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乔布斯:产品
Apple I
1976 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乔布斯与沃茨联手推出 Apple I,这是他们第一次在个人电脑领域推出产品。 Apple I 在销售时,是一个包含了各种芯片、已经组合好的电路板,连上屏幕和键盘便可开始工作。当时其它的个人电脑产品,则需要用户自己手动安装每一个零件。
Apple I 虽然不是一台完整的电脑产品。但在当时个人电脑还属于技术发烧友的玩物,Apple I 以这种“即插即用”的方便特性,赢得了这部分玩家的心。Apple I 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为个人电脑提供了“一体式封装”的理念,把组装好的电脑卖出去,让人不再亲自动手一个个的组装零件,降低了个人电脑的门槛。这种理念成为个人电脑经典的销售模式,如今每个销售个人电脑的商家,都把电脑的每个零件封装到一块,打包好再卖给消费者。
1976 年 4 月,这款产品在 Palo Alto 的 Hombrew Computer Club 展示,7 月开始以 666.66 美元公开出售,1977 年 8 月停止销售。
Apple II
Apple I 的热卖,让乔布斯和沃兹喜出望外,于是他们决定趁热打铁,开始推出第二款个人电脑产品。
对比 Apple I,Apple II 更像是正式销售的产品,而前者看起来是玩票的作品。 Apple II 仅提供一个主机销售,然而由于其优雅的机身,即使放在办公室里也不显突兀;它的电路板上包含高达 8 个扩展槽,令其成为发烧友所热烈追捧的产品。
Apple II 在加入软盘驱动器之后,开始搭载操作系统“Apple DOS ”,随后被能支持分层文件系统和较大容量储存设备的“ProDOS”取代。 Apple II 在 1977 年 4 月于 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 首次发售,它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之后苹果陆续推出基于 Apple II 的产品,使 Apple II 成为一个个人电脑系列。
比起 Apple I 的“一体封装”理念,Apple II 则为个人电脑提供了“高拓展性”。在硬件上 Apple II 提供 8 个扩展槽,让发烧友、第三方厂商生产提高 Apple II 性能的配件,比如提供额外的内存,提供图形处理性能等等;除了扩展槽,最重要的还是提供了软盘驱动器,让用户能够自己重装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以及安装软件,为高拓展性的软件环境提供了硬件基础。
在软件上,苹果引入了操作系统,为第三方开发软件提供了可能性,Software Arts 在 Apple II 上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款表格处理软件 VisiCalc,成为 Apple II 上的杀手级应用。它让 Apple II 不再是发烧友的玩物,让 Apple II 具备处理商业表格的能力,使 Apple II 拥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Apple II 是革命性的产品,它开启了个人电脑时代,奠定个人电脑的基本形态——高拓展性的硬件软件配置和关键性的软件应用。 除了以上开创性的品质以外,Apple II 还以质量可靠,运行稳定著称。沃茨曾十分骄傲的说:“没有什么电脑比Apple II更可靠了,它几乎从不出错。今天,你可以很容易从 eBay 上买一台二手 Apple II,它仍然可以工作。”
直到 1993 年 12 月 Apple IIe 从苹果的产品线上移除,Apple II 一共生产了 5-6 百万台。
AppleIII & III+
面向商业用户设计的 Apple III 在 1980 年年发售,是苹果历史上第一款搭载软盘磁碟机的机型,同时也是苹果历史上第一款失败的产品。
它采用改进过的 Sophisticated Operating System,以模拟的方式兼容 Apple II 的软件,但兼容性不佳,导致成 Apple III 无软件可用的局面。
Apple III 采取金属机箱但应乔布斯的“安静运行”的要求,机身内部却不配备散热风扇,而应美观要求,机箱上也没有开散热孔,以上两个设计导致机器发热量巨大,尽管工程师为它配置了体积巨大的金属散热片,但无济于事。用户经常抱怨 Apple III 各种各样因为过热所导致的问题,比如屡屡死机、芯片直接从主板上脱落、软盘从磁碟机拿出来时“烤焦”了等等。
Apple III 的售价高昂,根据配置不同 4340 到 7800 美元之间。同时 Apple III 的竞争对手开始出现,IBM 在 1981 年解开 IBM-PC 的面纱。 结果,Apple III 在商业上经历惨败,从 1980 年 6 月开始发售,到 1985 年 9 月停售,5 年时间售出不到 65000 台。 从现在来看,Apple III 是一个具备超前设计理念的个人电脑。让我们回顾 2009 年推出的第二代 Macbook Air,它采用了“Unibody” 一体化成型的金属机身,看不见散热孔。
Lisa
Lisa 于 Apple IIe 同期发售,它是苹果历史上,也同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款搭载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它搭载的操作系统名为 LisaOS。
然而,除了图形界面以外,Lisa 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由于苹果到了后期精力集中在“Macintosh”项目上,导致 Lisa 上缺乏第三方应用。尽管 Lisa 搭配了在当时看来强大的硬件,5Mhz 的处理器,5MB 的硬盘,12 寸分辨率位 720 x 364 的显示器,但高昂的售价 9995 美元,叫人望而却步。
苹果后续还推出过 Lisa 2,硬件配置更强大,价格更便宜。后来,Lisa 系列被改名为 Macintosh XL,搭载了 MacWorks 操作系统,可以让 Lisa 模拟运行在 Macintosh 系列的操作系统 Mac OS。 1986 年 8 月,Lisa 停售。
Macintosh
苹果在 1984 年曾发布名为“1984”的令人震撼的广告,目的是为了宣传新的电脑产品系列 Macintosh,它是如今我们熟悉的 iMac、Macbook 等以 Mac 为名系列产品的鼻祖。
从硬件上看,它延续 Apple I 时就提出的“一体式封装”概念,并将之发扬光大。除了鼠标键盘以外,Macintosh 将显示器、电脑主机、软盘磁碟机都集成到一个机箱里面。而为了能够配合图形操作系统的操作,它是世界上搭配鼠标出售的个人电脑。随着以后图形操作系统的流行,鼠标成为了个人电脑的标准配置。
从软件上看,它搭载以后被成为 Mac OS 的 Mac System Software 的图形化操作系统,是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商业化的图形操作系统。比起 LisaOS 来说,Mac OS 更加简单、高效。
Macintosh 是一款具有革命意义的个人电脑,它开创了新的个人电脑时代,一个具备图形化操作界面、对用户更加易用的个人电脑时代。
iMac G3
在发布第一代 Macintosh 电脑之后,众所周知,乔布斯被迫离开了苹果。直到 1996 年 10 苹果收购 NeXT 后,他才返回苹果。在提出“Think Deference”的口号之后,苹果首先呈现不一样的电脑产品,就是 iMac G3。
1998 年 8 月 15 日, iMac G3上市。iMac 继承最初 Macintosh 的“一体化封装”。而最大的不同,则是它美丽的外观。在 iMac G3 之前,电脑留给人的感觉都是硬梆梆的白色塑料壳,外观上相当的死板,最糟糕的是,大家都这么设计。
而像 G3 大胆采用半透明彩色外壳的设计,视觉效果相当惊艳。除了彩壳以外,G3 的机身设计加入了很多曲线,几乎看不到有直线的地方,让人感觉相当柔和。这两点外观上的不同,让 G3 产生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而苹果还为 G3 提供了换彩壳服务,拥有 13 种不同颜色的外壳。
毫不夸张的说,即使到了今天,G3 的外观也不过时。作为一台“美丽”的电脑,iMac G3 得到市场的认可,成为当年最畅销的电脑产品。
而从 iMac G3 开始,苹果的工业设计开始爆发,让电脑变得时尚、潮流。
iPod
2001 年 10 月 23 日,苹果发布 iPod,成为当年最畅销的数字音乐播放器。
尽管乔布斯在发布 iPod 在发布时,强调 iPod 是能够储存“1000 首音乐”的数字音乐播放器,而且 iPod 保持了 G3 以来光洁时尚的外形。然而,iPod 真正消费者的,是独特而便利的滚轮式操作。用户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滚轮来选择歌曲,升高降低音量。
iPod 需要通过 iTunes 来管理存放在它上面的音乐文件,而到了 2003 年 iTunes Music Store(线上音乐商店)上线,让 iPod 不仅仅是一款数字音乐播放器,还是数字音乐的销售地,苹果负责在自己的数字产品上销售这些数字音乐,而取得的利润则与音乐出版商分成。乔布斯开创了另一种音乐销售方式,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启动了繁荣的数字音乐市场。此后,苹果多次利用这种模式,巩固自己产品的地位,姑且称之为“Store 模式”。
iPod 是具备革命意义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在其它的厂商不停的推出更大容量,更高音质的产品的时候,引入数字音乐销售模式,一举让 iPod 变得不仅仅是 iPod,使用户产生巨大的依赖性。其结果就是,iPod 由始至终都是最流行的数字音乐播放器。
在最近 iPhone 4S 的发布会上,苹果 Tim Cook 宣布 iTunes 音乐下载量突破 160 亿,iPod 销售量突破 3 亿。
iPhone
2007 年 1 月 9 日,iPhone 登台亮相,获得当年《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发明”奖,《时代》形容 iPhone 是首部“真正掌上电脑”。
除了机身外观上让人感到简约优雅以外,iPhone 所运行的简化版 Mac OS 也具备同样素质的优雅。精细的应用图标以及不同界面转换之间的动态效果,在视觉上让人感到舒适。因此,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iPhone 的美观远远超出当时流行的 Windows Mobile 甚多。
美观是苹果一直以来产品设计的要求,而 iPhone 还具备功能性的创新。它独创性的使用称为“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让用户用极为直觉的方式来操控手机,摆脱累赘的触控笔。尽管多点触控技术技术出现的时间很早,但第一次在手机上大规模应用,尚属首次。
iPhone 第一代在外观上和功能上都得到了创新。iPhone 延续了 iPod 时期的战略,以创新的应用买卖服务,在方便用户和开发者之余,稳固产品的地位。2008 年 7 月 3 日,App Store 上线,策略和 iTunes Music Store 相似,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在上面出售自己开发的应用,收入则与苹果三七分成。
苹果持续改良 iPhone,使之成为消费者心目中首选的智能手机。从 iPhone 到 iPhone 4,持续加入了多个传感器,比如接近传感器、环境光线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GPS、电子罗盘、六轴感应等等,让 iPhone 成为更多类型应用的基础。
此外,苹果还着重改良手机的摄像镜头,到 iPhone 4 的时候有了很大的飞跃,苹果使用了“背照式 CMOS”,让 iPhone 4 获得优异的拍摄素质。由于手机是人们最常用的拍摄设备,让 iPhone 成为 Flickr 上最流行的拍摄设备。
在 iPhone 之后出现的智能手机,都具备大屏幕、多点触控功能,不论是硬件还是系统界面上都向 iPhone 靠拢。苹果所开创的“Store 模式”也被诸多厂商模仿。
总而言之,iPhone 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开端、序曲,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产品。
Macbook Air
2008 年 1 月 29 日,乔布斯亲手揭开一个信封,把装在里面的 Macbook Air 取出来。在苹果的主页上,它被称为“下一代笔记本电脑”。
超轻薄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不是没有出现过,比 Macbook Air 更薄的产品也不是没有出现过。但 Macbook Air 却是第一个面向大众,并畅销的超轻薄笔记本。秘诀在于价格,当时市面上所有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都超过一万元人民币,与它们相比 Macbook Air 的定价在万元一下,这个价位区间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苹果在 Macbook 引入在 iPhone 类似的“多点触控”,用户通过触控板就可以方便的上下滚动页面、放大缩小图片等操作。触控板不再是鼠标的替代品,而在操控方式上,甚至有比鼠标更加优越的地方。
Macbook Air 上采用了镁铝合金的“一体化(Unibody)”机身设计,在质感上比其它塑料机身笔记本电脑超出不少。而在光滑的表面上,几乎察觉不到散热孔的存在。回顾本文前面所写的 Apple III,我们有理由相信,Macbook Air 就是乔布斯理想中的电脑形态——一体化设计、全金属外壳、无散热孔。
值得一提的是,Macbook Air 采用“无光驱”设计,尽管出于超轻薄机身设计和节约制造成本而考虑,但也反映乔布斯对网络的态度,他认为光驱已经是过时的东西,未来一切都能通过网络提供。
尽管初代 Macbook Air 存在发热量巨大,性能低下的问题。但第二代 Macbook Air 率先广泛使用固态硬盘,成功的降低发热量,提高了性能,使 Macbook Air 成为同时满足设计、性能、便携三方面需求的电脑产品。
Macbook Air 把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带给大众,改革笔记本电脑的形态。在市场上,Macbook Air 大受欢迎,成为苹果最畅销的个人电脑产品。根据 CNET 的报道,2011 年 Macbook Air 销量超一千万部。
iPad
2010 年 4 月 30 日,iPad 正式发售。在发售后的一段时间内,iPad 受到了相当多的批评,很多人把它视作“大一号的 iPhone”,有的分析师认为 iPad 的销量顶多 330 万台。可惜,iPad 销量最终超过一千万台,把所有质疑都堵了回去。
和笔记本、智能手机一样,平板电脑领域也充斥着笨重的、用笔操作的机器。iPad 一出现,就以小巧而轻盈的身躯,和更加强大的多点触控操作颠覆了人们对平板电脑的想象。iPad 的先天基础雄厚,到了 2010 年的时候,App Store 已经非常普及,有众多开发者为 iOS 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和游戏。
也许 iPad 在外观上看,的确是一个“大号的 iPhone”,但 9.7 寸大小的屏幕为应用带来更多交互的可能,一些更加专业的应用、新形态的电子书以及游戏都得到施展的空间。大屏幕使 iPad 得以成为能够面向更加专业领域、更加适合阅读以及更加适合娱乐的设备。有趣的是,正是因为这块屏幕,新形态的阅读应用不断在 iPad 上出现,比如 Flipboard、Zaker。
此外,iPad 拥有长达 10 小时的电力,让用户可以放心的带着它四处走,而不必担心充电的问题。对比一般笔记本电脑最多 2 到 3 小时的使用时间,在平时使用中,用户更愿意带着 iPad。
iPad 的确启动了平板电脑市场,重新颠覆人们对平板电脑的定义,也让平板电脑大规模应用得到了可能。
© 陈一斌 for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 原文链接 · 20 热评 · 新浪微博 · 订阅全文 · Google+ · #ifanrlive · 加入爱范社区!
ifanr 打造的轻量、专注的消息列表,点击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