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新玩意儿,需要发散&收敛的配合

标签: 交互设计 | 发表时间:2013-03-08 01:19 | 作者:totry
出处:http://xuexiao.me

Untitled-1

想象力是上帝赐予人的礼物,可以脱离事物的限制,肆意YY想要的东西。它自由奔放,给了艺术家们无限的灵感。但也因为它过于自由自在,在落地的落成中也困难重重,最终成了挂在设计师案头的概念稿,孤芳自赏。

另一些人,对那些张狂的想象不屑一顾,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只关注已经被证实的成功,然后把这些最可靠的元素提取出来,放入神龛。指标,是他们最信赖的伙伴;凭空想出的点子绝对和他们无缘。

前一种思维方式,生于自由发散,死于不切实际;后一种思维方式,生于客观评估,死于固步自封。想要实实在在地做出点有新意的东东,需要这两种思维方式的融合:“先发散,找到尽可能多的有潜力的机会,形成假设;再收敛,用更客观的方式审视各个方案,去伪存真,验证假设。”

3种发散想法的方法

Untitled

所谓发散,就是尽可能的多产生一些构思。我们可以暂时假设这些构思都有用,不要急于去评判,只要能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即可。

Brain Strom
头脑风暴么,不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有多少点子想多少点子么,so easy。但是注意一些要点,也会让你的队员之间相互启发,协力挂起一阵旋风。
•不要批评
某个人说出自己的点子时,很容易旁边的人就接话说,这个点子不太好,因为有限制A、限制B、限制C。这么一说,就把对方吓到了,本来脑子里还有很多其他点子正排着队赶着往外走,一下就给闷回去了。主持人很有必要在开始之前反复强调,我们现在的目的是产生尽量多的点子,别管靠谱靠谱,先讲出来再说,后面还会有专门的时间去检验这些想法。

•追求数量
不要觉得自己想到的不是绝世好点子,就不好意思说。脑暴首先要追求的是数量要尽可能的多,穷其所有。所以,无论什么点子,只要符合我们的主题,但说无妨。

•相互启发
在自己的点子耗尽时,不妨看看别人的。兴许受到了别人的启发,你也能茅塞顿开,站在他的肩膀上提出更棒的想法。不要纠结于这些点子是哪个人最先提的,we are a team!

•视觉化
可以把想到的点子画出来,这样把这些点子贴在墙上给大家看时,就能更快地传达给大家。别人也就能获得更多的启发。

How Might We
要想想到好点子,得先问对问题。IDEO的设计师喜欢用How Might We的句式来起头(详见IDEO的 HCD Toolkit)。How,让大家开通脑筋;Might,告诉大家只要是有可能性的想法就统统讲出来;We,告知大家这是我们共同的项目,要相互鼓励。

How Might We后面跟着的,就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时常,想解决某个问题时会陷入死结,比如,如何“消除城市的雾霾”,无解啊,有木有。但若先反思一下,why“要消除城市的雾霾”,就会知道,更深层次的价值点其实是“How might we让人们可以健康地工作和生活”。OK,那点子就来了。帮助人们建立在家就能工作的项目管理网站,不用出门也少开车;帮助检测空气质量,污染高的时候提醒人们戴口罩…… 每发掘深一层的价值点,就给解决这个问题释放了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

Mix ideas
很多早期发散,做出几个方案,就算结束了。但其实,还可以尝试把各个方案里的模块抽出来,拼合出一些新方案来。把不同的东西拼合在一起,就能帮你产生更多新的灵感,做出更有创意的方案。

一个人的多个方案是这样,多个人的方案也可以如此。尝试放下对创意方案的独占,鼓励大家去和别人的方案做融合。这样,一个团队的人才能共享灵感和知识库,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

 

 

3种收敛想法的方法

Untitled3

所谓收敛,就是对前面产生的诸多备选方案进行评判,找出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案。

Vote
把所有方案都贴出来,给每个人一定的票,请大家共同选出最靠谱的方案。

这种方式可能很多的取得一致,而且也不用到团队外部去收集数据。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后面的团队协作也会更容易一些。

但也要注意到,这其实是在用大家的主观判断来平摊风险,虽然快,但其实风险很大。一旦团队里几个人都有认知偏差,就会集体决策失误。

Evaluate,Visually
所谓评估,就是在经过长期的实践之后,行业有一些可行度很多的评判规则。我们只需要评价依照这些规则,我们的诸多方案各自能够获得多少分。

对于只有一条规则的情况,只需要把诸多方案按照评分在X轴上排列,越往右的就会越好;对于有两条规则的,就可以画上一个二维坐标轴,处于坐标轴右上角的方案会更好;维度再多,就可以借鉴一些信息可视化的经验,只要能让得分不同的方案能够被很好地分离开即可。

Prototype & MVP test
很多时候,不下水,是不知道水究竟有多深的。我们需要用最小的资源做出一些能工作的原型,请人真心去体验一下,才能评估其中的诸多细节是否真的设计足够合理。

原型可以帮助检验可用性问题,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则是 精益创业中用来检验产品是否真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一种方法。它建议用最少的精力投入,做出一款能用的,可以帮用户实现目标即可的产品,抛给真实的用户,然后看反馈。

通过这种最粗狂而真实的检验方式,我们能够获得的是最真实的反馈信息,帮助我们评判之前的YY是否真的靠谱。

 

相关 [需要 发散 收敛] 推荐:

想做新玩意儿,需要发散&收敛的配合

- - 雪鸮的啁啾
想象力是上帝赐予人的礼物,可以脱离事物的限制,肆意YY想要的东西. 它自由奔放,给了艺术家们无限的灵感. 但也因为它过于自由自在,在落地的落成中也困难重重,最终成了挂在设计师案头的概念稿,孤芳自赏. 另一些人,对那些张狂的想象不屑一顾,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他们只关注已经被证实的成功,然后把这些最可靠的元素提取出来,放入神龛.

Web3.0从内容匮乏到信息收敛

- 番茄汁 - 月光博客
  假如从内容层面定义web的版本——文章里有点概念投稿的时候总是比较容易让编辑通过审核的——那么可以说web1.0就是一个内容匮乏的时代,必须由编辑或者专业人士来建设互联网的内容. 而web2.0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UGC形式的涌现让所有人都成为了内容的创造者,而随着互联网的信息的飞速膨胀,网友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信息太多了.

Google 需要性爱

- cantrip - 酷壳 - CoolShell.cn
看到一篇趣文Google Needs Sex,翻译过来. Brad DeLong 给我们写了 两篇关于“Google遇到的麻烦”的文章(墙),这两篇文章基本上是说, 制造网络欺诈和网络垃圾信息的人会尽其一切努力来和搜索引擎进行博弈,这样一来,其会让搜索到的结果对我们越来越没有帮助(译注:百度的竞价排名成为了制造网络欺诈和网络垃圾信息甚至洗脑的温床).

都需要过程

- Terence - 左岸读书_blog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所有的事情都建立在一定的规则之上,最根本的规则. 其上一切规则都要依次规则,一旦上层规则违背了底层的规则,则必然会出现问题. 而那些根本的规则,其实在最初我们就已经知道,只是无法意识到. 记得有一句好象是说:最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才发现,山仍然山,水仍然是水.

谁需要瓢虫保镖?

- bill - 科学松鼠会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图是瓢虫在抱蛋或抱蛹~那么你弄错了. 在瓢虫身体下面的其实是瓢虫茧蜂​​(Dinocampus coccinellae)的蛹. 瓢虫茧蜂会下蛋在瓢虫身上(它们尤其热爱七星瓢虫),然后瓢虫茧蜂会开始在瓢虫里面成长,但是不会杀死瓢虫. 直到他们要化蛹的时候,他们才会由瓢虫的腹部钻出来,并在瓢虫(仍然活着)的六足之间吐丝结蛹.

你不需要iPhone 4S

- 鹏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人已沦为他们制造的工具的工具.  你们中很多人都看过新推出的iPhone 4S的视频和评论;的确,它看起来很酷. 的确,它光鲜诱人,拥有高级摄像头、个人助理、更好的屏幕等配置. 但是,和昨天或5年前一样,你今天并不需要它. 昨天,没有新的iPhone,你过得很好. 没有新的iPhone,你们中的很多人都很快乐和满足,甚至可以专注于工作和享受生活.

减肥需要加营养

- -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若说一年中最有减肥压力的时候,那肯定要数5月了. 风和日暖,衣装轻薄,本是曼妙身材曲线毕露的时刻. 然而,这时候的穿衣也最为烦恼——女性看看原来的纤腰上增加了两道游泳圈,男性看看胸前腹部凸起的三片高原,郁闷之余,又会开始新的减肥历程. 一位朋友咬牙切齿地告诉我,美丽的连衣裙穿不进了,5月份开始要对自己狠一点,天天称量体重,严格节食减肥,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都不吃.

写作不需要天才,但需要找对方法

- - 白板报
如果写的是鸿篇巨制,例如长篇小说,史诗巨构,或者是诗歌,那天赋显然是需要的. 如果写的只是散文、随笔、应用文、小品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者是电影剧本,甚至电视连续剧,那么可以通过努力和训练,达到合格以上的水平,而并不需要太多的天才. 自古以来,写作这件事被搞得很精致,也很神秘,有些过度精致,神秘得有点近乎巫术了.

因为 iPad,我不再需要 iPhone

- Jim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John Brownlee 是一位 iPhone 3GS 和 iPad 用户. 在一次外出的过程中,他的 iPhone 再次不慎遗失. 不过这一次他没有慌乱,甚至没有试图去找回 iPhone,而是购买了一台 feature phone —— 诺基亚 C3-00. 没有受困于功能的落后,John 很喜欢 C3-00.

Google+完胜Facebook需要的三步骤

- 荒箬 - cnBeta.COM
Google+发布,目标很显然是已经红了很久的facebook. 第一眼看上去,Google + 整体界面比facebook 简单的多也紧凑的多,但是,它提供了更加真实的人际交互平台,让人们更乐于其中. 通过Google + 提供给我们的,正在聊天的人和其所处环境的信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便消除了因为地理距离带来的陌生感,使人们间的联络上升为一种感情上愉悦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