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之用户洞察法则

标签: 用户研究 APP 产品经理 | 发表时间:2013-03-14 08:04 | 作者:dream
出处:http://www.boxui.com

击中用户的痛点

APP发展时期不同,获得用户洞察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

任何一个成功的APP必然能够击中用户的某一个或几个痛点。帮助孤身一人的旅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陌生城市的落脚之地,这就是“快捷酒店管家”最为核心的诉求,其背后是对现代人天涯孤旅况味的理解和挖掘。再进一步,它抓住的是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缺失的安全感与日益减弱的计划性。各式智能移动设备使现代人的出行随意轻便,抬腿就走,这一趋势正是“快捷酒店管家”当日预订、当日入住模式的深层支撑。

准确地找到用户痛点,业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竞品分析为代表的数据分析方法,比如搜索引擎公司会设置指标,开展搜索,评估搜索结果,从而对用户需求做出判断;另外一种则是“答案在现场”,开发新产品的团队往往会更多地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公司CEO住了上千家快捷酒店;开发团队的成员每人每月都有3次公费入住快捷酒店的机会,亲身体验自己开发的产品是否靠谱;客服人员会通过接听用户电话以及社交网络搜索等方式实时收集用户的反馈;团队成员甚至会在周末去客户的酒店做前台,观察那些拿着手机到前台展示订单的住客究竟是怎样的状态。

发展时期不同,APP获得用户洞察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用户样本量较小的初期多采用现场体验发现的方式,在用户量级达到一定水平后,则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比如可以通过分析,帮店长把握其周边客户群体的性质,分析每天有多少人看过他的店,有些人最后没有预订是什么原因等等。未来甚至可以据此探索用户预订酒店方式的改变。

APP 不是规划出来的

基本价值定位确定之后,产品的改进、丰满乃至走向,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为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某种程度上说,APP产品不是规划出来的。也许听上去不可思议,“快捷酒店管家”永远没有产品规划,甚至不知道2个月之后自己会做什么。举例来说,“在线预订”现在是这个APP的核心功能之一,其实2012年3月产品刚上线时并无这一功能,用户仅能进行电话预订。上线后不少用户反映不爽,因为他们的电话会打到酒店前台,前台再转给400订房专线,因为APP的数据无法传输,400客服还会再问用户在哪儿、住几天、住什么房等信息,整个过程要多花费一两分钟。于是,只需点几个键就能完成整个流程的“在线预订”功能应运而生。

由于用户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性,产品功能较为显著的调整往往会引发用户的不同反应,此时需要在准确判断主流趋势的基础上拿捏分寸,要渐进柔和地调整,切忌简单粗暴。就拿上面提到的从电话预订转为在线预订来说,其间也经历过“斗争”。一开始我们采用“硬掰”的方式,直接把电话预订的功能隐藏掉了,结果引起不小的反弹,因为有些用户就想打电话。为此我们又进行调整,只是将电话的位置弱化,突出下面的“预订”。

不仅如此,对于像我们这种连接用户与商家的“桥梁式”APP来说,基本价值定位确定之后,产品的改进、丰满乃至走向,某种程度上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开发者对相关利益方的需求进行捕捉与平衡。使用早期的“快捷酒店管家”,用户打开地图后能看到所有附近酒店,满房是红色,有房是绿色。用户就提出,我只是想找一间房,为什么把满房的也给我?其实,设为全部显示是为了满足一些店长的要求,他们可以通过APP查看所有酒店的预订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但更好地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才是第一要务,于是我们就添加了一个可选功能,默认“只显示可预订”。

就这样,我们被推着一路前进,用户把“快捷酒店管家”当做预订平台,酒店则把我们当做营销平台,作为第三方的我们努力把桥梁当好。除了通过微博、微信、客服电话、关键词推送等方式对核心用户的需求不断揣摩外,“快捷酒店管家”也渐渐增设了不少体现酒店需求的信息展示功能,如是否有免费wifi,是否有停车场,附近是否有地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初做产品时没有想到的。

  优秀 APP 的三个标准

设计 APP 产品必须学会放弃,大而全地绑定用户始终是一种诱惑,但当你想要的东西特别多的时候,得到的就会特别少。

一个优秀APP产品往往要具备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性能好,通俗讲就是加载速度快;二是用户第一眼就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三是设计有人情味儿,也就是现在很多人常说的“有爱”。

首先,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APP产品的性能好,用户无需等待与忍耐,这是判断一个APP好不好用的重要标准。微信的性能就相当突出,在网络环境很差、很多APP都无法打开的情况下,它还能够使用。但性能并不是一个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包括策略层面的考虑,开发者需要对速度与效果进行平衡。比如在点击查看微信的消息时,它总是会进入到消息列表,而不是只显示单个消息,此举虽然会牺牲一些速度,却可以使消息的到达率更高。“快捷酒店管家”同样如此,原本打开地图就显示方圆50公里内的酒店,加载速度很慢,后来考虑到用户很少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住,选择也无需提供那么多,便将搜索直径缩小到10公里,只有再次拖动地图时才会加载其他酒店,速度明显提高。

第二,必须学会放弃。大而全地绑定用户始终是一种诱惑,但当你想要的东西特别多的时候,得到的就会特别少。作为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使用的APP来说,简洁是很重要,因为设备屏幕空间有限,用户完成的任务也有限。但如何理解“简洁”?它其实是一种合理的整理。飞机驾驶舱里有无数仪表,你能说它不简洁吗?它必须那么复杂。所以并不是说少和简单就是简洁。APP的简洁应该指核心功能非常突出,不核心的功能可以找到,不需要的功能没有。

在产品设计时要在“用户想要什么”与“你想给什么”之间博弈。用户使用APP就像鱼在池塘中游弋,产品开发者需要通过搭建障碍来引导用户。某些通道的口会留得很宽,那是希望用户经常用的功能;某些口很窄,想通过要困难一些,适用于用户使用较少的功能;有的地方就是雷区,不能让他们过去。比如“快捷酒店管家”打开后的地图主界面默认为定位用户附近的酒店,这正是多数用户需要的;也有用户要找其他城市的酒店,主页面的某个位置会提供搜索按钮,可以切换到相应界面;在预订下单等关键点,就会要求用户必须输入姓名与手机号才能继续,以此保证订单的真实性。

第三,“有爱”是一个好APP的重要特质。APP总要跟用户交互,交互过程应当尽量让人感到愉悦。要做到令人愉悦,就必须认清自己的用户群体,根据他们的特征喜好不断增加细节元素。过去打开“快捷酒店管家”的地图,附近的酒店会一下子显示出来,缺乏特色又十分生硬。后来考虑到我们的核心用户群体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QQ皮肤会很花哨,微博模板也个性十足,也就是说,他们追求的是张扬、好玩儿、酷,于是我们将酒店的显示方式改成了从天上哗啦哗啦掉下来的有趣方式。  

  让用户感觉 APP 是活的

并非所有的用户流失都是不良的,相反,进行用户管理有时候还要故意“逼走”一些用户,“净化”用户队伍。

对于一个APP来说,用户的下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载后的用户流失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有研究说,APP产品在下载后三个月内平均会失去76%的用户,维系用户确实是个难题。

用户流失的原因各不相同。一种是3分钟效应,甚至有人说是60秒效应,就是说如果在3分钟之内用户无法找到你的亮点,或者说他急需解决的问题你无法解决,就可能会直接把你删掉,或者无限期打入“冷宫”。这是产品自身的问题,需要做出根本改变。第二种是用户确实在某个特定时段没有需求,比如订酒店就不是日常需求,如果APP因为这种原因被搁置,那就需要通过不断的运营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想起你。

APP的运营对于维系用户来说非常重要,业内常说的打榜虽然可能一时有效,但如果后续没有运营也没有意义。如何理解运营?我认为它包括产品运营与市场运营两部分,其本质是建立起产品与用户的关系,而不能仅仅理解为做活动。产品运营的方式很多,信息推送最为常用。在产品中增添好玩的细节、功能也是一种自我运营,比如我们会时常更换有趣的开机界面,圣诞节时将酒店图标变成举小牌子的圣诞老人,目的是让用户感觉你的产品一直有人在用心去做,你的APP是活的而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

维系用户固然重要,但并非所有的用户流失都是不良的,相反,进行用户管理有时候还要故意“逼走”一些用户,“净化”用户队伍。我们的团队有一个原则,即如果一个用户从来不进行搜索、预订等任何活动,他就被视为需要清除的“毒瘤”, 因为他不仅会让用户活跃度等数据变得难看,还会因其无视各类升级要求而增加不同版本的维护成本。“强制升级”是剔除“毒瘤”的方式之一,强制升级时用户打开APP,只有一个“升级”按钮,不升级就进不去。此举自然会因“激怒”用户带来流失,但这种流失是对无形负担的减轻。

此外,恰当管理用户预期也是客户运营的智慧所在。我们拒绝一个人连续给5个人订5间房的用户,尽管这并不违背行业规则,但对于APP产品来说,这种情况会让预订的验证程序变得更加复杂,从而影响其他用户的体验。为了让产品做得更简洁,宁愿牺牲这类用户。面对此类需求,我们会实话说自己做不到,或者请用户多等一段时间,而不是随便答应改变。为用户设置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在合理限度内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使用体验,这也是打造良好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

相关 [产品经理 用户 法则] 推荐:

产品经理之用户洞察法则

- - 盒子UI
APP发展时期不同,获得用户洞察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 任何一个成功的APP必然能够击中用户的某一个或几个痛点. 帮助孤身一人的旅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陌生城市的落脚之地,这就是“快捷酒店管家”最为核心的诉求,其背后是对现代人天涯孤旅况味的理解和挖掘. 再进一步,它抓住的是移动互联时代人们缺失的安全感与日益减弱的计划性.

拼多多是如何做用户增长的?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
上线两年半,但GMV已经达到了国内电商第三名,远超唯品会、蘑菇街等老牌电商企业,日单量更是已经超过了京东. 如此快的增长速度,背后对应的是怎样的产品和运营策略呢. 文章将试图分析出拼多多的增长逻辑. 从2017年以来,线上流量增长天花板到来的言论不断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同时,ofo、线下ktv、抓娃娃机等利用线下流量获得资本青睐的商业模式也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

产品经理

- - 人月神话的BLOG
再谈下怎样能够算得上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一个人不是说你能够有产品构思,能够画点原型,能够做团队和项目管理就是产品经理. 苏杰原来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看了后大家可能会觉得做一个产品经理是挺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自互联网提供和设置了大量的产品经理岗位后,产品经理这个词基本就烂大街了. 我们如何来界定一个产品经理,如果简单点来讲可以理解为 根据自己长期的项目和运营实践,通过自己的敏捷洞悉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将当前的市场需求或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需求,并能够核心的定义产品功能模型和价值输出,同时能够通过项目和团队管理的能力,凝聚一个小组形成一个真正的团队,将自己的产品构思付诸于最终产品实现的人.

细说 用户画像 -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 中国第一产品经理人气组织::专注于研究互联网产品

- -
对于互联网从业者,经常会提到一个词——用户画像. 作为一名刚主要做用户画像DMP的数据PM,工作中总是会被需求方问到——. 我要查看XXX的用户画像 或是 能否能够XXXX类用户的画像. 抑或是有别的产品会问到:你们是怎么做用户画像的. 然而在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人对用户画像的理解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都说张小龙是牛逼的产品经理,为何微信的用户体验如此渣?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不可否认,从功能层面看,微信是一个好产品,张小龙为其推出了许多革命性功能,帮助腾讯再次在移动互联网上成为IM领域的佼佼者. 但作为一个用户,我个人认为微信中有一大堆相当糟糕的体验.   朋友圈初期,我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图片内容的发布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一位好友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文本信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找到提供“发布文本信息”的功能按钮在哪儿.

产品经理好与坏

- lnsoso - 随心所记 - 生活中的dodo
例如李明远,设计了百度贴吧和百科这两个重量级产品,只可惜我并没有亲见这些产品设计的过程,客观的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才是厉害的产品经理. 既然我有限的经历无法胜任点评产品经理这个重任,那就来感性的说一下我所欣赏和厌恶的产品经理类型吧,权当我所谓的好与坏. 我很欣赏曾经的百度有啊中充满想象力的产品经理,明远和东宝都能算作具有这样特质的人.

产品经理是炮灰

- 张金龙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前些日子有篇网文,鼓吹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几乎夸上了天. 有人评论道:“是为了争取加薪吗.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取决于两点:1、他有多少才华与热情,2、这些才华和热情是否能战胜环境中的困难. 很遗憾,摆在产品经理面前的障碍大部分是不可战胜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讲靠谱的产品经理,不讲不靠谱的. 不论PM靠不靠谱,都分为两种,或者在大中型公司工作,或者在小型公司(创业团队)工作.

产品经理好与坏

- abcd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例如李明远,设计了百度贴吧和百科这两个重量级产品,只可惜我并没有亲见这些产品设计的过程,客观的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才是厉害的产品经理. 既然我有限的经历无法胜任点评产品经理这个重任,那就来感性的说一下我所欣赏和厌恶的产品经理类型吧,权当我所谓的好与坏. 我很欣赏曾经的百度有啊中充满想象力的产品经理,明远和东宝都能算作具有这样特质的人.

产品经理是炮灰

- Neglect - 坏脾气的小肥
前些日子有篇网文,鼓吹产品经理的重要性,几乎夸上了天. 有人评论道:“是为了争取加薪吗. 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取决于两点:1、他有多少才华与热情,2、这些才华和热情是否能战胜环境中的困难. 很遗憾,摆在产品经理面前的障碍大部分是不可战胜的.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只讲靠谱的产品经理,不讲不靠谱的. 不论PM靠不靠谱,都分为两种,或者在大中型公司工作,或者在小型公司(创业团队)工作.

产品经理“玩”数据

- - 一个产品经理的博客...
  产品经理生来就是要解决问题的. 那如何才能更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首先要求我们能发现问题,数据分析就是一种常用的发现问题的手段. 通过数据定位问题,然后用设计方案来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再用量化的数据指标来评估问题是否解决了,解决了多少. 通过迭代优化,问题就能够得到较好解决.   本文结合自己在在登录产品的体验优化中积累的一些实战经验,重现过程中的设计点滴,有效果明显的方案,也有效果不明显的优化尝试,最后将总结一些通用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