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用户即信仰

标签: 人物解读 互联网 赢时代产品经理大会 | 发表时间:2012-09-03 16:30 | 作者:
出处:http://www.zuitech.com

创新工场的创始合伙人汪华曾经总结:现在的很多应用和方案对接下来要进入的人群过于复杂,应该要简单化,还要挖掘他们的新需求。笔者认为这便是中国最顶级的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之于产品最简练的总结。

从BBS到门户网站到微博,互联网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然后只是因此就说明互联网产品经理要以用户为信仰否。我想,还有以下这些原因吧。

互联网:用户即信仰 互联网:用户即信仰

一、互联网产品规模效益比传统行业大

互联网产品有一个特性——可反复贩售,这个特性决定互联网产品每增加一名用户,几乎不增加制造成本,那么同样数目的用户,给互联网产品带来的规模效益将远远高出去传统行业。每一次支付几乎都带来纯利润,这样的用户是否比上帝还要上帝。

二、互联网产品用户转移极快

换一个鞋子品牌,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斟酌,更换成本较高,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换一个互联网产品,成本低不说,速度也不地鼠标点点的顷刻之间,因此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转移极快,对产品的好坏反馈也极快。互联网产品时刻都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来研发产品的核心功能。

三、互联网用户的声音最丰富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分享平台,购物分享平台、社区平台等,这些地方都极为方便产品经理去倾听一线用户的一手声音,最及时地发现用户的需求;同时互联网也承载了太过丰富的用户声音,常常混淆了产品经理的判断,需要取舍和简化。

在这样的互联网产品时代,用户对是互联网产品的影响很大,而产品经理除了信仰还应该有什么?2012年9月15-16日,汪华将出席 赢时代产品经理大会·北京站的会议,在会上他是否将继续分享用户需求与产品,或是有更新鲜的话题挑起,都值得期待。

据悉,此次产品经理大会还邀请了58同城副总裁陈小华、58同城副总裁张川、Discuz!之父李明顺、暴风影音CEO冯鑫、阿里巴巴资深产品经理霍莹、微拍CEO胡震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苏杰等顶级产品经理,产品、产品人、设计、体验、运营一个主题也不落下,全面剖析,深度分享,产品人的年度盛会,即将开幕。

会议详情可点击: http://pmbj.timev.com/

您可能也喜欢:

互联网大会:9月13相聚移动互联网专场

赢时代,一场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狂欢盛会

深度解析:中国互联网大佬的沉浮(二)

互联网大会:看电信、移动、联通领袖三足鼎立

深度解析:中国互联网大佬的沉浮(一)
无觅

相关 [互联网 用户 信仰] 推荐:

互联网:用户即信仰

- - 最科技 | 关注互联网科技与应用创新的TMT媒体
创新工场的创始合伙人汪华曾经总结:现在的很多应用和方案对接下来要进入的人群过于复杂,应该要简单化,还要挖掘他们的新需求. 笔者认为这便是中国最顶级的产品经理对用户需求之于产品最简练的总结. 从BBS到门户网站到微博,互联网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产品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然后只是因此就说明互联网产品经理要以用户为信仰否.

互联网时代里的用户模型

- xcv58 - 微软亚洲研究院
编者按:还记得在电影《黑客帝国》里,人们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段程序,一个模型. 当然,现在的科技还不具有这么大的能力.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里,有很多网站、计算机都在试图去建立用户模型,理解个人的行为和想法,甚至试图去预测人们的意图. 或许有一天,会有那么一个模型出现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

- - 天涯海阁|Web2.0Share
最近遇到考题:一个互联网产品如何从无到有聚集用户. 对此,我分了3个阶段来进行论述. (中间加了一些孙子兵法的观点,学习孙子兵法,对做产品也有一定的指导思想. 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国学,爱国学. 多学国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也是哲学的本意. 一:思考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 产品产生前,也就是IEDA诞生那一刻起,你必须为用户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相比,我能得到什么其他产品上不能获得的价值.

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

- - 《商业价值》杂志
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可以归纳为“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双模模型. 在这个“双模模型”中,一边是用户模式,包括用户规模、用户体验、用户黏性三个要素;另一边是盈利模式,包括前向收费模式、后向收费模式、衍生收费模式. 移动互联网正在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行业的成功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商务模式,结合移动互联网正在产生的新的生态模式,总结了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

- - Taobao UED Team
注:本文是我在淘宝的内网中发现的一片文章,作者来自于测试团队的霜波同学,她是我淘宝讲师团队的同事,爱好广泛,去年一年都在研究心理学. 这篇文章写的是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学特征,我觉得分析的很到位,感觉这些行为就是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我想,这对设计师来说,了解这些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近半年持续关注了一些用户反馈和客服电话,从一些常见问题中总结出了八点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在此共享,希望能共同努力提高用户体验.

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调查报告

- - 36氪
36氪和手机腾讯网合作做了一次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调查,在手机腾讯网各版本首页和文章页投放了一周的调查问卷,从回收的92000份有效问卷中,我们整理出下面这些结果供大家参考:. 1、受访用户年龄结构,以19岁到30岁人群为主. 2、34.5% 的用户表示自己有2部或2部以上手机. 3、有3/4用户使用的是智能手机,1/4用户使用的是触屏手机,塞班系统仍然占统治地位 – 47.02%,安卓23.22,iOS 占 3.64%.

移动互联网存在用户“转移成本定律”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一个垂直市场的容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用户转移成本. 一般而言,用户转移成本越大的市场里,所能容纳的同类应用数量越少. 在一个移动互联网垂直市场中,究竟能够容纳几个企业生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重要的问题,我们的研究结论认为,一个垂直市场的容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用户转移成本. 这里的用户转移成本包括: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应用中的沉浸深度、用户转换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智力成本.

全球25亿互联网用户分布及活动(组图)

- - 动点科技
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组图,以此开始我们的新年吧,图中显示了全球互联网用户分布及他们在网上从事的活动. 这个幻灯片由 WeAreSocial新加坡团队制作,共有180页,显示了我们迄今掌握的涉及全球25亿互联网用户的所有事实和数据. 本文最下面嵌入了完整的幻灯片,但我们先来看一看与亚洲有关的一些亮点:.

移动互联网用户痛点调查

- - 互联网分析沙龙 - 干货
  一款产品的成功往往来源于对用户真实需求和场景细节的深刻理解. 比如,QQ诞生初期之所以击败了更早流行的舶来 品ICQ,正缘于其一项关键性创新:ICQ当初将用户资料、好友关系等数据都保存在客户端即电脑上,但在2000年前后的中国,用户上网环境多为网吧,一 旦换台电脑所有好友就消失不见了,而QQ作出的改变就是将所有资料保存到服务器上,让用户无需再担心这一点.

如何构建互联网产品的用户画像

- - IT瘾-tuicool
互联网推广无处不在,如何打造有针对性的互联网用户实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技术.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网站注册并购买过该网站的产品,特殊的日子(会员日、生日)经常会收到产品网站发来的通知(祝福)短信或者邮件. 其实这一切都是精准化营销的常见套路.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 以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依托,构建出一整套完善的用户画像,借助其标签化、信息化、可视化的属性,是企业实现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强有力的前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