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未得诺贝尔奖是因为用英文创作
用国人的观点看,中国人用英文写的中国小说更能直接地“打入”西方社会和文学圈,“外宣效果”更强啊。可诺贝尔奖评奖标准里居然还有这么个不成文的规定,妨碍了林大作家得奖。
林语堂是成也赛珍珠败也赛珍珠:是赛珍珠把林推介给西方,好象林的作品都是赛的或着赛与别人合伙开的出版社推出的,林在英语世界大获成功,出版社也赚了钱;林却用自己辛苦的稿费投入拼音打汉字的机器,花费颇高,据说基本上成功,但那种打字机造价太高,没人买得起,结果就放弃了。现在看来林爷爷是“汉字全拼输入法”的最早创始人,功不可没。但也因为他的成功是用英文写作得来的,诺奖就没给他,因为诺奖是要你用母语原创,然后还要有人翻译成外文后才能参加评奖。这么说诺奖也没错,人家不看你“外宣”效果的短平快,而是要看其长高慢,而且一定要有翻译参与其中,也就让很多翻译赚口饭吃,算是另一种拉动GDP的方式,你用英语直接写了,钱都赚你一人口袋里了,好,奖你就别要了。这么说,诺奖还挺社会主义的哈。(中外的)弟兄们呢,好好用你的母语写作吧,写得好不仅能丰富母语,还给外国翻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功德无量哦。
还有,说实在话,林爷爷的英文应该说在国人里算高超的了,但无论如何也只能算流畅、标准、雅致类的学者书面语,这样的语言玩小说这种原创,读起来总是觉得差口气,少了很多英语母语作品之特别的质感和肌理。俺说这话是有根据的。一是俺推崇林,把他列入汉语作家里最推崇行列的第一位,很是念了一些他的各种作品,还翻译了他的《朱门》,是在翻译过程中得出此种感受的。热爱一个前辈,就要实话实说哈。拿此种学者英文作出来的小说与英语母语作者的小说打擂台,或许就在语言上丢分儿了。而如果是翻译作品,人家就不会用母语标准来衡量,至少不是特别较真,就会更看作品的立意啦氛围啦对本国文化的挖掘啦等等。不敢乱定义,只算乱猜想。
可惜了,林语堂,如果他特别想得那个奖的话;否则也就无所谓。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