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路上的疯言醉语-1

标签: 日三省吾身(每日杂谈) | 发表时间:2011-09-04 20:53 | 作者:天之虹 chuang
出处:http://blog.sina.com.cn/jackiechueng

引子

项目进度忙——好吧,听起来像是个借口,但的确如此——翻译已经一个月没更新了(其实是中止了)。连带着博文没更新被行内朋友从博客、QQ、微博等多方渠道“催稿”,我也自知懒惰和怠慢了不少。无奈之下只能祭出这个系列。

 

这个系列是一年多前受电脑商情报邀请写的,7期都刊登到游戏天地上,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应该在博客里帖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索性就趁这个机会吧。

 

话说,游戏天地欠我的稿费和那7期的报纸事隔一年多还没寄给我啊……贵社的兄弟们如果看到了记得帮我催促一下这件事~稿费事小,我还是想留着报纸作纪念的……

开篇

数周前CBI的朋友邀请我以自己的故事去在专栏上写连载,得到这个邀请后心情复杂万分。能在传统媒体上刊登专栏连载,这无疑是每个文人的荣幸;然而鉴于行业特殊的保密性,又无法把经历过的每一点故事都娓娓道来。于是我不得不重新思考,我该为这个行业,在这一系列的连载里写些什么。

 

游戏行业实属一个新兴产业,姑不论其近几年的发展有多迅猛,只谈业外人的了解,人们多半只看到它表面的辉煌兴衰,却对其内部运作一无所知。而在整个社会中又属新兴的策划职位,在盖上游戏行业这重包装后更变得越发迷离了。

 

迷离是最靠近神秘的,在最初愚弄民众吸引教徒时最需要为它披上层层面纱,但如今行业的教徒们已经铺天盖地了,我想时代也该转变了。在这个连载里,我希望结合一点我的故事和浅见,谈谈游戏策划这个职业在中国的情况,进而谈谈这个职业方方面面的成长历程。

虹路上的疯言醉语-1

——游一辈子的戏,策一辈子的划

在写下这个标题时,我不禁问自己一辈子有多远,一辈子又有多难。

 

从业五年来,见过太多的人来人往。在半年前还在博客上收到新人的留言,说对策划这行如何如何执着,定会在行业里做出什么什么样的成绩。交流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后,几个月转头看,这人早已离开了这个行业,还四处散布着对这个行业和职业的抱怨。

 

我不禁问自己,一辈子意味着什么呢?

 

人总有虎头蛇尾的劣根性,这种劣根性在恋爱学家眼里看得尤为清楚——刚坠入爱河时山盟海誓,扬言着没有对方一天就会活不下去,但激情过后却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每天怨恨着对方的不是了。冲动来得快,也退得很快。

 

行业里有三种从业者:以之为遣的人,以之为业的人,还有以之为命的人。

 

有的人把这行看作是消遣——能工作之余光明正大地玩玩游戏多开心啊;但进入后面对现实与美好想象不一致的现状后,这种人也是退缩得最快的。

 

有的人只把这行作为一种工作,不偏不倚,期望之心没超出半分:正常得不能再正常地上下班,惬意得不能只叫做惬意地工作休息两不误。那真的是从事这行只不过工作工作,赚点零花,换了这行弃了这业也不痛不痒。任何一个行业中这种人都很常见,在行业晃荡数年后回首看自己怎么什么都没做出来,却认为是行业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问题,最容易游离在放弃与坚持的边缘。

 

最后是以之为命的人。游戏就如生命一样,行业就是我的生命之本。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每天也在努力地拼搏着,继而每天幸福地收获着。虽有运气不济者,但努力走过的路总能刻下他们的痕迹,辛苦历练的经验和能力总能让他们在不久的某一天满载而归。行业里不乏这样跌宕起伏的人,也有很多在一段平伏期后一跃而起的人。

 

游戏策划这个岗位很现实也很辛酸。

 

这并不是泼大家冷水,而是把之前看不清摸不透的面纱掀开一点,让大家把眼睛揉干净看清楚再决定是否说出慷慨激昂的誓词。

 

记得有一次我和亲戚朋友聚会,各家的家长骄傲地介绍着自己儿子的辉煌业绩。一个说医生,一个说律师,一个说建筑设计师,相继引来一阵阵的鼓掌和赞叹之词。我说了个策划主管,只见大家的表情都很复杂——脸部想继续延续之前的寒喧和表面赞叹,但眼神里的困惑却让他们笑得很假。我尝试去努力解释这是一个什么职业,但这冗长的解释却不知道从何说起——直到后来有一次他们了解到我的薪水后才把脸部表情统一起来,但内心的疑惑还是消不掉抹不去。

 

这种尴尬的自我介绍恐怕是游戏策划在人群不理解的情况下遇到的最常见的难堪了。

 

这一行在国内太新兴,太不为人所知。当你去看看病,了解到医院的朝中有人好办事时,你会很快对医生的职业肃然起敬;当你看看电视里法官的一锤定音,你会赞赏律师的牛逼;当你看到邻家公务员的儿子经常会往家里带来这样那样的东西时,你会觉得当公务员就是好出路。

 

——可是作为年过花甲的长辈们什么时候会玩到游戏呢?而在玩游戏的孩子们对舆论又有多少引领控制力呢?他们更多是被花甲长辈们引领控制的对象。

 

于是游戏从业者在舆论大潮中素来被其他声音所淹没,加之砖家叫兽不断带来的负面言论,让这种浪潮越发凶狠地向从业者袭来,整得像个地下工作者那样,上班躲在办公室里埋头敲着电报,出门披个大衣神秘得无人知晓他的身份。

 

如果说游戏从业者已有这样的困境,那游戏策划更是在这个困境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国内策划的现状是圈子里的策划显得弱势,地位较低,最容易在团队中引起信任危机,而圈子外的小伙们却撞得头破血流地想往圈内挤——游戏的魔力让圈里圈外的人同样地纠结。

 

那为什么国内的策划如此被困呢?原因很多,而且多是难以启齿的家丑。

 

首先前面已经说了策划的不为人所理解了,而就策划这行也缺乏专门的科班养成和认证体系:程序美术都有专门科班培养,大家都知道哪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厉害,哪个学院的美术功底深厚,但对于没有科班养成的策划,如何评判其优劣呢?

 

撇开科班体系不说,光靠看作品也很难辨其优劣:程序一个人写完整个游戏,玩起来好玩强大,外行人会说一句牛逼;美术随手画出一堆角色和场景设定,先不论有没有设计感,只谈这随手一画就数张好看的图,大家也会认为他功力深厚。好吧,那策划呢?一小时码了1万字?一天写完3份案子?装备系统竟然能写出300多页?!可惜的是这些都无法成为评判手段。策划成果的评判是显现在整个游戏里的,而影响游戏最终好坏的因素,策划的设计在大多连项目做不做得出来都成问题的公司里只占了沧海一粟的位置——这让策划这行的面纱越发地朦胧神秘。

 

而国内策划又多不争气,利用其成果的难评判性,不对设计作深入思考而随手抄袭,快速地完成任务,这使得这个岗位在团队里极易引起信任危机。

 

但最不争气的莫过于文人相轻。策划虽是设计师,但血统里至少有一半是文人。文人是否必须得相轻,这我无从考究,但业内的策划多容易看不起对方,或对对方怀着警惕之心。这当然一方面是设计在每个人脑子里都有不同的见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设计好坏本身就没这么容易评判的原因。当氛围不好时,文人相轻的现象越发激烈,肯站出来说话和分享的人就越发稀少了。

 

这是一个怪现象吗?不怪,且这会恶性循环。

 

因为缺乏评判标准,因为不了解和神秘,策划岗位的进入门槛也变得如此之低:貌似玩过几年游戏,能写写文字就能策得一手好划。对下蜂拥而至,对上则让持权者不敢依赖——人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依赖的总是那些熟悉和能掌握的事物。由于策划岗位如此地神秘,持权者对其不掌握和不放心,让策划越发地弱势,无论是地位还是工资定位都可见一斑。

 

外面的人不清楚也不敢碰这个黑盒,而这个黑盒内部又混乱无序且内耗不断。这恶性循环难道不该打破吗?

 

这不禁要问起当游戏策划的初衷。

 

我想,要打破这重黑盒困境,策划从业的初衷更应是执念,而不是冲动。

 

冲动我们都很理解,当肾上腺素一冲而过时会迷惑心眼,眼前只有这一个目标,但激素消退后两眼随即清明起来,看清后匆匆离去。那什么是执念呢?执念可以分拆成执着和信念——执着眼前走的路,坚信心中怀的梦。

 

我很喜欢看OnePiece,一直追了8年,其原因在于它把执念一词诠释得很好。

 

记得从6岁开始怀揣那老爸给我的坦克过桥的掌机爱不释手,到入学后被误导到街机厅流连忘返,而后放学途径的电玩店望梅止渴,继而有了自己的主机和PC后一发不可收拾,眨眼已过去了22年之久。毕业后的5年多半在外游历,孤身一人漂泊时每每一直陪伴的还有这个相随20多年的挚友。不管与它游戏还是奋斗,我都想为它做回一点努力,此称之为游一辈子的戏。

 

在博客里宣言到拄着拐杖时还要在这个行业里,指点着行业和公司的方向,设计着下一代的游戏,站在CGDC的讲台上演讲,翻译着业内的第101本书……言谈中离不开游戏和策划,此谓之策一辈子的划。

 

有的人做这一行越做越苦,并每天在论坛上抱怨着、消遣着,且劝说着每一个门外的人不要进门,说着说着连自己也相信了,把当初的激情洗退了,殊不知这一切都不是行业带来的冲击,而是自己为自己加冕的恶作剧所为。而后下半辈子在行业里纠结着、痛苦着,或者满怀遗憾地离开这个行业,这又是何苦呢?

现在很流行“有爱”这个词。我相信只有“有爱”,才能在策划这个岗位上越做越快乐,越做越有动力,继而才让明天的路越走越好。这从微观上是个人职业规划问题,从宏观上是策划这个岗位乃至游戏这个行业在将来的发展问题。

 

我很希望看完这一期后心情变得越发热血,越发坚定要进入这个行业或者要在这个行业里拼搏下去的人是“有爱”的人,是持执念的人,而不是一时冲动的人。

 

那然后,

 

游一辈子的戏,策一辈子的划,你准备好了么?

相关 [日三省吾身(每日杂谈) ] 推荐:

虹路上的疯言醉语-1

- chuang - 虹上泥印-设计师的眼睛
项目进度忙——好吧,听起来像是个借口,但的确如此——翻译已经一个月没更新了(其实是中止了). 连带着博文没更新被行内朋友从博客、QQ、微博等多方渠道“催稿”,我也自知懒惰和怠慢了不少. 这个系列是一年多前受电脑商情报邀请写的,7期都刊登到游戏天地上,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应该在博客里帖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索性就趁这个机会吧.

虹路上的疯言醉语-4

- chuang - 虹上泥印-设计师的眼睛
——培训不如思考,被动不如主动. 多年来,不少从业的朋友都问我该先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我总笑着说我最自豪的是拥有思考分析和归纳的特长. 记得5年前进入网龙,当时基于项目合作性质有幸得到了公司长达一年的全程开发培训. 培训貌似是每个想入行或者刚入行的新人都梦寐以求的事,听到这么酷的机会好像大家都忍不住想离开凳子了,但其实当时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