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三年而立
如果用“三十而立”形容一个人的成熟期到来,那么用“三年而立”来形容移动互联网自2009年以来的发轫、爆发与成熟过程则十分贴切。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自运营商管控一切的时代即已有之,但它从小众的窠臼中脱胎重生,还是得益于iOS 和Android平台的诞生。让我们用一组数据回顾移动互联网的三年之路。
2009年第三季度,iPhone的利润首超诺基亚。
2010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手机娱乐大奖(MEA)之上,评选结果让人震惊。因发行Angry Birds而声名大噪的Chillingo击败EA Mobile以及Gameloft获得年度最佳游戏公司,而独立应用商店GetJar意外击败全球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模范苹果App Store。
2011年,苹果公司的市值超越美孚石油,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与此同时,美国移动游戏业务营收增长近1倍至15.3亿美元,占到美国200亿美元游戏市场的7.7%。LBS服务成为每一款应用的标准配置。
时间进入2012年6月份,App Store中的应用数量达到60万, 同样在6月份,通过移动设备登录Facebook网站的用户数量达到1.02亿人。据各方的保守估计,明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过半,而根据工信部的最新数据,在第二季度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超越功能机。
更重要的是,回望10年前,草莽丛生的PC互联网是当时冒险家的乐园。并没有人能够准确地判断它的巨大前景。而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经过互联网的教育后,所有人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是座大金矿,所有人都不想再次错过。尤其是那些已经在互联网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巨头们,更是把主要的火力转移到了移动互联网上,而所有的服务也都正在这个网上积极建立据点。
实际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工具,而移动互联网的无所不包则将手机变成了人的不可或缺的某种外在“器官”。这种局面已经大幅度演进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全方位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
回到产业层面,在方兴未艾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移动互联网产业也蕴含着局部的危机。2012年以来,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冷却,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概念正在被看淡。加之在这个领域的耕耘者过多,远远超过消费者的市场容量,导致了大量移动互联网创业失败案例的产生。巨头公司在2011年入场之后的高歌猛进,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资本和潜在的创业者正在持愈发谨慎的态度。
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根系上看,也存在有不确定性。乔布斯离世,Android阵营进步迅猛,苹果公司还能引领产业多久?是否会有异峰突起的新平台产生?这些都是未知数。
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在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最活跃的商业领域,它的产业发展会波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