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诺贝尔之路(1911):照亮心灵之窗

标签: 八卦 医学 医学诺贝尔 原创 诺贝尔之路 | 发表时间:2011-10-20 13:00 | 作者:赵承渊 UO
出处:http://songshuhui.net

gullstrand.jpg俗话说“眼见为实”。对于普通人而言,视觉是我们感知世界、获取信息最可倚赖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眼睛究竟是如何捕获图像的?它的工作机理又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却远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直到约一个半世纪以前,眼科专家、德国人赫尔姆霍茨(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才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当然,这些工作也是建立在对眼睛的解剖结构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之上的。

我们知道,眼睛通过对光线的折射成像于视网膜。角膜和晶状体是屈光的主要部位,前者贡献了大约2/3的屈光能力,后者负责剩下的1/3。角膜虽然屈光力强,但无法调节;晶状体可以在肌肉的调节下改变曲率,以满足不同情况下成像的需要。常见的近视、远视、白内障等眼疾都与晶状体功能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晶状体的屈光机理一直未能有确切的描述,在赫尔姆霍茨之后,关于眼球成像仍有一系列的问题等待解答。不过解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与人造屈光材料不同,晶状体并非一个均质、规则的形状,而是一个分层结构。光线在通过各层组织时折射率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要精确描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高深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还好,这样的人才还是出现了,他就是瑞典人A•古尔斯特兰德(Allvar Gullstrand)。

1862年6月5日,A•古尔斯特兰德生于瑞典兰斯克鲁纳。幼时的古尔斯特兰德就对数学和物理有着浓厚兴趣,不过长大之后他还是选择子承父业做了一名眼科医师。良好的数理功底使得他能够使用前所未有的数学方法来表达眼球的成像机理。尽管这些成果由于语言问题(古尔斯特兰德的著作主要使用瑞典语和德语)被埋没了许久,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更难得的是,在几何光学方面,古尔斯特兰德几乎是自学成才,他没有接受过任何物理学的专业训练,即便如此,他仍然在散光的发病机理等方面成果斐然。古尔斯特兰德还详细描述了角膜的结构,并为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设计了矫正镜片。

而至今仍使古尔斯特兰德名扬世界的,则是他的一项伟大发明。这项发明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至于到今天眼科医生们仍然离不开它。它就是裂隙灯(Slit lamp)——眼科使用最为频繁的光学设备。裂隙灯是一个窄缝光源,照射于眼睛后形成一个光学切面,他的工作原理来自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

所谓丁达尔效应,指的是当一束光通过胶体,由于胶体粒子的散射作用,使得观察者在垂直于光线走行的方向上能够观察到一个明亮通路。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并不少见,例如电筒的光柱,影院里放映机射出的光柱,森林里投过树叶缝隙的阳光等等。借助丁达尔效应,裂隙灯在眼球这个胶体内形成一个光线通路,利用显微镜,医生们就能够轻松观察眼前段诸多部位的病变情况了。

除裂隙灯外,古尔斯特兰德还发明了无反射眼底镜(过去的眼底镜由于角膜等眼部结构的反射作用,观察效果不甚理想。古尔斯特兰德改进了旧式眼底镜,将照明系统和观察系统分割开来,得到了性能更好的眼底镜)。从眼科理论到临床发明,古尔斯特兰德的杰出工作照亮了心灵之窗,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敬。1910年和1911年,古尔斯特兰德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物理学奖,特别是1911年,物理学诺奖评委会已经确定将该年的荣誉授予他,但是古尔斯特兰德竟然拒绝了!——原来,1911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同样确定将该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他。经过一番权衡,身为眼科医生的古尔斯特兰德决定接受医学奖。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拒绝了物理学奖,但非专业出身的古尔斯特兰德却一直和物理学保持了紧密联系。自1911年到1929年,古尔斯特兰德一直是物理学诺贝尔奖评委会成员,特别是1923年之后,他更是成为该评委会的主席。不过,在他的任期内,物理学界一个天才的成就却迟迟没有被认可,他就是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从1910年到1922年,爱因斯坦几乎每年都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且获奖呼声极高,但由于相对论的确晦涩难懂,且涉及理论物理,与诺贝尔遗嘱的奖励初衷似有抵触,因此古尔斯特兰德始终反对颁奖给爱因斯坦。到1921年,物理学诺奖评委会组织人员分别对爱因斯坦的两个成就——相对论和光电效应予以评估,古尔斯特兰德负责相对论部分,另一位科学家负责光电效应,结果两者的看法都是负面的,导致当年的物理学诺奖推迟未颁发;1922年,评委会再次评价爱因斯坦,这次光电效应得到了承认,古尔斯特兰德仍对相对论持否定意见,这样,爱因斯坦才凭借光电效应取得了迟来的诺贝尔奖。

今天看来,相对论自然完全配得上诺贝尔奖,时间已经证明了一切。当然,古尔斯特兰德在眼科领域的贡献也同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丁达尔现象.jpg

相关 [医学 诺贝尔 心灵之窗] 推荐:

医学诺贝尔之路(1911):照亮心灵之窗

- UO - 科学松鼠会
对于普通人而言,视觉是我们感知世界、获取信息最可倚赖的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眼睛究竟是如何捕获图像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却远非一两句话可以说清. 直到约一个半世纪以前,眼科专家、德国人赫尔姆霍茨(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才对上述问题做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和阐述.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7):未被遗忘的拓荒者

- yu - 科学松鼠会
1902年,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凭借对疟疾传播机理的发现摘走了第二届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这无疑是对罗斯本人忘我工作和辛勤付出的最好嘉奖. 不过,平心而论,罗斯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显然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而且他脚下的巨人还不止一位. 除了前面曾经提到过的“热带医学之父” 帕特里克•曼森(Patrick Manson)教授之外,法国人拉弗兰也功不可没.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6):颁奖典礼上的争论

- Jerry Fleming - 科学松鼠会
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万(TheodorSchwann,又译为雪旺、施旺)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一致性的显微研究》,标志着细胞学说的创立. 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施万论断:有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机体生命活动和构造的基本单位. 由于有大量翔实的动植物研究报告作为证据支撑,细胞学说迅速被全世界接受,并被誉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三大发现之一.

快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揭晓

- Zhaojing - cnBeta.COM
北京时间10月3日17点30分(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3日11点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获奖者是:布鲁斯-特勒和朱尔斯-霍夫曼、以及拉尔夫-斯坦曼.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9):使用手的医术

- Alex - 牛博国际
在过去的很多个世纪,外科医生的地位非常低. 出身理发师的外科医生们难以逃脱手艺人的身份,所做的工作又常常面对腐烂、化脓、恶臭的组织,治疗效果也往往难如人意. 外科因此也往往被看做低贱的工作,社会地位远远不能与学院出身、衣着整洁、头戴假发、香水洒身的内科医生相比,甚至无法拥有医生的称谓.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身怀绝技的外科医生涌现,虽然他们的操作往往意味着撕心裂肺的惨叫、残酷、感染和死亡,但很多时候也的确能解决内科医生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能够在2分钟内完成膀胱取石的伦敦外科医生切赛尔顿(William Cheselden)和为白内障患者摘除晶体的法国眼科医生戴维尔(Jacques Daviel).

医学诺贝尔之路(1910):从“植物迷”到生化先驱

- 猫 - 科学松鼠会
“组成蛋白质的积木(Bausteine)种类可能只相当于字母表中字母的数目. 但是,正如字母的排列组合能表达无穷无尽的思想那样,我们同样能够理解自然界中数不尽的有机体之蛋白质是由数量有限的分子组成的”. 这段话摘自1912年出版的《细胞的化学组成》,作者是德国生化学家阿尔伯切特•科塞尔(Albrecht Kossel).

医学诺贝尔之路(1908):两重防线、“魔弹”及其他

- owen - 科学松鼠会
还记得第一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贝林吗. 毫无疑问,1901年的那次获奖给贝林带来了崇高的名誉和丰厚的收入,不过在后人看来,贝林人格上不大不小的污点也因那次获奖而挥之不去——整个事情都与另一位天才科学家有关,他就是德国人保罗•埃尔利希( Paul Ehrlich,又译作欧利希、埃利希). 埃尔利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犹太人,生于1854年3月14日(与贝林的生日恰好相差一天),1878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11诺贝尔医学奖:发现免疫反应中的“哨兵”

- Mojio - 科学松鼠会
2011年10月3日,对于加拿大科学家Ralph Marvin Steinman的家人来说,注定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日子.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这一天宣布,Steinman与另两位分别来自美国和法国的科学家分享了 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万分遗憾的是,就在消息宣布前三天的9月30日,Steinman教授已经与世长辞.

三位科学家因免疫系统发现而分享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

- xing - Solidot
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法国科学家Jules Hoffmann和加拿大科学家Ralph Steinman因在免疫系统上的重要发现而分享了2011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Beutler和Hoffmann的贡献是发现如何激活先天免疫,而Steinman的贡献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后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