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难?演化让我们注定如此

标签: 创新 演化 注定 | 发表时间:2012-01-14 11:59 | 作者:nopanic
出处:http://www.guokr.com/site/sciblog/
还是狮子更好些

还是狮子更好些

(文 / 马克 · 佩吉尔)20 万年前,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在此之前,传统基因的演化已经存在了 38 亿年。随着人类这一物种的产生,一种全新的演化方式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思想的演化。这确实是一种独特的演化,新思想不断涌现,从一个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并且不需要基因的参与。

在思想水平上,所有人类都可以快速适应新变化,而不需要经过基因变异。此外,思想可以累积,不同思想一点点累积起来便有了文化适应。复杂的文化随之形成,并以一种比基因演化速度快得多的方式引起一次次的重大变革,令人目不暇接。

这种思想演化以及文化适应从何而来?它来自于一种地球上任何其它物种都不具备的能力:社会学习能力。这种独特的能力使得人可以在众多可能性中选择最好的那一种,然后在适应并加以改进。

社会学习在思想演化中所起的作用,与自然选择在基因演化中所发挥的作用类似。自然选择可以在众多的基因变异可能性中选出最好的一种,社会学习也一样。它在无数可能的想法中进行筛选,挑出最好的延续下去。人们模仿那些成功人士、学习好的想法、并且试着改进,社会学习便是以这样的方式推动了思想的演化。

社会学习让我们变成模仿者,而不是创新者

人类演化成了社会学习者,然而身为学习者,便意味着我们并不如自己想象得那样聪明。每个人都可以观察其他人的行为,一旦有创新出现,人们可以立刻选择其中最好的进行学习,无需自己经历整个创新过程。

谁会不这么做呢?创新是困难的,它需要时间、精力以及无数艰苦的付出。此间的许多努力可能都是白费力气。作为一个观察学习者则容易得多,在芸芸众生中选择最优秀的人去模仿,这种方法最是省时省力。

社会学习能力是一切文化适应过程的基础,但也使人类演化成了擅长模仿而不是创新的种族。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我们很可能被强大的自然选择力量塑造成了学习者、跟随者,而不是创新者。这结论听起来有点儿像是对人类智慧的亵渎。可是想一想,有多少人有过能够改变人类的想法?退一步说,有多少人对自己周围的人产生了影响、让身边的人愿意效仿自己的想法呢?

还是狮子更好些

还是狮子更好些


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创新者

从某个角度看来,人类的演化就是人类社会从小变大的过程。社会成员多了,社会需要的创新者反而不用那么多了。要生存发展,一个 10 名成员的部落需要 1 个创新者,一个 1000 名成员的部落也只需要 1 个创新者。形象来说,创新思想好比语言: 10 个人能用,10 万人也能用,而且用起来同样方便。

在信息时代,世界上每个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点点的创新就可以传播得很远。人类也因此越来越不创新。

对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的答案,你都能了然于胸吗?买哪栋房子,买哪款车,跟谁结婚,找什么工作?大部分人都做着和别人一样的事情。这似乎产生了一个悖论:在这样的演化历程中,人类变得越来越没有创新能力;然而,我们却需要愈加创新,才能在芸芸众生中求得生存。


创新思想从何而来

那么,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呢?前面说过,思想演化的机制类似于基因演化,社会学习在此思想演化的过程中扮演了与自然选择类似的角色,从各种思想中选择最优秀的那个 “繁衍” 下去。但是,作为分母的这一大批思想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让我们再次借用基因演化的概念。我们都知道,自然选择是基于基因突变的,将这一思路移植过来便可以发现,思想的产生也同样依赖于随机突变的过程。 这可能很难让人接受——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只是随机出现的东西而已吗?

但是想想这个问题:如果穿越回人类文明发展初期,设计一个全新的工具(比如说斧子或者长矛)的任务落到了你的肩上,你真的能知道应该怎么做吗?想想你从没见过斧头这种东西,那要做成什么材质、什么形状的才省力又合用?长矛又得设计成什么样才能扔得更远呢?恐怕很多人都会无从下手吧。在这种探索中,尝试各种可能性、看看哪种方法适合实际环境是最务实有效的做法,而这一过程,不正是与基于随机突变的自然选择过程相类似么?

还是狮子更好些

还是狮子更好些

基因永远不知道应当如何创造出适合环境的突变,因为它们无法预测环境改变的和世界发展的方向。从某种意义看来,我们也一样。人脑中负责产生念头的“创新程序”无法预知人类的未来。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机做出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环境的理解。随机选择是最好的策略。因此,各种新鲜念头都是思维随机过程的产物。

对我们来说,并不用去多做思考,各种各样的想法好像就突然出现在脑海中了,但在这背后是否有着更复杂的机制呢?很可能脑中的神经元总是不甘寂寞地尝试各种未知区域、试图建立新的联系,于是我们的大脑便在意识表层之下不断地制造新想法。但在无意识层面一定存在某种检验这些想法的机制,在一系列随机产生的想法经过分类筛选之后,最终形成的清晰有条理的想法才会进入到意识层面,被人类感知到,这才点亮了那一个小灯泡。

波普尔说过,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检验各种假设,而不用真的亲自去试验它们并承受失败。 即使是那些有着卓越思想的伟大人物,他们孕育出伟大思想的几率也并不比常人高多少。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我并不比普通人聪明。我只是更加好奇而已。”

好奇是什么意思?也许,好奇只是意味着不放过脑海中闪现的每一种可能性,积极地对其进行尝试而已。也许爱因斯坦脑海中的想法和大家的一样随机而零乱,但他将这些想法坚持下来了。

因此,每个人都有某种小小的可能性成为爱因斯坦。在亿万人群中,按几率来说,也一定会有下一个爱因斯坦出现。伟大人物的诞生,可能只是因为幸运而已。



本文编译自 Edge 网站 2011 年 12 月 5 日的谈话稿  Infinite Stupidity.
作者马克 · 佩吉尔(Mark Pagel)系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演化生物学教授,著有包括《进化百科全书》等多部理论专著。他的最新作品为《文化生成:人类社会思想的起源》( Wired for Culture: Origins of the Human Social Mind )。

文章题图:John Wadsworth/johnwadsworth.com
内文图片: Marco Peyrano/Generali Insurance Company,via behance.net



相关 [创新 演化 注定] 推荐:

创新难?演化让我们注定如此

- - 科技视点 - 果壳网
(文 / 马克 · 佩吉尔)20 万年前,人类出现在地球上. 在此之前,传统基因的演化已经存在了 38 亿年. 随着人类这一物种的产生,一种全新的演化方式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思想的演化. 这确实是一种独特的演化,新思想不断涌现,从一个想法跳跃到另一个想法,并且不需要基因的参与. 在思想水平上,所有人类都可以快速适应新变化,而不需要经过基因变异.

MVC演化史

- huige - 火丁笔记
Martin Fowler在他所写的《企业应用架构模式》一书中感慨道:MVC已经成为我们最常误用的模式. 人们之所以常常误用MVC,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混淆了不同的MVC变体. 大概上世纪七十年代,Xerox PARC的Trygve提出了MVC的概念,并应用在Smalltalk系统中,为了和其它类型的MVC加以区分,历史上习惯的称之为Classic MVC.

演化学悲剧

- Vincent - 科学松鼠会

创新 vs 微创新

- 貝殼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创新是一切取得大成功的商业组织的原动力——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认同. 但一些小修小补的改进,所谓“微创新”,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了. 这个说法应该是由奇虎360的周鸿祎提出,但互联网知名评论人谢文很有些“嗤之以鼻”. 在谢文看来,微创新压根就是“伪创新”,实则还是以拷贝为主小修小补为辅,起了个好听名字罢了.

Android 架构演化之路

- - 移动开发 - ITeye博客
关注微信号:javalearns   随时随地学Java. 在开始之前, 我这里假设大家都读过了我之前用简洁的办法架构Android程序一文.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 现在应该去读一下那篇文章, 读过之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我下面要讲的内容.. 演化是指一个事物变化成为另一个不同的事物的一个平缓过程, 通常情况下会变得更加复杂或者变成更好..

移动应用注定无法长久?

- - cnBeta.COM
移动应用的历史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一开始是简单复制台式机的做法,然后窘迫地认识到,这种方式不太可行. 其实,这是一切事物进步的方式,不仅在技术领域,艺术和音乐也遵循类似的模式,复制、延伸,最后发现一个新的模式. 要摆脱旧的范式,需要耗费一段时间. 移动应用显然是成功的,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其盈利非常可观.

自主创新扼杀创新

- lzhi - Lzhi's Views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评论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政策产生了相反的结果,是扼杀创新而不是推动创新. 美国商会7月底公布的报告更是将自主创新计划描绘为“以空前规模盗窃技术的蓝图(PDF)”. 自主创新计划的目标是为了推动中国进入到高利润的产业顶端,而不是停留低利润的代工制造阶段. 通过多种机制(比如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把技术和研发实验室转移到中国),这个计划本来应该是有助于中国企业消化、吸收外企开发的自有技术并进行再度创新的.

[书评]《演化》——科学家的种子

- Dylen - 科学松鼠会
一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动物学系学生在给卡尔.齐默(Carl Zimmer)的信中写道,“我大学时将您的《在水边》(At the Water's Edge)一口气读了两遍,后来我成了‘须鲸演化与起源’方向的研究生……您无疑有着强大的魔力,您能播下种子,收获科学家……”《在水边》是卡尔第一本讨论生命演化的书.

中国古代战服演化史

- 夕 - 《Geek》官方Blog
最近在古装电视剧里总能看到一些奇装异服,它们呈现出一种非主流的风格,绝对偏离了原本的历史真相.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古代不同朝代武士们的服饰. 至于清朝武士,反正大家成天都在电视里看到了,我就懒得再贴了……尼玛电视台要不要这么傻逼滴拍这么多清朝电视剧. 难道满清的遗老遗少们还想深入人心搞复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