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

标签: 业界 | 发表时间:2012-06-13 17:12 | 作者:Paul Boag
出处:http://news.csdn.net/yejie/

社交媒体应该是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而很多网站将其作为附属物被随意添加到某一个网页中。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提高用户体验,从而赢取更高的商业价值呢?英国网页设计公司Headscape创始人 Paul Boag针对该问题发表了一篇博文《 Social Media Is A Part Of The User Experience》,CSDN对该文进行了编译,内容如下:

一般,我们都把社交媒体归为市场人员的工作范围。确实,社交媒体并非我们的职责范围——我们构建网站,但不会参与市场活动。这个观点真的合理吗?社交媒体难道真的是其他某些人的职责吗?

依我看来,社交媒体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因为社交媒体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而我们是用户体验设计师。用户体验并不会仅仅发生于某一单一渠道(如某一个网站或某一个Facebook页面)。用户在多个渠道中切换,所有这些渠道都应具有统一的用户体验。

此时,在整合各种与用户交流的渠道时,我们做得很失败。虽然大部分社交媒体很好地带动了网站的流量,但很少有网站能从中得到同等水平的收益。

作为Web设计师,我们在考虑社交媒体时,仅停留在每个页面底部都加上一个“分享”按钮,而很少有超越。

超越“分享”

最近,我为未来的旅行订阅了一些旅行保险。在线填写表单时,我发现了一个“分享该页面”按钮。用户为什么要分享这个旅行保险表单呢?即便他们分享了,他们的朋友会看到它吗?当然不能。

用户会分享这个旅行保险单吗?

这里的问题在于这个“分享”选项被随意应用于整个网站中。而没有考虑它的真实目的。很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但如果在技术上更容易实现的话,就没有理由再在用户体验上进行折衷了。

现在与我以前访问的一个关于环境的网站作个对比。在该环境网站中我读到一篇博文,我惊奇地发现了一个事实:

“根据欧盟的指导方针,仅有居住在中国的5600000名城市居民正在呼吸安全的空气。”

这是一条非常值得分享的信息,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者将这条内容凸现出来,而不是被埋没在文字丢里。在这条引用下面直接加了一个选项,便于将它分享给我在Facebook上的朋友。

● 特殊性。它被标识为特殊的、值得分享的内容,而没有放置一个笼统的“分享该页”按钮。

● 易分享。与Steve Krug的《Don’t make me think》一书中的观点一致,该网站告诉用户分享什么,并使分享过程十分简单,只需点击一下按钮即可。

这是一种思想,我们应该把它应用到“分享”链接中。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这些链接,还要关注“关注我们”按钮。

我为什么要关注你?

此外,一般涉及到“关注我们”按钮,很多设计优秀的网站好像都放弃了这些用户界面设计原则。

以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为例。我想买一部数码单反照相机,但来到这个网站后,我首先看到的是“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按钮。这个按钮依据Facebook的品牌风格设计,而非该网站的设计风格,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有时,“关注我们”图标可能会把用户的注意力从主要任务中引开

依我的看法,这个按钮在这里是一个干扰因素。我来这个网站是为了购买相机,而非在Facebook上关注销售商。这一“呼吁行动”分散了我完成任务的注意力,也打乱了网站赚钱的商业目的。

最后我完成了此次购买,并在最后的“谢谢购买”页面中看到了一个“继续购买”的选项。谁还会再单击这个链接?我为什么要继续购买?我刚刚完成了购买,我为什么要重新开始呢?

不应该出现这个多余的链接,现在是时候让用户“关注我们”了。我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网站也实现了主要的商业目的。所以现在是第二次“呼吁行动”的绝佳机会。

如果给我一个合适的关注他们的理由,这一“请求”将会变得很强大。有很多名人、著名品牌等等请我关注他们,我为什么要关注这个电子商务网站呢?关注它,能给我带来什么?

不要简单的请用户“关注我们”,应该稍加修饰,比如:

“获得更多关于新相机的使用建议,请关注我们。”

这样我可能会更倾向于关注他们。

其实除了“关注我们”和“分享”按钮外,并不缺少好的方法帮我们把网站与社交媒体联系起来。Facebook、Twitter和LinkedIn都提供了强大的API,他们也提供了一些很容易使用的小工具。

超越“分享”与“关注”

在我们网站上完美使用社交媒体,并不存在技术上的挑战与高昂的花费。所有主要的社交媒体都在竭力使这一切变得简单。

例如,Twitter提供的@anywhere服务,为我们的网站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而这些对技术能力没有任何要求。包含以下几个功能选项:

● 将网站上Twitter的用户名自动转换成链接;

● 提供悬浮框,显示用户的信息;

● 直接来自你网站的Tweet;

● 在你网站中插入Tweet,与你将在Youtube视频中插入的Tweet相同。

Twitter提供了一系列与你网站整合的方法。我最喜欢的是Twitte的悬浮卡片

Facebook提供了更容易实现的社交插件,包括:

● 由Facebook控制的评论系统;

● 活跃的Feed,允许用户看到他的朋友在你网站上所做的事;

● 推荐插件,针对你网站上的页面,向用户提供他们可能会喜欢的个性化建议;

● Live Stream,在现场活动中,用户可以时时在你网站上分享评论;

● 注册插件,允许用户使用他们的Facebook帐号轻松登录你的网站。

很多工具往往会整合多个社交媒体,而非某一个

有这么多可用的工具帮助我们增加社交功能,我们没理由不用它们。而把这些基本的工具添加到我们网站上只是一个开始。我认为社交媒体真正的作用才刚刚开启。

社会化设计

在Facebook,他们有一种说法叫“社会化设计”。这表明了他们的工作责任:把社会化作为任何所做事情的核心。对他们来说,他们的网络服务不仅仅针对用户产生的内容,更注重用户间的交互。

我认为这个原则不仅仅应用于社交网站,也应该应用到其他类型网站中。我们都是社会动物。我们的很多行为和决定做出往往取决于其他人。这在市场领域很好理解,我们应该把这些着重应用于Web设计中。

 当我们考虑是否买或买一辆什么车,出去到哪里吃饭,以及把我们的孩子送到哪个学校时,我们都喜欢先征求朋友的意见。

线上也是,我们是社会生物。当在Amazon上购买商品时,相比于产品的官方描述,我们更重视评论。同样的,当看到以前很多人都完成了“呼吁行动”,我们也会照着做。

当它开始售卖时,我们更注重用户的评论而非促销信息

对人性中的社交部分加以利用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例如,虽然向用户提供其他购买者的评论很好,但如果把可信任朋友(比如,在Facebook上的朋友)的评论放在顶部,收到的效果可能会更好。来自陌生人的评论是一回事,来自朋友的评论又是另一回事。

还记得我上文提到的那个关于环境的网站吗?如果允许我把那条特殊的引用分享给我的朋友,这将太棒了。但如果下面的分享按钮提示我的一些朋友已经将这条引用分享到他们的社交网络中了,那我将更乐意分享这条链接。我相信我朋友的判断。如果他们分享了这条引用,它一定是值得分享的。

如果我看见我的某个朋友分享了某条Twitter信息,我更可能做相同的事

一些网站已经开始利用我们的朋友圈。比如Etsy,它是一家出售手工制品的公司。通过它的网站,你可以登录到Facebook。它会基于你朋友的爱好向他们推荐合适的商品。虽然推荐并不完美,但针对那种“适合他的礼物”、“适合她的礼物”宽泛的建议,它已经很强大了。

Etsy利用Facebook来为你的朋友推荐礼物

联想片刻,如果Etsy并未停留在这里。如果利用Facebook的数据确定了他们所卖产品之间的差异。利用这些信息,不仅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还可以推荐未来的产品。社交化设计有潜力改变整个商业的方向。

这并不限制于电子商务网站。像Smashing Magazine这样的网站也可以利用读者对文章的Tweet和评论来显示该文章的关注度。你甚至可以请用户直接向文章、产品或他们想要的新服务提出建议。传统上,这种读者研究和产品开发往往耗费巨大。但社交媒体所提供的获得此类反馈的能力却是免费的。

正如你开始看见的,社交化网站不仅仅允许我们利用我们的朋友圈,还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但要想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社交化整合到整个网站架构中,而不是作为一个后来的添加项随意安置它。

作为附属物的社交媒体所带来的问题

很多网站只是在随意地使用社交网络,而未进行统筹设计。每当一项新社交技术出现后,我们就会将它安置在我们的网站上,而不会进行全局谋划。

以我的网站为例。和很多其他网站一样,这个网站经过多年的改进,已增加了很多社交方面的功能。在该网站上你可以:

● 对某一篇博文进行评论;

● 发布论坛帖。

● 进入Facebook页面;

● 通过Twitter与我交流;

● 甚至可以对我发布的音频文章进行评论。

拥有这么多选项,任何人都没理由抱怨这不是一个社交网站。但该网站存在的问题是交流内容太零散——在Twitter发表博文的人无法看到其他人在Facebook上所发表的博文。同样,针对我博文进行评论的读者无法看到论坛中针对该文的更有深度的评论。

这是因为我仅仅用了该项技术,而没有将它整合到社区中,从而创造一个更为完备的社区。想象一下,从一开始,我并没有在网站设计中加入社交的思想。而是,在我每发布一篇新博文时,系统都能同时在论坛中创建了一个讨论帖。针对该博文的评论也将出现在论坛中,反之亦然。

同样的,当发布一篇博文后,它同样也会被发布到Twitter和Facebook中。如果有人在这两个社交网站中的任何一个中进行了回复,回复内容都会被抓取并呈现在网站的评论中。虽然并不完美(例如,Twitter用户仍无法看到未访问该网站的Facebook用户所发表的评论。)但它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网站的角色

这是我希望告诉大家的主要观点。你的网站应该成为社交的中枢,而非局外人。它有潜力将来自多个社交媒体的交流内容整合在一起,让用户和他们的朋友进行交互,无论是买一相机还是分享一条特殊的引用。

原文来自: Smashing Magazine

相关 [社交媒体 提升 用户体验] 推荐:

社交媒体,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

- - 业界
社交媒体应该是用户体验的重要部分,而很多网站将其作为附属物被随意添加到某一个网页中. 如何在产品设计中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提高用户体验,从而赢取更高的商业价值呢. 英国网页设计公司Headscape创始人 Paul Boag针对该问题发表了一篇博文《 Social Media Is A Part Of The User Experience》,CSDN对该文进行了编译,内容如下:.

提升用户体验的40个Firefox 4扩展

- Roberto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我在上一篇文章《硝烟渐浓:Windows下主流浏览器的全面比拼》中提到了Firefox强大的扩展性,并链接了两年前写的文章《提升用户体验的38个Firefox扩展》. 但是我发现这篇发表于百度空间的日志“被”私有了,原因是因为含有某些关键词. 我通读了几遍,改了几个我认为可能是关键字的内容,可是仍是私有状态,搞的我很是莫名其妙.

提升用户体验: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原理

- 书皮 - 互联网的那点事...
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是用户研究,而用户研究不是简单对于用户需求的白描. 用户体验一词在国际上更为通行的叫法是UX(User eXperience),以用户至上的观点作为基石,由品牌印象(感官冲击)、功能性、可用性和内容等多个元素构成,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了基本的用户体验. 本质上来说,体验并不能被设计,能被设计的只能是功能、流程与用户界面.

使用渐进式JPEG来提升用户体验

- - 标点符
今天才认识到原来JPEG文件有两种保存方式他们分别是Baseline JPEG(标准型)和Progressive JPEG(渐进式). 两种格式有相同尺寸以及图像数据,他们的扩展名也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二者显示的方式不同. 这种类型的JPEG文件存储方式是按从上到下的扫描方式,把每一行顺序的保存在JPEG文件中.

提升网站用户体验的7个妙招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古者称师为先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行业要进步,先生多多益善. 自觉学识尚浅,还远未达到先生的高度,但希望尽自己微薄之力,力所能及的做一些解惑工作. 最近在微博里回复了几个朋友的咨询,挑选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博客里做个展开说明分享. 问题:网站用户体验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有效提升. 回答:网站用户体验,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便于理解和记忆,简单归纳可分为7个内容:网站性能、视觉设计、导航分类、站内搜索、网站内容、交互设计、登录(付款)方式.

前端如何提升To B产品用户体验

- - 掘金 前端
云计算产品发展的早期常以技术为核心吸引客户,功能的实现是这一时期产品优先考虑的因素.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云计算行业已经进入了深耕细作的时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云产品快速发展的同时,用户对产品的可用性与易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一背景下,能够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才更容易赢得用户的信任与市场的认可.

20131024早读课:提升iPad应用用户体验的5个技巧

-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专注产品、用研、交互
此文由互联网er早读课翻译小组成员@小悍_  原创翻译. 据9月份的数据,App Store里iPad应用即将达到40万,iPad Air也更加轻薄的闪亮登场.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适合去研究如何提升iPad应用的用户体验了. 本文中的一些想法不只是针对iPad,也跟所有的平板电脑有关. 但考虑到iPad的巨大成功(去年销量占所有平板电脑的73%),它是绝对值得我们去特别关注.

怎样通过更好的用户体验促进网站转化率的提升

- - 互联网分析
原文出处: Optimizing Conversion Rates:It’s All About Usability,编译: Beforweb. 对电子商务网站来说,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改善,对转化率的提高是有显著效果的. 所谓的改善,不仅包括更好的视觉效果与内容架构,更重要的是,怎样以更专业化的、让人信赖的方式在正确的时间传达正确的信息,与潜在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

用户体验

- tal-rasha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周末参加了两天的PMP培训,听课期间注意到老师的一个细节,在讲选择题的时候,选项A、C读音正常,而“B”老师读为Boy,“D”老师读为Dog.     刚听到的时候大家莞尔一笑,以为这是个善意的玩笑.     很快,我想明白了,B和D的发音类似,容易混淆;Boy和Dog是简单的单词,发音能够明确区分,也没有类似Bog和Doy的读音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