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金桂:我们能不能老有所养?
前段时间微博上传着一段文字和一张被遗弃的老人的图片,拍摄的网友说,他给掏垃圾桶的该老人给了点钱,买了早点。老人说已经非常久的时间没有吃过早饭,“儿子女儿开着车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显然,她是被遗弃了。
做养老慈善工作的朋友说过两个例子,第一个老太太的孩子去了美国,再也没有音讯。她的养老金很一般,雇不起人,住在一套两居室里,靠志愿者的偶尔帮忙,维持着严重缺乏营养和阳光的生活;另一名似乎地位很高,子女也在国外,自己租养老院里的小别墅,已经差不多成植物人了,不知是不是要把无人前来继承的钱造光?这两种老人还算幸运的。他们在城市里,有人守着看着,不存在饥寒交迫的问题。
有一种老人就可怜的多得多,那就是农村的留守父母们。
认识一对夫妇时,他们不到我现在的年龄,视独子为掌珠,付出了所有心血。孩子高考落选后去外地打工,买了房子再也不回来了,据说很嗜赌,也不接老人回去。如今他们风烛残年,何日离世不得而知,但结局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某一日他们儿子会收到电话等的通知,来替父母收尸。这几年去京郊大山里玩,好多次走进败落的村庄。与难求容身之所的城市不同,那里的房屋多得能闹鬼,人却极少,有些地方只有两三个老人驼着背艰难为生,他们拉住我们这些稀客依依不舍。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他们等待死亡,不说也知道。
还有另一种令人肝肠寸断的。
我高中两个同窗的儿子上大学后分别失踪和出了意外,那时他们早已年过不惑,独子走了,他们的后半生怎么过?两年前听到后面那位同窗刚刚痛失爱子的消息时,我拨通了一名高中时男生的电话,我们几个是同乡,我在雨里失声痛哭,他哽咽着安慰我。这样不幸的人在中国有许多。
记得当年宣传计划生育时,慷慨激昂的宣传是优生优育,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父母要做到老有所养。如果在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这一口号还有一定逻辑上的联系。除开这一因素,数量之减少实际上与提高质量无关,而且如独生子女问题等,还反映出数量和质量同时下降的苗头。人口老龄化那么严重,老有所养让谁养?谁都给不出答案来。我在土耳其遇见一名新疆移民,他很挑衅性地说:土耳其65%的人35岁以下,你们中国不论创造多少GDP,以后都会让养老问题耗光。土耳其年轻人要是没工作,就到中国办养老院去。不晓得他对中国GDP与养老金之间的关系了解多少,但中国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先不说能享受这待遇的老人有多少,被默默遗弃的老人已经不计其数了。
相关日志
- 2012/03/10 -- 井底望天:养老金入市:谁的养老金?
- 2012/03/07 --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 中国养老金危机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