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云开发团队分享高效代码审查经验

标签: 坚果 开发 团队 | 发表时间:2012-11-12 14:20 | 作者:
出处:http://pipes.yahoo.com/pipes/pipe.info?_id=10560380f804c7341f042a2b8a03e117

代码审查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手段, 坚果云开发团队最近在“ 月光博客”上撰文分享了高效代码审查的十个经验。和QA测试相比,代码审查更容易发现和架构以及时序相关等较难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编程技能,统一编程风格等。

代码审查首先要求团队有良好的文化,同时谨慎的使用审查中问题的发现率作为考评标准

团队需要认识到代码审查是为了提高整个团队的能力,而不是针对个体设置的检查“关卡”。“A的代码有个bug被B发现,所以A能力不行,B能力更好”,这一类的陷阱很容易被扩散从而影响团队内部的协作,因此需要避免。另外,代码审查本身可以提高开发者的能力,让其从自身犯过的错误中学习,从他人的思路中学习。如果开发者对这个流程有抵触或者反感,这个目的就达不到。

在代码审查中如果发现问题,对于问题的发现者来说这是好事,应该予以鼓励。但对于被发现者,我们不主张使用这个方式予以惩罚。软件开发中bug在所难免,过度苛求本身有悖常理。更糟的是,如果造成参与者怕承担责任,不愿意在审查中指出问题,代码审查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代码审查的数量问题,坚果云团队认为要灵活的根据开发平台或者语言控制每次审查的代码规模:

根据smartbear在思科所作的调查,每次审查200行-400行的代码效果最好。每次试图审查的代码过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会下降。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随着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的不同,最优的代码审查量有所不同。但是限制每次审查的数量确实非常必要,因为这个过程是高强度的脑力密集型活动。时间一长,代码在审查者眼里只是字母,无任何逻辑联系,自然不会有太多的产出。

代码审查需要带着问题去做,并且让原作者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确认:

我们在每次代码审查中,要求审查者利用自身的经验先思考可能会碰到的问题,然后通过审查工作验证这些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一个窍门是,从用户可见的功能出发,假设一个比较复杂的使用场景,在代码阅读中验证这个使用场景是否能够正确工作。使用这个技巧,可以让审查者有代入感,真正的沉浸入代码中,提高效率。大家都知道看武侠小说不容易瞌睡,而看专业书容易瞌睡,原因就是武侠小说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有的研究建议每次树立目标,控制单位时间内审核的代码数量。这个方法在我们的实践中显得很机械和流程化,不如上面的方法效果好。

如果在审查中发现问题,务必由原作者进行确认。这样做有两个目的:

  • 确认问题确实存在,保证问题被解决
  • 让原作者了解问题和不足,帮助其成长

有些时候为了追求效率,有经验的审查者更倾向于直接修改代码乃至重构所有代码,但这样不利于提高团队效率,并且会增加因为重构引入新bug的几率,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予鼓励。

利用代码审查激活个体“能动性”:

即使项目进度比较紧张,无法完全的进行代码审查,至少也要进行部分代码的审查,此时随即抽取一些关键部分是个不错的办法。背后的逻辑是,软件开发是非常有创造性的工作,开发者都有强烈的自我驱动性和自我实现的要求。让开发者知道他写的任何代码都可能被其他人阅读和审察,可以促使开发者集中注意力,尤其是避免将质量糟糕,乃至有低级错误的代码提交给同伴审查。开源软件也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心态来提高代码质量。

代码审查需要轻松的、非正式的环境:

如前所述,代码审查是一个脑力密集型的工作。参与者需要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进行该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像某些实践中建议的那样,以会议的形式进行代码审查效果并不好,不仅因为长时间的会议容易让效率低下,更因为会议上可能出现的争议和思考不利于进行如此复杂的工作。

除了他人审查,自我审查也有良好的效果:

所有团队成员在提交代码给其他成员审查前,必须先进行一次审查。这次自我修正形式的审查除了检查代码的正确性以外,还可以完成如下的工作:

  • 对代码添加注释,说明本次修改背后的原因,方便其他人进行审查。
  • 修正编码风格,尤其是一些关键数据结构和方法的命名,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 从全局审视设计,是否完整的考虑了所有情景。在实现之前做的设计如果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这个阶段可以很好的进行补救。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即使只有原作者进行代码审查,仍然可以很好的提高代码质量。

代码审查结束后的回顾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

成员在编码的时候应做随手记录,包括在代码中用注释的方式表示,或者记录简单的个人文档,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 避免遗漏。在编码时将考虑到的任何问题都记录下来,在审查阶段再次检查这些问题都确认解决。
  • 根据研究,每个人都习惯犯一些重复性的错误。这类问题在编码是记录下来,可以在审查的时候用作检查的依据。
  • 在反复记录笔记并在审查中发现类似的问题后,该类问题出现率会显著下降。

最后,坚果云团队建议“使用好的工具进行轻量级的代码审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使用的是bitbucket提供的代码托管服务。每个团队成员独立开发功能,然后利用Pull Request的形式将代码提交给审查者。复审者可以很方便在网页上阅读代码,添加评论等,然后原作者会自动收到邮件提醒,对审阅的意见进行讨论。即使团队成员分布在天南海北,利用bitbucket提供的工具也能很好的进行代码审查。

读者朋友对代码审查工作有什么经验和建议?欢迎发表自己的看法。

崔康 热情的技术探索者,资深软件工程师,InfoQ编辑,从事企业级Web应用的相关工作,关注性能优化、Web技术、浏览器等领域。

您可能也会喜欢

相关 [坚果 开发 团队] 推荐:

坚果云开发团队分享高效代码审查经验

- - InfoQ cn
代码审查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手段, 坚果云开发团队最近在“ 月光博客”上撰文分享了高效代码审查的十个经验. 和QA测试相比,代码审查更容易发现和架构以及时序相关等较难发现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编程技能,统一编程风格等. 代码审查首先要求团队有良好的文化,同时谨慎的使用审查中问题的发现率作为考评标准 :.

Medium开发团队谈架构设计

- - 博客园_知识库
  说到底,Medium是个社交网络,人们可以在这里分享有意思的故事和想法. 据统计,目前累积的用户阅读时间已经超过14亿分钟,合两千六百年.   我们支持着每个月两千五百万的读者以及每周数以万计的文章发布. 我们不想Medium的文章以阅读量为成功的依据,而是观点取胜. 在Medium,文章的观点比作者的名头更重要.

软件开发团队主管易犯的十个错误

- Frank Cai - 36氪
本文是Roy Osherove在Skills Matter的一次发言,他介绍了团队领导经常会犯的十个错误,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Roy首先提出几个团队领袖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我如何说服的我团队做某件事情. 我该拿团队里的那个专门搞事的家伙怎么办?. 我们为什么无法远离无谓的争吵呢?. 他说这些问题其实缠绕他多年,接下来他也逐一做出解答.

Windows 8 VS Windows 7:开发团队对比

- 洞箫 - cnBeta.COM
微软已经公布Windows 8系统的35个开发团队,我们不妨对比一下Windows 7系统的25个开发团队,看其中有何变化. 微软Windows/Windows Live部门总裁史蒂文・辛诺夫斯基(Steve Sinofsky)在博客中表示,Windows 8的每个团队有25-40名开发人员.

Sony Ericsson 将提供手机协助 FreeXperia 团队开发 CyanogenMod 7.1

- NOir - Engadget 中国版
看来 Sony Ericsson 似乎终于理解,Android 并非是个可轻易套用于所有设备的系统. 而在 FreeXperia 团队努力不懈的将 CyanogenMod 7.1 带到 SE 设备上时,该公司也注意到了此团队所展现的惊人实力,打算提供此开发计划实质支持(想必是受到 Samsung 的启发吧 XD).

我在谷歌管理一个开发团队

- - 博客园_新闻
上图为本文的作者:Matt Welsh. 英文原文: Running a software team at Google. 自从我离开哈佛后,经常有人问我现在在谷歌工作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猜想很多人会认为从一个终身教授到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转变存在很大的身份落差. 但除了这个头衔外,我工作的还是很高兴的,而且在这个新角色上,我的工作效率比以前在哈佛任教的 8 年中的任何时候都高——尽管当一名教授和管理一个开发团队在很多方面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打造最佳开发团队的几点建议-转载

- - 人月神话的BLOG
原文: http://www.csdn.net/article/2013-03-21/2814583-the-best-developer-team-structure. 在灭火时,有一种“水桶阵型”——队伍中所有人排成一列或几列,将水桶从水源处传递到火灾现场. 这样在团队协作时甚至不需要语言交流,但显然不适用于软件开发.

Twitter创始人分享创业团队开发经验

- - InfoQ cn
Twitter、Blogger的创始人之一Evan Williams最近把精力放在了线上出版平台Medium上,经过八个月的准备,目前Medium初具雏形. Evan Williams也分享了在此过程中的 开发经验. 他认为“团队太大会放慢你前进的脚步”:. 在Medium初期,我们有能力招聘优秀的工程和设计团队.

谈谈产品开发团队的配置管理规则

- - CSDN博客研发管理推荐文章
作者:张克强    作者微博: 张克强-敏捷307. 在《 源代码管理的新15条建议 》中的第7条建议提到:每个团队应当对代码配置项和非配置项有所说明,不要假设每个团队新人都是代码配置管理达人,小心自以为是的新手加入一些自以为是的垃圾. 虽然可以删除,但发现再删除,其本身就是成本. 在《 高效组织的配置管理计划》也提到了产品线层面的配置管理,那么产品开发团队的配置管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