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分享,人类特有的美德

标签: 心理 分享 原创 | 发表时间:2011-10-02 05:51 | 作者:0.618 zhe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是残酷的。当猎豹冲向正在安静吃草的羚羊,成百上千的羚羊只有自顾自地四散而逃,哪怕刚出生还没站稳的幼仔也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在这样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即使是昔日的丛林之王,在无力奔跑的时候也只有饥肠辘辘地等待死亡这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人类是个例外,只有人类会向身处苦难之中的同类施舍,只有人类的下一代会回报上一代的养育之恩,也只有人类会为其他同类讨公道。

这些利他行为构成了人类分工合作的基础。在自然界中,除了蚂蚁、蜜蜂和裸鼢鼠这些少数社会性动物,分工合作几乎是不存在的,即使是跟人类很接近的其他灵长类动物。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类懂得分享分工合作后的成果。我们的祖先不但在捕猎时有所分工,甚至一部分人可以很放心地让另一部分人出去打猎,因为他们知道战利品会被带回来大家分享。而我们的“亲戚”黑猩猩则不同,他们尽管也会群体作战,但是否能够分到一杯羹基本取决于黑猩猩是否参加了捕猎行动,以及分战利品时的战斗力。与其说他们是在分享,不如说是“被分享”。

分享是有条件的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一直是古代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难道真的是因为人天生具有乐于分享的美德吗?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家弗兰斯•维尔(Frans B. M. de Waal)和米歇尔•博格(Michelle L. Berger)在僧帽猴(capuchin)身上同样发现了与合作伙伴分享战利品的行为。


[乐于分享的僧帽猴(capuchin)]

而近期德国匹兹堡大学进化人类学家、比较心理学家凯撒琳娜•哈曼(Katharina Hamann)、迈克尔•托马瑟罗(Michael Tomasello)、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菲利克斯•瓦那肯(Felix Warneken)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学动物学家朱利亚•格林伯格(Julia R. Greenberg)联合发表在2011年8月18日《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论文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的分享是有条件的,它与合作分不开。

在他们巧妙的实验中有一组巧妙的装置,只要拉动盒子上的绳子,让板子靠近自己,放在板子上的玩具弹球便唾手可得。儿童一对一对地进入实验室,他们两个之前看过演示,知道必须合作,一起拉绳子才能拉动板子,但在他们拉绳子时,原本一边两个的玩具弹球会有一个滚向另一边。幸运的儿童会得到三个弹球,而另一名儿童只有一个。这时,50%的2岁儿童和75%的3岁儿童愿意分享自己的弹球。但如果不需要拉动绳子,而是一进到实验室便可以看到各自面前放着不同数量的弹球,2岁儿童中就只有四分之一愿意分享了。

因为儿童一进入实验室看到的就是两两分开放置的四个弹球,也许他们就默认应该按照开始的状态分配,所以在最开始的实验中才愿意将自己的所得分给伙伴。为了排除这个原因,研究人员又将四个弹球放在一起作为初始状态重新开始了一轮实验。不出所料,在这种状态下,2岁儿童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愿意分享,但仍有3/4的3岁儿童愿意把得到的四个弹球与合作伙伴分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种一开始就把四个球放在一起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儿童愿意把自己独自获得的战利品分给别人。也就是说,在没有默认每人两个的时候,2岁儿童愿意独吞战利品,而3岁儿童乐于平均分配给同样付出劳动的合作伙伴,而对于没有付出劳动的人,他们都不愿与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但3岁儿童之所以愿意平均分配自己的劳动成果给合作者,也许还可能因为他们已经可以预想到在之后的时间里伙伴会给与相应的回报,或者担心如果自己独吞合作成果以后别人就不愿再和自己合作了。于是在另一轮实验中,研究人员对3岁儿童强调实验只有一次,弹球总共只有四个,他们的测试也表明所有儿童都已经理解这个情况。可是,尽管他们知道分一个给同伴自己就少一个,但仍然有75%的3岁儿童愿意平均分配合作的劳动成果。

而黑猩猩就不会这么崇尚公平。两个黑猩猩同时按动踏板努力获得食物,当看到食物马上就要划入另一只黑猩猩的手中,不走运的黑猩猩常常赶忙踩动踏板,让跷跷板上的食物滚到自己这边,最后不管是谁得到食物,他们都不愿分给自己的合作者。是不是因为黑猩猩不知道该怎样分享呢?研究人员又在装置上加了个机关,一旦黑猩猩要把食物据为己有,食物就会从跷跷板上掉下去,让他们谁也得不到。这时,很多黑猩猩才不得不选择了和伙伴分享。

有人质疑弹球这个玩具太古老,对现在儿童的吸引力太小,他们本来就不想要这些“劳动所得”,当然会大手大脚地分发给别人了。不过,哈曼解释说,弹球对儿童永远有吸引力,最近的研究还证明了这一点。

3岁儿童都懂得要按劳分配而黑猩猩却不懂,这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做,因为黑猩猩很少会真正合作捕猎,但人类必须学会分享,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以后被选为合作对象。通过这种社会选择机制,儿童才学会了分享。

为何只有人类才会分享?

人类为什么会分享?到目前为止,生物学家并没有在基因上找到答案。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恩斯特•费尔(Ernst Fehr)和俄斯•费雪贝奇(Urs Fischbacher)曾在《自然》杂志发表的名为《利他的本质》的文章中指出,人类之所以会作出大量其他动物所不会的利他行为,主要是因为人类重视名誉并且懂得互惠。

公平观念已经在人类社会中达成共识,如果谁不遵守就会受到惩罚,人们哪怕自己受到损失也会坚决惩罚不遵守公平规则的人。在德国行为经济学家韦尔纳•古斯(Werner Güth)的经典实验中,A、B两名实验的参与者会得到一笔钱,A提出分成方法,B来选择是否接受。如果接受了A的提议,两人就可以分钱,但如果B不接受,那么谁也拿不到一个子。如果B绝对理性,那么无论A怎样提议,他都应该接受,因为有钱总比没钱好,他需要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实际上,只要A分给B的钱少于25%,B就不干了,他宁可自己一无所获也决不接受A的不平等条约。

人类的分享也不全都出于对公平的追求,有时候是由于对别人困难的感同身受。《我们为什么合作》(Why We Cooperate ?)的作者迈克尔•托马瑟罗(Michael Tomasello)认为,人类的分享不光在物质层面,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服务别人和分享信息。

14-18个月的婴儿已经会帮助别人了。他们会帮助手里拿着很多东西的人捡起掉落的物品,但如果手里没有拿别的东西或者故意把东西扔到地上,他们就不会帮忙捡起来了。如果在这之前婴儿就知道这个人遇到了倒霉事,比如刚画好的画被人撕了,他们就会同情地看着他,在之后的实验中对他也格外关照,更愿意帮助他了。

这种行为并不是家长特意教他们的,因为即使在婴儿帮助别人之后给他们奖励,助人行为也不会增加,但如果一段时间以后不给奖励了,他们的助人行为则会减少。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这些婴儿发自内心的助人行为本来是一种内部动机,但被转化为了由外部奖励带来的外部动机,所以当外部动机消失时,他们就不再愿意帮助别人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出婴儿是可以觉察到谁是需要帮助的人,但是黑猩猩则意识不到这一点。托马瑟罗在黑猩猩的笼子里放两根绳子,每根都连着一块放有食物的板子,并且拉动时都需要同样大的力气。唯一不同的是拉动一根绳子只会给自己的笼子添食,而另一根绳子会给自己和隔壁笼子都添食。这种举手之劳还可以惠及邻居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但黑猩猩并不会主动拉给两个笼子都添食物的绳子,他也不会故意不给邻居做好事,拉哪根绳子对于黑猩猩来说完全是随机的。

难道他不知道两根绳子的区别吗?托马瑟罗把黑猩猩的邻居带走,留下空笼子,并把两个笼子连接起来,这样参与实验的黑猩猩就可以自由来往于两个笼子,居住面积一下子翻倍了。这时黑猩猩都会主动拉给两个笼子都添食物的绳子,让自己的食物也翻倍。看来黑猩猩知道拉动两条绳子的区别,只是不知道该给自己的邻居也分享一些。

活在明天的动物

分享在短时间内对自己是一种损失,但从长远看来,分享是一种潜在的收获。人类从来不是活在当下的动物,从我们的祖先颤颤巍巍地抬起前肢试图看得更远的那一刻起,到现在我们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飞向外太空,今天的困难不算什么,对明天的向往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不过为明天生活的前提是,估计自己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参考文献

  • Fehr, E., & Fischbacher, U. (2003). The nature of human altruism. Nature, 425, 785-791.
  • Hamann, K., Warneken, F., Greenberg, J. R., & Tomasello, M. (2011). Collaboration encourages equal sharing in children but not in chimpanzees. Nature, 476, 238-331.
  • Tomasello, M. (2009). Why We Cooperate. Cambridge: The MIT Press.
  • Waal, F. B., & Berger, M. L. (2000). Payment for labour in monkeys. Nature, 404, 563.

(本文已发表于《科学世界》)

相关 [分享 人类 美德] 推荐:

乐于分享,人类特有的美德

- zhe - 科学松鼠会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是残酷的. 当猎豹冲向正在安静吃草的羚羊,成百上千的羚羊只有自顾自地四散而逃,哪怕刚出生还没站稳的幼仔也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 在这样适者生存的环境中,即使是昔日的丛林之王,在无力奔跑的时候也只有饥肠辘辘地等待死亡这唯一的选择. 似乎只有人类是个例外,只有人类会向身处苦难之中的同类施舍,只有人类的下一代会回报上一代的养育之恩,也只有人类会为其他同类讨公道.

成熟的人类爱分享

- Demojiang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人人都爱爱分享的人,但并不是人人都爱分享. 虽然按劳分配获取自己的劳动所得在人类社会是理所当然的普世公理,但放眼整个生物界,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有了分享的约定,从此人类才可以放心地分工合作,让一部分人外出打猎,另一部分人守护家园. 黑猩猩就不乐于分享,不光在丛林中,也在实验室里. 把黑猩猩一对一对地带到实验装置前,要求他们合作控制踏板,让食物从装置上滚下来到一个跷跷板上.

麻省理工开放课件——全人类免费分享

- - 雾谷飞鸿
麻省理工开放课件使用者绝大部分为在校学生(42%)和自学者(43%). 记得两年前读过一条新闻,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在列席政协会议时,建议中国的顶尖大学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将自己的课件上网,免费提供给公众使用,以缓解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以麻省理工为例来介绍美国的免费大学课件网站.

分享图片

- 糖果 - 变态辣椒的时政漫画

40套MiniIcon分享

- Newton - Booto'Blog
很精美的40套迷你MiniIcon,可能这类型的Icon更多的是运用在App设计和移动客户端上面吧,简约而不简单.

[Web] 連結分享

- yasy - 網站製作學習誌
关于做PHP扩展开发的一些资源. 我对PHP5.4的一个改进. schema-database – 查詢結果與 PDO::FETCH_CLASS. 讓AJAX動態內容支援瀏覽器回上頁功能. LESS介紹及其與Sass的差異. 網頁設計該用哪種字級單位:px、em或rem. IE10将增强对HTML5和CSS3的支持.

谈知识分享

- - 人月神话的BLOG
准备就知识分享这个话题谈下,有很多人说为何我博客上很多专业实践的文章都分享出来而没有任何保密. 这个其实很简单,首先这些大部分都是项目真正的实践,我在分享的时候都进行了相应的抽象和自我的总结,是没有违反任何和客户的保密协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完全可以分享的;其次,就我个人而言,我个人的实践经验没有任何不能分享的,知识只有分享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这也是我一贯一来的观点,如果这些知识需要我保密才能够体现个人价值,那反而说明我个人没有太大价值.

勤劳是一种美德吗?

- bluce - 牛博国际
    大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婆家,见天亮以后外婆为我们煮饭,觉得很奇怪,就问道:你们怎么在白天吃饭啊. 外婆也觉得很奇怪,反问:你们吃饭不在白天,难道在黑夜啊. 外婆一听这话,就扑簌簌掉下泪来,哀叹说:你看这世道. 她说的“分不清晨昏”,指的是我们那时的生活状态. 父母天不亮就到生产队的梯田或坝梁上挖土,一直要干到半夜才能回来.

好对象的7大美德

- - 博客园_知识库
   英文原文: Seven Virtues of a Good Object.   Marin Folwer 说过:. “库本质上是一组可以调用的函数,这些函数现在经常被组织到类中. 而且这是对面向对象编程中类的非常普遍的误解. 类不是函数的组织者,对象也不是数据结构.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对象呢.

新媒体最重要的三件事:分享,分享,还是分享

- - Digital Meme
我每次与媒体朋友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媒体的现状与未来,看衰者、对未来出路不确定者居多. 由于这个原因不少人离开了媒体行业. 最近与一位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交谈,我总算意识到为什么当前的大多数媒体都走偏了. 其实新媒体的出路就在那里,但大家都视而不见. 如果做新媒体只需要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分享;如果做新媒体需要关心三件事,那就是:分享,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