,只要光線充足,顏色反而會更飽和喔!這是因為雨水把被攝物上的灰塵洗乾淨了,附著在上面的水珠更增強了顏色的反射率的緣故。
明度 Brightness
認識飽和度之後,我們要瞭解影響色彩的第二個重要關鍵 — 明度,照片「亮不亮眼」就看它。攝影中另一個重要的色彩觀念就是明度(brightness,亦稱為lightness)。明度是指顏色的明暗、深淺,一般說來,明度越高,顏色越淺,越接近白色;明度越低,則顏色越接近黑色。當然,當顏色趨近於白或黑時,飽和度也會隨之下降,但這並不代表飽和度下降時明度也會改變哦!
由於攝影所應用的色彩觀念是從光學的角度來看,所以明度還取決於被攝物體表面的反光率。反光率高的物體顏色亮度大,反光率低的顏色亮度小。在所有的顏色中,消色當中的白色物體明度最大,黑色物體的明度最小。也就是說,光線明亮的拍攝環境,各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量越大、越接近「白色」,明度便越高;接近黑色時,明度較低。不過,同樣彩度下,不同色彩的明度也不盡相同,黃色是明度最高的,而紫色則最低。
在攝影上,明度與曝光也的掌握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曝光過度,整張照片高光部位太多,則各種顏色的明度太高;曝光不足時,照片整體落入暗部階調,明度太低,一樣無法表現出色彩真實的樣貌。如果拍照時對明度掌握沒有信心,可以考慮使用曝光補償來拍攝,再挑選適合的影像,並藉此培養自己攝影眼的敏銳度。
▲攝影時,曝光補正就是在針對明度做微調,可以改變物體的色彩、銳利度與整體層次感。如果拍攝時忘了使用圍曝光,也可以在影像繪圖軟體中調整 。孫宗瑋/攝
色相 Hue
你是否看過某些照片明明是你熟悉的景象,卻變成了截然不同的色調?這就是改變色相的緣故。除了飽和度、明度之外,瞭解色彩原理的第三個關鍵就是色相(Hue),這是標定色彩在光譜位置上的另一個重要座標。
▲適度調整色相,可以將春天嫩綠新芽搖身一變為秋天的飽滿楓紅。Ariel/攝
顧名思義,色相便是指「色彩的相貌」。在可見光譜上,人的視覺能感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不同的色彩,而不同的色彩都有自己的波長與頻率。如果我們將一幅影像的顏色調整為不同波長的色相,整幅影像就會依據其色相重新分配成不同顏色,形成正常視覺下看不到的奇異世界。
如果想試著玩玩看,可以將影像輸入電腦中,以影像繪圖軟體試著調整色相,可以營造出相當有趣的影像效果。另外一種玩法是將照片改變為單一色調,例如綠色、紫色、藍色⋯等等。目前中高階的數位相機(尤其是DSLR)中多半內建有此一濾鏡,拍起來也很有趣。
▲大幅度改變色相,會創造出令人驚訝的影像效果。Ariel/攝
延伸閱讀
Casio EX-ZR15 用 HDR - ART 打開你的藝術細胞
本文同步刊載於 寫真用語基礎知識:這樣拍才漂亮的100個關鍵
加入Digiphoto 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