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写过一篇小文,说的是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家庭教育出来的女孩。她是美国人。
-------------------------------------------------------------------------------------------------------------------------------
她的数学功底也许不是最好,但最终成绩却是最好的一个,这结果在我看来倒一点也不奇怪。
她经常问问题,课上举手问,课下会找我给我看她记在本本上的疑问点,一个一个快速地过——她说这是因为心中问题太多,不想课上占用别人的时间。的确,那些疑问点都是很简单的小事情,我可以在五分钟内轻松地全部答掉。然后她看上去一脸安心的样子离开教室。
在办公室时间(office hours)她也是最固定的一个拜访者。别的学生经常拖到考试前跑来问我「我该补哪些地方?」而她则是自己找问题来问,不管是看书的疑惑,作业题的疑问,甚至是过往测试她作对了但是有点不解的地方,她统统都会问个明白。给她解答总是世界上最愉快的事情之一——当老师的噩梦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永远沉默不语,还有一种是给学生换了十种不同的解释方式他还是不明白、不管是因为这学生基础实在太差、还是压根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听我讲解。
有很多时候她让我想起从前的我。我上学的时候绝大部分靠自学,看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自己找题做。我也试过问老师问题,但很少有老师愿意好好给我解答,很多时候倒是我自己做出来了回头去告诉老师「不用你想了」。然后我就不爱问了。直到初三物理遇到一个年轻的老师,面对我诸多的问题总是温和地想法子回答。如此,我的问题就越问越多起来。她是刚来到我们学校的,宿舍就在校园的小山上。有很多次上完课我跟她一路走回她宿舍里去,一直源源不断地直到把问题问干净了为止。在国内上那么多年学,这是唯一一个愿意回答我问题的老师。(说明一点:我有过几个非常好的老师,可惜她们教的是我没问题可问的语文。)
说到这个女孩,我一直隐隐地感到她身上有点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地方。首先她的悟性很高,却一点也不引以为傲,说到成绩总是觉得自己不足,弄得我很无语。而且她的数学基础的确不是很强,这也很奇怪,因为这样素质(有一种素质叫 lack of math phobia ——在美国女孩子里非常普遍的所谓数学恐惧症)的女孩一般很早就能建立起强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基础,应该不会在一些微小的地方露怯,好比我曾手把手教她一些基本代数运算法则,她声称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可她一学就会⋯⋯这些疑点,最后在我们一次长谈中统统得到了解决。
那是某个中考之前,照她的习惯,是把所有过去的作业、测试重做一遍,把所有的疑点清楚划出来,然后端着她的大本子来找我。那次她来找我的时候是傍晚四点多,我已经打算回家了,她问我:「可以问一些问题么?」我一见是她当然立刻就心软了。如果别的学生我可能会说:「可以,不过我只有一个小时时间。」跟她我没有这个狠心,结果就一口气聊到晚上七点。她的疑问都搞掂了之后,我们又聊了三个小时,到十点我们才回去。
这次聊天,她告诉我她来自 home school。起因是她父母决定不让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里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妈妈不上班自己在家带,一门一门地教。她告诉我她的价值观里有一些很鲜明的地方,因为学校里的大学生们大多沉迷聚会、性、毒品这些东西,她是绝对不会碰的,是跟她格格不入的。她甚至告诉我说一定不会尝试婚前性爱。她很自信地跟我说这些,传达给我的感觉却是一种模糊的不满。我想她和同学的关系应该是非常好的,因为她真诚、热情、聪明、又善解人意。可是距离感又很明显,因为那些价值观上的差异,她难以真正跟别人打成一片,尽管她也未必真想跟别人打成一片⋯⋯
再说她妈妈自己教孩子,也未必什么都会,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挑选教材(我的一点思考是:父母有可能在教材选择上出现失误,造成孩子没有学会所有教学大纲上要求的条目,这是 home school 的弊端之一),孩子一大半要靠自学(正是自学,帮她养成了遇到疑问先不着急,耐心地一个一个记在本子上,随后抓紧一切时机找人询问来解决的习惯。这个习惯在「正常」美国学生身上我几乎从未见过,唯一另外一个这样做的,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商学院学生,当然也是成绩优异)。因为孩子多,前一个用过的教材给后一个用,年长的孩子给年幼的孩子当家教,成了系统之后,一切就顺其自然。她是家里的老二,现在还帮忙带最小的孩子。这个孩子后来被她带来课堂我见过,十来岁瘦瘦小小喜欢微笑的孩子,成天抓个大本子自己乖乖在一边做题目。她的大姐也来学校看过她,被她热情地带来给我认识。
这些女孩子都温和优雅懂得自律,头脑聪明而不尽自知。他们最大的障碍可能还是在社交上。这种在自己家里独自(或者跟兄弟姐妹)呆到成年的人,在跟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显示出奇异的矛盾之处:一方面,他们非常放得开,对人很开放,能轻松地、几乎是没有顾忌地畅所欲言,很多人在社交上小心翼翼的那些条条框框,在他们那里是不存在的。这能给他们轻松赢得很多朋友。可在另外一方面,他们对人世有种由衷的陌生感,在一些大众场合不能用那种大众性的言辞给自己轻松打过场,在社交上经常会有不自信的表现,明明善意待人却不能确认别人是否善意,简单地说,就是缺乏值得自己相信的直觉。这样的人在成长的路上节省掉很多人经历过的弯曲,看似能走一条直线,可也会不时因为自身的矛盾性在一个不可能困住「正常人」的地方被困,而且有可能一困就是多年,不了解的人会觉得他们这样完全是匪夷所思。
我对这种人格看得这样清楚,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 完 --
下载知乎 iPhone 客户端:
http://zhi.hu/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