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创业者的启示

标签: 硅谷 创业 启示 | 发表时间:2013-10-16 16:33 | 作者:周鸿祎的BLOG
出处:http://zhouhongyi.blog.sohu.com/

硅谷创业者的启示

我出差去美国,去的大多数是硅谷,纽约去的很少。去硅谷一般是接触两方面的人:一个是VC,一个是创业者。参加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合,比如慈善晚会、财经年会什么的,我都会觉得有些紧张、局促,因为不知道该跟大家说什么,但去国外的时候见VC,见创业者,感觉会比较好。国外的VC们跟我谈得来,因为我也是创业者,说话直接,不绕弯子,除去语言不像海归们那么流利,他们觉得我反而更像硅谷的人,从思维模式上讲是这样。

几个月前,我到美国接触了一些硅谷的创业公司,跟年轻的创业者聊天,我有三个强烈的感觉:第一,与众不同的精神。这些人会有形形色色的“奇怪”的想法,甚至是很匪夷所思。你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跟别人不一样。我认为,这就是创新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产品经理精神。我遇到的创业者都是津津乐道地跟你谈他新做的一个产品,大家都会把目标聚焦在产品之上,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第三,颠覆精神。一个毛头小伙子,十八九岁,那劲儿感觉他就能改变世界,他就能干掉今天的某家大公司。

这与我们国家的互联网创业者是有区别的。老实说,我也参加了很多创业者的会,有相当多的创业者老喜欢跟你谈概念,O2O、可穿戴设备什么的。谈概念,我觉得是最乏味,因为概念都是正确的废话。概念正确,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一定要用你的产品。硅谷的产品经理精神,你可能会说他太务实,太实用主义,没有战略,但任何伟大的公司都是从一个产品开始的。

基本上,硅谷的文化传统是产品驱动,这和我原来一直主导的产品理念是相符的。在硅谷,一般大家都不谈概念。因为我以前做过创业者——当然现在还是创业者,也做过投资人,后来发现谈概念除了自娱自乐,在行业里混点名声,其实根本影响不到用户。用户使用你产品,他们只关心你做的是什么东西,能解决我什么问题,根本不听你背后的理念。硅谷的创业者们会给你描述具体的产品是怎样的,以色列人也有这样的特点——解决问题,而不是空谈理念。

中国互联网是不一样的,创业者缺少一种胆量,缺少一种挑战的气魄。大家谈起来,都是在琢磨着怎么跟在大公司屁股后面分点钱,要么就是想着怎么绕道躲着走。除此之外,我觉得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我自己总结,一是创新度不够。脑子里的想法,做出来的东西,没有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同质化严重;二是深度不够。我们这里做事,不由自主就往宽里想,好像什么都能干。但这么多创业者,你要能脱颖而出,无非是两种思路:要么是进入很新的领域,产生很新的想法;要么是在大家都知道的领域,你能想得比别人深,想到和别人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有时候,我会故意问美国的创业者,有没有把业务延展到中国的想法?他们一般不跟你谈这个宏大的愿景,而是会向你描述很深入的东西,在这个领域深挖下去会有什么价值。听他描述,你就知道他在这件事上是经过深入的思考,做得很专注。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经常犯的错误,是狗熊掰玉米,这个我也能做,那个我也能做,每个人都给你描绘说一个特别宏大的愿景。所以,中国互联网上大部分投资项目,我用了一个词来描述的话,听起来是Reasonable,很合理、正常,没有令人惊艳的地方,不会让你惊叹说:哎呀,他怎么会这么想呢?!

我在那边转一圈下来,觉得特别受启发,就连我这样算是行业里干的时间比较久的,都觉得听到了很多新的思想。这种思想你可以不认同,我也有时候和他们争论,也不同意他们的一些想法,但这种思想的碰撞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过,如果你有一个橘子,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了之后,结果是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橘子。但思想不一样,我们有两个思想,经过碰撞交流之后,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了两个思想,也可能碰撞出第三个思想,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美国创业者给我的感觉,他们做的很多事情让我觉得匪夷所思,是完全想不到的。当然,这些匪夷所思的事儿不一定成功,因为与众不同的事儿肯定是失败率很高的,但这正说明他们不怕失败。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太害怕失败了,所以喜欢随大流来寻找安全感。比如,有的创业者就说:你看,我现在做的事是大公司都在做的。拜托,如果大公司也在做你做的事,不是说明你正确,而是说明你危险。大公司更害怕失败,都是先看别人怎么走,然后再跟进。别人趟出来眼镜的路子就跟眼镜,别人趟出来TV的路子就跟TV,连360随身wifi这么简单的东西它都要跟。

大公司有钱有势有资源,采取跟随策略还可以理解。可笑的是市场的老二老三,还要采取跟随战略。360干什么,千年老二就跟着干什么,有样学样。这样学下去,更强化了千年老二的市场地位。

    中国的互联网创业环境跟硅谷相比,从投资环境来说,现在已经不缺VC了,也不缺天使了,创业者本身我觉得在挑战的勇气,勇于颠覆、与众不同的创新方面,跟硅谷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关 [硅谷 创业 启示] 推荐:

硅谷创业者的启示

- - 周鸿祎的BLOG
我出差去美国,去的大多数是硅谷,纽约去的很少. 去硅谷一般是接触两方面的人:一个是VC,一个是创业者. 参加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场合,比如慈善晚会、财经年会什么的,我都会觉得有些紧张、局促,因为不知道该跟大家说什么,但去国外的时候见VC,见创业者,感觉会比较好. 国外的VC们跟我谈得来,因为我也是创业者,说话直接,不绕弯子,除去语言不像海归们那么流利,他们觉得我反而更像硅谷的人,从思维模式上讲是这样.

硅谷创业之父Paul Graham

- - 技术改变世界 创新驱动中国 - 《程序员》官网
2012年2月22日的《旧金山纪事报》,这样介绍Paul Graham:“他资助了如此之多的创业公司,以至于走在旧金山街头,一定会遇到某个他给过钱的人. 出生于1964年的PaulGraham,目前是硅谷的核心人物,在美国互联网界几乎无人不晓,硅谷到处都是与他有关的创业公司. 他的创业理念和提倡的创业范式,已成为业界的共识.

硅谷创业不能说的秘密

- - TECH2IPO创见
    成功有秘诀,创业成功也有秘诀. 那有没有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非常至关重要的秘诀呢. 比如说招聘创业伙伴,以及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秘法,或者是非公开的“宝典”.     近日EchoSign(被Adobe收购)总裁Jason Lemkin、投资人兼企业家Ben Parr等人在Quora上 回答了创业者的提问,获得了大批网友的赞同.

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在创业公司?

- GLORY - 王建硕
》,《中国企业家》的主编李岷女士约稿,希望继续写一些关于硅谷和中国的差异. 我欣然从命,找了一个和硅谷类似的风景秀丽的地方(我家阳台),看着满眼的绿树,开始思考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硅谷最牛的人都在创业公司,而国内大公司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如旧. 最好的技术人员在创业公司的现象. 在国内,大的技术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于技术人员是有很强的吸引力,至少在我毕业的九十年代是这样.

【信息图】硅谷巨头孕育的创业公司

- nowhere - 36氪
众所周知,硅谷科技巨头之间的人才流动较为频繁,时不时传出跳槽、挖角的新闻. 但也有不少的巨头员工选择了离职创业. 那么离开了东家之后,哪家公司的离职员工的创业成绩表现最好呢. 专注于高科技行业的社会化招聘公司TopProspect就做了一个这样的调查,依据创业公司的融资情况用信息图的形式展示了调查结果.

正在改变世界的硅谷创业趋势

- - 技术改变世界 创新驱动中国 - 《程序员》官网
如果你对云计算应用的理解还停留在同步和共享个人私密文档的层面上,那么你可能会错过很多正在发生的激动人心的变化. 基于云环境的办公软件提供商Box是一家创建于2007年的公司,位于帕罗阿图. 其创始人兼CEO Aaron Levis预言说:未来18~36个月,人们的工作方式将发生根本的革命性变化. 这个变化首先是从办公软件开始的.

最令硅谷关注的15家创业公司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谈到创业公司,我们自然会想起像Pinterest、Dropbox等一些估值达到十几亿美金的公司. 媒体关注它们也是应该,毕竟它们确实做出了很出色的产品. 不过话说回来,硅谷里面还有很多概念炫酷的创业公司,如果能了解一下也是非常不错的. 上周外媒BusinessInsider对硅谷里面的人展开了调查,受访者都被要求列举一些正在做炫酷产品的创业公司.

一个创业者在硅谷的7个小故事

- - 博客园_新闻
下午两个创业者来找峰哥喝茶. 他们都在中国起家,然后搬去硅谷住了一两年. 孙正义和 Yuri Milner 都是世界顶级投资家. Milner 是俄罗斯 DST 老板. 他投资了 Facebook、Twitter、Zynga、Groupon. 孙正义是出大资本、占大股份,一般要 30-40%. 如果在一个决策点上跟创始团队争执不下,孙正义会让步.

硅谷大佬创业全过程经验

- - 互联网分析
一位美国 创业者关于 创业过程中团队建设、融资、产品、营销等全方位的经验总结. 其中不乏一些让创始人们时刻检查企业状态的观点. 比如,如果你的2到4人团队无法在6个月到1年内实现盈利,那么肯定出问题了;融资过程中,如果必须放弃15%的控制权,那么也必然是有了问题等.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云计算数据库服务公司RethinkDB创始人斯拉瓦·阿克麦切特(Slava Akhmechet)日前发表文章,总结了57条创业经验,其中涉及团队、融资、市场、产品、营销、销售、产品开发、公司管理、个人状态等9个方面.

创业者,做你自己!(硅谷归来7点分享)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你只活一次;有规则并遵守才有效率;相信“相信的力量”. 来的越多,感触就越深,虽然还只是皮毛,硅谷带给我的感触已经非常深了,在此与各位分享:. 1、You Only Live Once - 你只活一次. 我的PreAngel美国投资合伙人叫Boyd,是个土生土长的旧金山人,他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告诉我,最近湾区流行YOLO这个说法,全意是You Only Live Once,字面意思很简单,可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