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革命才刚刚开始
在新一轮的新技术爆发所引发的传统商业世界的革命中,不会再有旁观者。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商业都将处于深度调整中。
电子商务的风起云涌,让很多传统零售企业如坐针毡。虽然最终鹿死谁手还未有定论,但是传统零售的好日子再也回不来了——IT和互联网与零售行业的快速融合,正在使得传统零售的商业模式日趋被动。于是,电商和传统零售的对决,几乎天天都在上演。在这场新旧规则的对决中,实则没有旁观者。因为电商与传统零售之战,只是商业世界互联网化的“早春”,一场更大规模的有关传统商业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在这场IT和互联网驱动的对传统商业的革命中,不会再有旁观者。
这是危言耸听吗?至少芮祥麟不这么认为。这位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是IT行业少有的真正从商业视角思考IT如何改变传统商业的技术专家之一。他还曾担任过SAP全球高级副总裁、SAP中国研究院总裁。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会化网络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演变,已经并将继续极大地改变传统商业,这一过程不可逆转,而且比以往任何颠覆性的创新技术的影响力更大。”芮祥麟告诉《商业价值》,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商业都将处于深度调整中。
《商业价值》记者采访了芮祥麟,与他就商业世界的互联网化以及传统商业正在发生的革命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Q 这么多年来,IT和互联网一直在影响着商业世界,为什么说这场IT和互联网驱动的对传统商业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呢?
A 加拿大摇滚歌手戴夫·卡罗尔因为吉他被美联航摔坏被拒赔,上传歌曲投诉美联航导致美联航股价10天暴跌了10%。如果放在10年前,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现在,消费者的影响力因为数字化、社交化与移动化的快速发展而倍增。消费者已经变化了,这就要求企业不可能还按照延续了数十年的传统商业模式与消费者打交道。
实际上,从人类发明计算机开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IT行业一直处在B2B的时代。直到互联网出现,B2C开始成为主流,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在这些年,大部分的创新一直都是由企业带动的,这个时期的创新以纵向的开创性创新为主,企业以技术上的进步吸引消费者。
但是,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让B2C模式逐渐丧失竞争力,一个全新的C2B的时代正在来临。在C2B的时代,创新开始转向由消费者带动,以极致化和填充性的横向创新为主。企业需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以个性化的商业模式来吸引客户。
消费者在数字世界的所有行为接触点痕迹,都可以通过新一代IT手段精确分析,并作为改善产品服务模式的直接数据,实现C2B的反向驱动,进而改变企业的组织变革模式。这在传统商业的时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C2B的时代,消费者比以往能量更大了,企业也会比任何时代都更加了解消费者,这完全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时代。
客户体验一直对企业的盈利产生影响,但只有在主流消费人群的行为痕迹广泛暴露在互联网、社会化媒体、智能手机时,通过多个接触点的数据分析来了解客户行为才成为可能,有了这些数字痕迹,企业管理者可以依赖“客户真实体验”的数据,利用新一代IT,结合大数据的社会化分析,接触点体验管理,统一客户视图,实时建议等平台手段来服务客户,追踪客户,不断改善组织形态。以新一代技术支撑的客户体验管理成为改善运营商等服务企业运营效率的关键手段。未来,消费者个性化的差异,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将是对所有传统商业的挑战。
Q 在这场商业世界互联网化的革命中,IT能力对企业来说会变得更加重要,这是否也意味着IT供应商的新蓝海?
A 是这样的。对大部分IT企业来说,大家重新进入了一个蓝海。比如文思海辉,我们把自己定位成企业的智能者。因为在生产过剩的时代,一切都会以消费者为中心,这就要求企业变成一家智慧型的企业,我们希望扮演智慧赋能的角色,帮助企业完成这方面的转型。
谈到企业的IT能力,确实会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总的来说,企业有三方面的IT能力最为重要: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应用。这三者其实是三位一体,需要将三者放在一起来看。
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完美的结合,将繁杂的大数据计算在云中完成,直接反馈给客户结果。所以未来的趋势应该是计算和处理都在云上进行,显示能力以及终端客户的互动都将通过移动设备完成。需要指出的是,移动设备会成为终端的主流,PC逐渐没落。但是PC也不会彻底消失,就像在20世纪80年代如日中天的Unix一样,最终变得非常窄众。
Q 你谈到了云计算,如果将IT行业看成传统商业的一部分,那么云计算似乎就是传统IT行业的掘墓人,你怎么看待IT行业正在发生的这场云计算革命?
A 云计算确实已经谈了好多年了。毫无疑问,云计算会彻底改变传统软件公司,因为软件交付的模式正在发生彻底改变。作为传统商业革命的一部分,IT行业因云计算而起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全国各地建设了为数众多的云计算中心,目前最缺的仍然是SaaS模式的应用。国内还找不到比较普及的、盈利的SaaS应用,这是云计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另一方面,实际上国内很多已经建成的云计算中心根本就没有长久生存的条件。比如有些二三线城市的云计算中心提出要为欧美市场提供外包服务,实则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现实条件。因为国内的网络出口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是那些二三线城市无法逾越的瓶颈。其实云计算中心“大跃进”的现状,也可以为其他行业的传统商业提供转型路上的反面教材——在这场传统商业的革命中,企业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就如传统零售,为了对抗电子商务的冲击,一夜之间宣布全部转向线上销售模式了,这样仓促行事有可能被淘汰得更快。
我觉得云计算中心的成败,不在于圈了几千亩地建了多大的云计算中心,IaaS和PaaS在未来一定是越来越集中。我们应该大力发展SaaS,只有找到盈利模式的SaaS应用越来越多,云计算才会真正发展起来。
Q 在这场传统商业的革命中,大数据是与商业联系最紧密的技术,不过这两年的实践来看,企业似乎很难找到大数据的落点,难道是我们的企业在普遍走弯路了吗?
A 可以说,大数据是连接C2B的纽带,帮助传统商业完成从B2C向C2B的转变。
对于大数据来说,前两年其实一直处于技术铺垫和成熟的过程,这一点从大数据提供商的宣传中就能看出来。关于大数据的宣传,供应商普遍以技术为主,比如内存计算多快等。为什么?这恰恰说明前几年的大数据还处在以技术为核心的纵向创新阶段,尚未进入与具体商业结合的横向创新。大数据的真正普及,我觉得可能还需要两年时间,那时候企业客户会看到大数据的更多真正的价值。
大数据应用的突破口是那些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行业,比如银行、航空、零售、公共事业和快消品等。在营销、消费者行为分析、差异化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大数据都大有可为。相反,在传统的企业信息化时代扮演中流砥柱的那些B2B的制造企业,在大数据的应用上其实迫切性没有那么大。
Q 比尔·盖茨曾经讲银行业是21世纪的恐龙,为了不成为恐龙,银行业在近两年确实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作为传统商业的典型代表,银行业的变化可能最具有普遍性,你觉得银行业在未来会怎么变?
A 在未来10年,中国的银行业确实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金融脱媒化正在进行时,传统中介地位受到挑战,表现在企业的融资渠道正变得多样化,银行不再是唯一渠道,政策也在引导企业直接融资,以及持续改善的企业投融资环境;第二、混业经营、异业竞争。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但是银行业最可怕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同行,而是支付宝等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公司。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已不再满足支付网关的定位,不断开拓新的支付清结算服务,如车险理赔、基金代销、授信业务等。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使银行产品竞争加剧,客户黏性降低。
在过去,银行的IT系统普遍比较保守,内部创新周期特别长,且IT系统的建设以业务为中心,以支撑业务流程为己任。现在,银行的IT建设正在从以业务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这恰恰符合C2B的潮流。从外部客户的视角重新规划内部流程,我觉得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移动银行的建设。
在过去,移动银行大都是对银行现有流程和服务的延伸,新一代的移动银行应该是使用新技术拓展银行渠道及用户连接。通过电子渠道整合平台,支持跨渠道协同服务、渠道服务组合和渠道服务流程控制,实现业务人员深度参与定制的成熟的多渠道交易风险监控,实现统一的多渠道接入和认证,以及流量控制。
同时,银行还应该将自身能力向产业链上下游延展,支持产业联盟,实现混业经营。在完善金融工厂,建立和完善“小而快”的产品创新机制的基础上,将银行IT系统与某个产业链或某个区域内核心企业的IT系统互动,在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价值链中,借助IT技术实现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完美融合,消除了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并依托物流,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同时提升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银行业还应该建立端到端的大数据平台,为企业内部、同业联盟及用户提供数据服务,从资金中介、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服务,向信息中介服务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