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Air 2011 初体验
(2011 款,11 寸,高配。配了一个很丑的套,从侧面插进去那种。)
笔记本电脑的终极形态?
很久以前我就在关注 Air 了,首先是因为我原来的笔记本太沉重。14 寸的 Lenovo 不但重而且体积巨大,还有同样巨大的电源和电源线。什么都还没干就首先觉得一身汗。此外,Windows 的机器在休眠方面有很多的问题,有时候干脆会在休眠的情况下死掉,想想你辛辛苦苦的背着一台机器,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才能到达桌面,确实是相当让人崩溃的事情,尤其是对于我这种脑袋容易短路的人来说。所以对我来说,选择 Air 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足够轻巧(因此当然要选 11 寸的),另外一个就是 SSD 硬盘带来的“立等可用”的使用体验。
2011 款 Air 在外形上没有明显的进化,唯一的差别就是有背光键盘。屏幕边框比 ipad 要宽,所以显得屏幕有点小,但是对应下面的全尺寸键盘的话,也没有太多可以削减的空间了。之所以还是现在这个刀片形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可能在 Intel——他做不出来又快又低温的 CPU,所以 Air 上面被迫安装了散热的风扇,而只能采用了目前这种楔形的形状(高的那一部分留给了风扇)。如果下一次 Air 的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的话,估计要不就是 Intel 推出了更好的 CPU,要么就是 Apple 自己的 CPU 能够进化到足够桌面使用的地步——目前移动版的 CPU 已经在 1Ghz 双核这个战场上开战,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等到足够桌面使用的移动版 CPU。
Intel 的 CPU 使得 Air 获得了“高达2.5倍”的性能提升,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完全没有问题——很多人看见买 Apple 的人就觉得是“果粉”,其实你去市场上看看,同样的价位上面的能买到这样水平的硬件的,完全没有。Lenovo 做出来的 Thinkpad 虽然有很多低端的机器,一旦武装上 4G/128G SSD,没有一两万绝对下不来。所以你不要被 Lenovo 的定价体系骗了,其实你能买到的都是垃圾,不是垃圾的你又买不起,不像 Apple 这样,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提供一个大众化、可用性尚佳的选择。
因为之前在附近的苹果店里面都看过上一代的 Air,所以拿到手之后对外形并没有太多的意外,苹果的 unibody 保持了一贯的制造水准,重量方面也能够让我满意。背光键盘的漂浮感很强,敲击的时候很像机械键盘,只是手感轻了一些。电力方面,11寸机器标称是5小时待机,Apple 的官方待机时间一向水分很少,不过我的这个 Air 充满之后待机很少显示超过3小时,实际使用也大致在3小时左右,可能是在很多操作上面都相当耗电?因为4G/128G配置明显比2G/64G更有利于应对未来的软件挑战,所以我还是选择了高配的版本。反正在香港代购,高配版只比国内的乞丐版多几百元。
软件方面,我对 Mac OS X 的研究比较少,暂时只到用用而已。Lion 系统里面的多点触摸手势、多桌面和程序切换等等功能,确实带来一种很愉悦的使用体验。苹果在改进使用体验方面一向是小步快跑,看见 LaunchPad 在掌上系统上成功,非要移植到桌面上来,又保留了原来的桌面,显得有点混乱。App Store 也是一样,和传统的应用程序之间就重复了。LaunchPad / App Store 作为 iOS 上的一套组合,现在已经完整移植到桌面上来了,不知道苹果下一步会不会进一步屏蔽原有的一些程序安装方式,以便对用户有更强的控制?
另外,很多人使用 Windows 习惯了,跑到 Mac OS 下面来,会有很长的时间不习惯,这也是很正常的,Mac OS 本来就有很多很独特的设计,而且以乔布斯的怪脾气,屏蔽了非常多的底层内容,比如说他的文件管理器,默认的情况下面系统大部分的文件夹都看不到。苹果就是这样认为的:那些文件夹普通用户也不用动,为啥要让人看见?就和 iOS 里面甚至取消了文件操作一样。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 Mac OS 用户,转换到这个平台上面,倒是没有太多的痛苦,毕竟现在输入法有 FIT,办公有 Office for mac 2011(商业版本要1000多),聊天有官方的 QQ,常用的软件就基本上都有了。然后就是各类专业软件的替代品的问题。
我的 Air 是在淘宝上找的香港代购。发布了十几天之后,在国内官网上的状态还是“有关部门审核中”,不知道 Apple 这一次惹到哪个部门了。在香港的价格是国内报价的85折,如果能够找到美国的代购,更是只有7折。原来问过富士康的人,他们说虽然苹果的东西都是在中国组装的,但里面最值钱的部分,比如 CPU 之类的,往往都是进口的。出口退税之后,在国外就没有关税,而在中国卖则需要加上关税,这一部分至少有 17% 以上的价格差异。所以说别以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其实只是组装大国而已,上游的东西还都在外国人手里。
扯远了。笔记本之所以还要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可能主要还是因为键盘——目前为止还是最快捷的输入手段。触摸板的进化已经干掉了 Thinkpad 的红点。未来的 CPU 再进化,机器可能会更薄一点;但是外壳的强度是有极限的,外形进步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抛弃输入,或者降低输入的重要性的情况下,抛弃键盘的结果就是 iPad。但是真正用来干活的人还是需要一个好用的键盘的。所以我觉得,在再出现类似多点触摸这样的大的技术进步之前,Air 基本上已经代表了笔记本能够进化的最高的形态了。
Air 没有镁铝防滚架、没有键盘漏水通道,可能意味着它掉在地上就完蛋了,或者撒一点饮料在上面就完蛋了——就像网上传播的那个段子:“我们 Nokia 扛摔”。从 iPhone 兴起,黑莓衰落,Nokia 找不到方向;再到 Mac 复兴,Thinkpad 萎靡——这个时代是一个技术继续泛化的时代。原来那个商业精英掌握高级 IT 装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技术发展使得优质技术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不再需要分辨上网本和商务本,这样的分别已经没有必要。拿着一台 Air 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千千万万个享受技术带来的便捷的人中的一个而已。
未来还很遥远。未来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