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商城暴动收官:理性的全面溃败
喧闹数日的淘宝商城被围攻事件看来已经告一段落。但这个事件对社会和商业基础的伤害注定还将持续。
假如要就这个事件作出一个定义的话,“理性的溃败”是一个再也恰当不过的词组。在当下这个社会,由于资源分配和两极分化趋势的明显化,有说法说,应该保护弱者打击强者,不如此,不足以彰显所谓“大众的公义”。
然而,就淘宝商城事件而言,我们必须要警惕这种所谓广泛民意的说法,我们应该保护的是合法者,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弱者(必须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事件中,所谓弱者的身份有人为编造的成分在),尤其是当所谓的弱者用违法的手段来进行恶意攻击反而获得媒体和社会的一致叫好时,“理性的溃败”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如今复盘来看,这个事件的发展可以用如下的脉络来整理:淘宝商城宣布,2011年合同执行完毕后,商户续签将采用2012年新的运营标准。部分人聚集,认为影响了生计,舆论一边倒,认为这是一个最坏的政策,要求淘宝商城改回去,淘宝出扶植政策,事件渐平息,然后有人高呼“庶民的胜利”。
实际上,3万元的技术服务费对于一家具有资质的品牌店而言,并非一个很高的门槛(线下门面费一年可能就要10万),如果被阻挡在外可去淘宝集市继续生存,极端点说,尽管淘宝占据了中国电子网购的半壁江山,但也有很多正在崛起的电商等待这些店家去那里开门营业,没有必要吊死在淘宝一棵树上。
但令人悲哀的是,舆论居然叫好声不断,认为小卖家攻击大卖家将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个手段,认为淘宝商城作为大头,就活该被谴责,种种不是的源头只因为它面对个体消费者是个大公司。
如果这真是社会舆论的主流,我不得不说,这个社会的公平和公义的基础已经输的一无所有,谁又能保证那些移民海外的人没这么觉得呢?简单来说,你可以对某项政策不爽,但是你没有权利对其他无辜者进行攻击,进而胁迫政策的制定者;你可以对某种规则不爽,但你不可以说自己就是唯一正确的一方,进而认为不支持你的,都是规则的同谋。
插一句话,回头看这个事情,我们甚至没有办法同情那些闹事的人,因为严格从商业上看,从他们的论调来看,他们足够羸弱,以至于我们都怀疑他们有没有起码的商业竞争力,他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商业竞争的残酷。
无论如何,以大规模恶意网购的方式攻击商城上面的大卖家的做法是非法行为,侵犯了这些店铺的商业信誉,构成有预谋的商业欺诈,扰乱市场秩序,应该被制止。要知道,通过攻击无辜人等的方式,希望迫使利益相关方作出妥协,这是“砸场子”。这种行为不但可能触犯法律,更重要的是,它将自己所谓要维护的公平正义彻底污名化。
无论如何,淘宝商城这个平台,其规则比起社会上其他领域来,尚算公平透明。在这个规则下成长起来的大卖家,主要还是通过自身奋斗而非权钱勾结得到了今天的地位。不把精力用在与淘宝规则制定方的沟通、协调上,而去攻击同属入驻商家的大卖家,这是赤裸裸的“少数人的暴政”。
目前来看,这个事情应该已经告一段路。但它对维权和公平对话的伤害还会持续很久。总有一天,也总还会有人,用种种名义聚集起来,今天它可以攻击淘宝的大卖家,明天,它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其他一切不符合它预期的制度和政策。
我们要为问的是,我们到底在鼓励什么?是不是每一次事件,“法不责众”或者“弱势的无可奈何的手段”都将成为屡试不爽的挟制他人的手段和结果?它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我们正在失去彼此的信任,不但是对公平的定义,更是对于所谓弱者和强者的定义。
这是理性的溃败,而不是所谓正义的胜利。这个事件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越来越清晰的证明,这个社会,正在被“道德优先者”胁迫,我们的理性正在全面溃败。
相关日志
- 2011/10/13 -- 淘宝商城大战:既得利益者的暴动
- 2011/10/13 -- 淘宝商城小卖家抗议昨日升级
- 2011/10/22 -- 何清涟:“占领华尔街”与世界面临的时代难题
- 2011/10/21 -- 一个淘宝袭击者的肖像以及他赖以生存的利益链
- 2011/10/16 -- 反淘宝联盟称放弃等待商务部出面
- 2011/10/13 -- 占领淘宝:对抗垄断的暴动
- 2011/10/12 -- 淘宝商城内乱:小卖家围攻大卖家 多店停运
- 2011/09/18 -- 浙江海宁村民抗议污染
- 2011/08/28 -- 译者: 《外交政策》中国新兴的“抗议之城”
- 2011/08/19 -- 严厉的判决?算了吧,少年暴徒们享受的待遇好似他们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