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伤力:基于移动端,而且只针对移动端的原生服务
著名投资人Fred Wilson在最近的博文中提到了一个 “移动原生”的概念,如下:
现在,不得不说,网上很多的应用都具有这样一个属性:“移动原生”。而这里所谓的原生服务,并不是指这些应用在设计之初就本着“移动优先”的理念,而是指,这些应用原本就只针对移动,假如没有智能手机,也就没有这些应用。
关于移动端的原生服务,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即所有“通过智能手机预订出租车”一类的应用实际都属于这一范畴。而在众多应用中,Uber算是做得最棒的。我个人在旧金山还用过SideCar,在伦敦也试过Hailo。这三个应用的用户体验都非常棒。
而这些服务之所以能够如此到位,给用户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管是出租车司机还是乘客,他们都拥有可以实时定位的智能手机。所以,这些应用才可以实时地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匹配,并同时解决支付问题。而对用户来说,这类服务实在太有杀伤力了。
所以,当我们在考虑或者选择不同的移动应用类别时,实际我们非常喜欢这些基于移动端的原生服务,因为他们确实棒极了。
实际这类服务有这样一个特点,即用户可以将服务揣在口袋里。除了Fred Wilson提到的出租车预定服务以外,在国外兴起的线下洗车服务 Cherry也是一例。此外,我们网站先前提出的 “看到即购买”概念,也有这种特质,请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我们之前介绍过一些QR码工具:广告商家可以在牛仔裤广告的下边直接附上一个QR码,用户使用智能手机扫描就能获得购买链接进入支付页面完成购买。
除了QR码,另外一个很关键的能够让许多户外墙壁印刷广告立即转变为现实购买的就是地理围栏技术(geo-fencing)的使用。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著名的服装品牌Gap将车身广告和地理围栏技术相结合: 让用户先看到车身广告,然后使用地理围栏技术给用户推送电子优惠券(用户在距离车身广告的一定范围内只要打开Words With Friends应用就会收到优惠券的推送通知)。这样刚刚经过鲜活的车身广告洗礼的用户又受到优惠券等糖衣炮弹的攻击后必然把持不住,会乖乖的前往附近的门店消费。
最后,在这里贡献一名读者对本文的一个评论:
什么是移动?位置随时间的不断变化。
这句话简单而又精辟,实际道出了移动的本质和现在所有移动服务的着眼点。
此外,我们可以看到,这类服务实际是将传统服务与科技进行了捆绑。而当这类服务越来越多的时候,竞争也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将“移动原生”服务中的传统服务和技术再次拆开——应用本身的设计和交互功能自然是用户体验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是,牵涉到传统服务时,我们说,服务的质量,速度,收费等还是差异化的重要竞争点。
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