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时代,智慧生存
和菜头在10月18日写的《碎片化生存》,有人做成长微博,也有朋友爱特我,让我看看。
菜头说的没有错,因为,他说的是他自己的情况,事实上,他还谦虚了,因为,他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阅读和写作,他所说的碎片低能,是一种自谦,是他自己对照过去和现在,感觉阅读和写作的数量下降了,所得出的结论,他愿意暂停新浪微博,也是自己的选择,这都应该尊重。
我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一大帮人都深感赞同,表示反省,表示也要暂停微博。反省是好习惯,我赞同,但是是否跟风暂停微博,这个值得商议。
菜头不错是意见领袖,有非常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当菜头说自己情况和选择的时候,粉丝就需要盲从?另外,菜头是把微博玩透了,而很多人是根本还不了解微博。
除了和菜头的这篇博客,多少人看过他其他的文章?了解这个人?他的想法?
他们有没有想过,这本身其实就是碎片信息的吸纳能力展现?单凭和菜头的一篇文章,立刻做出决定,如果过几天,和菜头复出,说找到了解决方法,于是一票人是否也要跟风复出?
知识、时间的确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但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碎片化了,系统的知识和时间都在那里,只是愿不愿意去接触、吸收和实践的问题。时代的变迁,并不等于完全跟从,也不等于完全逃避,要在二者之间,寻找到合适的道路,这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修炼。
如果你只能接受碎片信息,你是被控。
如果你只能接受系统知识,你也仍然是被控。
鱼与熊掌,原本可以兼得,又为什么一定要做出唯一的、非此即彼的选择?
@秋叶语录 的长微博《 如何在碎片化时代的保全你整体的思维能力》里说得非常清楚:
我刚刚做了一下统计,截止到今天为止,我在2012年度,总共读了175本书,写了428篇文章,完成两本书的写作(《微博控,控微博》和《百问知识管理》),阅读和写作,我没有因为微博而停止,事实上,微博还促进了我的思考,因为信息量大、更新快速,所以需要培养在短时间内去了解事情概况的能力,而不是看到一则微博就急着下结论,比如今天上午我花了些时间去了解姑娘忒高兴和深圳老崔的恩怨(为什么这样的事情经常在微博上发生?微博既是诱因,也给事情的后续发展埋下了种子。不同的人,怎么使用微博?微博对于他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同一事件的不同当事人,各有怎样的说法?历史上他们的表现是什么?)
事实上, 如果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就不会有独立的碎片,碎片会被吸附进知识结构,一如碎片时间可以整合为整体时间。
而我达到这个数据,我并不认为有什么过人之能,我只不过比很多人自控力强一点、勤奋一点,而已。我深知自己也是一个意志力薄弱的人,我坦承这一点,并在微博上公布我的计划、进度,来接受外界的监督,通过公共承诺,我做到了这些,而且,这些还不足够,我还会继续努力,在2012年度,达到总阅读量200本的目标。
阅读、写作,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还有培训、旅行、参加各种活动、吃喝玩乐、锻炼,我的睡眠时间,基本上每天是在七小时左右,一般情况下,还有午睡,当然,忙碌的时候,我也会熬夜,也会不吃饭,但是,这样的特殊性,我会尽量压制到更少。
总有人把原因归结于环境、外界,而不是内因,总有人在遇到问题时,采取逃避而不是直面,因为逃避是最轻松的方式,而直面却需要学习、了解,需要冒险。总有人希望象偶像一样,偶像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还要美其名曰:你看人家那个谁谁谁都是这样做的。
但是,自我呢?
这个时代,不因为害怕、逃避,而停止前进的脚步,我们自己不动,但是脚下的土地在动,如果不能与时俱进,我们就有可能被时代淘汰。而跟上时代,首先就是对新事物的接纳,这个接纳,也不是全盘吸收,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了解它,用好它。是控,而不是被控。
针对碎片信息,恕我直言,很多人其实都是浪费了,并没有意识到碎片信息的价值,从获取到吸收,从沉淀到整合,都出了问题,而在归因的时候,又归于外因,忽略了自己的吸收能力,从而使问题无法解决。
我逐个给出建议:
1、获取。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用处,有些,一眼掠过,不需要停留,有些,可以细致地去研究。从微博的角度,关注很重要,有些人的关注到达2000甚至3000,这个关注量,其实已经超过了信息获取能力,首先是不可能阅读完毕,其次可能有大量的同质信息。关注宜少,宜精,宜多元化,不要过载,不要泛滥,不要仅只是局限在几个方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即使不关注,当看到一些信息时,也需要主动搜索相关人,而不是只听一面之辞。
很多时候,对知识的获取,尤其是大量的知识,往往需要切割。比如我现在正在阅读《银河英雄传》,这是10册的大部头小说,纸书携带不便,我只能在ipad里读电子书了,我是见缝插针地阅读,在地铁里、飞机上、等待的间隙、晚上临睡前,不连续地阅读,然后在脑子里形成拼图,目前我已经读到第三部。
2、分辨。
信息不是知识,有用的、能够影响到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不是必须要对每一个事件发表看法,我们不是记者,不是新闻发言人,我们只需要关注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就好了。潘粤明和董洁的离婚大战,娱记一定会关心,粉丝可能会关心,对我们来说,只是明星八卦,茶余饭后的谈资,不需要倾注太多精力。 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不会被大剂量的信息困扰。
3、吸收。
对于真正有价值的知识,要收藏,要消化,化为己有。
比如我在课堂上,在说明知识管理为什么重要时,用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来举例: 一个组织机构获取知识以及将知识快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是其最终的 竞争优势。
这句话,我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的、杰克韦尔奇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说这句话,我都已不记得,但它能够被我用作案例来说明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对我来说,就够了。它是知识内化后的成果。
对于和菜头的人、微博、博文,要吸收其精髓,而不是只得皮毛。
很多人之所以在微博上感觉很累,也是因为,其实缺少了认真思考,接触了很多信息,但没能提炼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4、输出。
为什么玩微博?
就算是打发无聊,这也是一种理由,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玩微博,想要得到什么,在微博上,到底得到了什么。
我和秋叶玩微博,我们提升了自己的碎片整合能力,我们推广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我们输出了一本《微博控,控微博》,我们用微博作为外部约束机制,激励自己进步,我们也通过微博宣传了自己的课程,通过微博来报名参加课程的人有不少。
如果,每天刷微博,既没有积累了人脉,甚至没有增进对关注的人的了解,没有帮助到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形成了阻碍,那我觉得,不只应该暂停微博,而且应该永远停止。
如果我们足够智慧,其实,不只是微博能够发挥正面的作用,其他的很多网络工具也是。关于微信,秋叶已经有较好的分析,我不多说了,我只是觉得,通过自己的测试,我认为微信对于某些企业,比如快速消费品,比如餐饮行业,都是有益的,作为整合营销的一种工具,可以有和微博不同的玩法。
在不了解一样东西的时候,就贸然下结论,这是危险的。
而通过别人的说法就贸然下结论,或者说,用别人的结论,来替代了自己的,那也是危险的。
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是类似的道理。不管是知识还是时间,其背后,都是生命管理,是对人生规划(包含职业规划)、人生意义的清晰设定,是对责任的背负,是自我的实现,如果,以上这些都不具备,那么,可以有意识地建立、培养,如果,连培养都不想,那么其实,也没有必要看我这篇文章,浪费了您的时间,我深感抱歉。
……………………
本站采用创作共用版权协议, 要求署名、非商业用途和保持一致. 转载本站内容必须也遵循“署名-非商业用途-保持一致”的创作共用协议.除非注明,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 逍遥游·萧秋水
本文链接地址: 碎片时代,智慧生存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 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无觅猜您也喜欢: |
碎片化生存,知识化发展 |
适应移动时代 |
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 |
数字时代阅读报告(第十期) |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
如何在碎片化时代的保全你整体的思维能力 (@70man) |
和菜头:碎片化生存 (@kakatuo) |
读书:《星云大师谈智慧》 (@70man) |
评论:为何《时代》能看到不一样的崔真实之死 (@alibuybuy)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