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word2vec笔记之应用篇

标签: Deep Learning nlp word2vec | 发表时间:2014-08-17 07:58 | 作者:smallroof
出处:http://www.52ml.net

声明:

1)该博文是Google专家以及多位博主所无私奉献的论文资料整理的。具体引用的资料请看参考文献。具体的版本声明也参考原文献

2)本文仅供学术交流,非商用。所以每一部分具体的参考资料并没有详细对应,更有些部分本来就是直接从其他博客复制过来的。如果某部分不小心侵犯了大家的利益,还望海涵,并联系老衲删除或修改,直到相关人士满意为止。

3)本人才疏学浅,整理总结的时候难免出错,还望各位前辈不吝指正,谢谢。

4)阅读本文需要机器学习、概率统计算法等等基础(如果没有也没关系了,没有就看看,当做跟同学们吹牛的本钱),基础篇url: http://blog.csdn.net/mytestmy/article/details/26961315 。

5)此属于第一版本,若有错误,还需继续修正与增删。还望大家多多指点。请直接回帖,本人来想办法处理。

6)本人手上有word版的和pdf版的,有必要的话可以上传到csdn供各位下载。

 

 

 

好不容易学了一个深度学习的算法,大家是否比较爽了?但是回头想想,学这个是为了什么?吹牛皮吗?写论文吗?参加竞赛拿奖吗?

不管哪个原因,都显得有点校园思维了。

站在企业的层面,这样的方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如果只是学会了,公式推通了,但是没有在工作中应用上,那会被老大认为这是没有产出的。没有产出就相当于没有干活,没有干活的话就……呃……不说了。

下面就给大家弄些例子,说说在互联网广告这一块的应用吧。

 

一.对广告主的辅助

1.1基本概念

互联网广告的广告主其实往往有他们的困惑,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人群在哪里。所谓目标人群,就是广告主想向他们投广告的那帮人。就像互联网广告的一个大牛的一句名言——我知道互联网广告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这个困惑就给媒体带来一个义务——要帮助广告主定向他们的目标人群。

对于普通的广告主来说,比如说一个化妆品广告的广告主,它的目标人群很明显就是年轻的女性。注意关键词“年轻”和“女性”,这是决定媒体这边能否赚到钱的关键词。要知道对于媒体来说,广告主是它们的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客户就给它们钱,不满足客户的要求,就没有人为媒体买单;没有人为媒体买单,媒体就没有钱养它们的员工和机器,也弄不来新闻和互联网的其他内容,那样媒体公司就垮了……

那么在媒体这边,需要做的的工作就很明确了——满足它们的客户(也就是广告主)的需求。怎么满足呢?这工作说容易也容易,说简单也简单,就是把喜欢这个广告主的广告的人找出来,然后帮这个广告主把他们的广告投放给这些人,让这些人看到这个广告主的广告。

这个工作带来的问题就真多了,媒体又不是什么神人,比如说一个新闻网站,浏览这个网站的每天有100万人,这个新闻网站的员工不可能一个个去访问他们的用户(浏览这个网站的人),整天问他们你喜不喜欢化妆品啊,喜不喜欢体育啊之类的问题。

那怎么办呢?媒体的员工只好猜了,但是哪怕是猜都很费劲,想想都头疼,一百万人啊,一个个猜也得吃力不讨好啊。这时候计算机的作用就来了,用计算机猜嘛,而且不一定需要全部瞎猜的,因为用户如果注册了的话,还有一些用户的个人信息可以参考的。一般的网站注册的时候都要求提供年龄性别之类的个人信息,有时候要要求写一些个人的兴趣什么的标签。这个时候这些数据就用上大用处了。

网站可以把注册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存下来,然后提供广告主选择。如上面的那个化妆品的广告主,它就可以跟媒体提它的要求——我要向年轻的女性投放广告。媒体这个时候就可以提供一些条件给这个广告主选择,如媒体说我有很多用户,18到80岁的都有,然后男性女性用户都有。广告主就可以根据这些条件选择自己的目标用户,如选择了18到30岁的女性用户作为目标人群。选中了目标人群后,广告主和媒体就可以谈价钱了,谈好了价钱广告主就下单,然后媒体就帮广告主投广告,然后媒体的钱就赚到了。

 

1.2兴趣挖掘的必要性

上面多次提到的“目标人群”,就是广告主最关心的事情。客户最关心的事情自然也是媒体最关心的事情。所以媒体会尽力帮助它们的客户去定向它们的目标人群。

一般所谓的定向也不是媒体亲自有一个人来跟广告主谈的,是媒体建立好一个页面,这个页面上有一些选项,比如年龄,性别,地域什么的,都是条件。广告主在上面把自己的目标人群符合的条件输入,然后下单购买向这些人投放广告的机会。

媒体为了更好地赚钱,肯定是愿意把这个页面上的条件做得更加丰富一点,让更多的广告主觉得这个网站的用户里面有它们的目标人群,从而让更多的广告主愿意过来下单。

广告主的定向其实有粗细之分的,有些广告主粗放点,它们有钱,选的定向条件比较宽,就说女性的用户,全部都投放;有些就定向得比较窄,比如说,北京的20到25岁的女性,并且要喜欢羽毛球的用户。对于定向宽的广告主好处理,问题就是这些定向窄的广告主,它们还希望知道用户的兴趣所在,这就麻烦了。

为啥麻烦呢?一个用户的兴趣鬼才知道呢。就算当面问,人家也不乐意回答,何况就凭借一点点东西瞎猜。但是为了赚钱,瞎猜也得上的了,工业界为了赚这个钱,诞生了整整一个行业——数据挖掘,甚至在学术界还有一个更加生猛的名字——机器学习。学术界的那个名字和解释都是相当大气的:让机器学会像人一样思考。工业界就务实一点,只是对数据内容本身做一个挖掘,获取到啥呢?一般就是用户的兴趣啊,爱好啊什么的。这些东西供谁使用呢?暂时看来只有广告主愿意为这些掏钱,其他的就有些媒体做来让自己推荐的内容不至于让用户那么反感而已。

上面有个名词“数据”,没错了,这个词是互联网广告业,甚至是数据挖掘行业的核心的东西。所谓数据,这里简单点说就可以认为是用户的年龄、性别、地域等用户的基本属性;复杂点说可以说是用户兴趣、爱好,浏览记录等;更高级的有用户的交易数据(当然这个高级的数据很少媒体能搞得到)等。

解释完“数据”这个词,结合一下广告这个场景,就可以得到活在媒体公司里面的互联网广告行业数据挖掘工程师的工作是什么了。他们的工作就是:根据用户自身的基本属性和用户流量的网页记录以及内容,想方设法让计算机猜出用户的兴趣爱好。用户的兴趣爱好“挖掘”出来后,就可以作为定向条件放到上面说的那个网页上面供广告主选择了。这事情整好了,广告投了有人点击,公司的钱就赚到了;没整好,广告没人点击,广告主不乐意下单了,公司就赚不到钱……怎么着?炒这些工程师的鱿鱼去。

上面可以看到了,辅助广告主定位它们的目标人群是很重要的。

经过一番的探索,word2vec在互联网广告上面也是可以辅助广告主定向他们的目标人群的,下面就讲讲这个算法在互联网广告的应用吧。

1.3利用word2vec给广告主推荐用户

为了用上word2vec,把场景转换到一个新闻媒体如A公司。

在A公司的多个页面中,电商公司B有他们的一个主页,专门介绍他们公司一些产品促销,抢购和发布会什么的。

公司A目前有很多用户的浏览数据,如用户u浏览了公司A的页面a1,a2,a3等。

把这些数据处理一下,整合成word2vec能处理的数据,如下

U1  a1,a2,a3……

U2  a2,a3,a5,……

U3  a1,a3,a6,……

其中u1,u2,u3表示不同的用户,后面的一串表示这些用户的浏览记录,如U1  a1,a2,a3表示用户u1先浏览了页面a1,再浏览a2,然后浏览了a3,……

这些数据还不符合word2vec的输入数据格式,把第一列去掉,变成下面的样子

a1,a2,a3……

a2,a3,a5,……

a1,a3,a6,……

这些数据就可以作为word2vec的输入数据了。

就把这些数据作为word2vec的训练数据,词向量维度为3,进行训练,完成后得到下面的输出

A1  (0.3,-0.5,0.1)

A2  (0.1,0.4,0.2)

A3  (-0.3,0.7,0.8)

……

An  (0.7,-0.1,0.3)

就得到了每个页面的向量。

这些向量有啥意义呢?其实单个向量的意义不大,只是用这些向量可以计算一个东西——距离,这个距离是页面之间的距离,如页面a1和a2可以用欧式距离或者cos距离计算公式来计算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是有意义的,表示的是两个网页在用户浏览的过程中的相似程度(也可以认为是这两个页面的距离越近,被同一个人浏览的概率越大)。注意这个距离的绝对值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但是这个距离的相对大小是有意义的,意思就是说,假设页面a1跟a2、a3、a4的距离分别是0.3、0.4、0.5,这0.3、0.4、0.5没啥意义,但是相对来说,页面a2与a1的相似程度就要比a3和a4要大。

那么这里就有玄机了,如果页面a1是电商公司B的主页,页面a2、a3、a4与a1的距离在所有页面里面是最小的,其他都比这三个距离要大,那么就可以认为同一个用户u浏览a1的同时,浏览a2、a3、a4的概率也比较大,那么反过来,一个用户经常浏览a2、a3、a4,那么浏览a1的概率是不是也比较大呢?从实验看来可以这么认为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个推论,就是用户可能会喜欢a1这个页面对应的广告主的广告。

这个在实验中实际上也出现过的。这里模拟一个例子吧,如a1是匹克体育用品公司在媒体公司A上的官网,a2是湖人队比赛数据页,a3是热火队的灌水讨论区,a4是小牛队的球员讨论区。这个结果看起来是相当激动人心的。

根据这样的一个结果,就可以在广告主下单的那个页面上增加一个条件——经常浏览的相似页面推荐,功能就是——在广告主过来选条件的时候,可以选择那些经常浏览跟自己主页相似的页面的用户。举个例子就是,当匹克体育用品公司来下单的时候,页面上给它推荐了几个经常浏览页面的粉丝:湖人队比赛数据页,热火队的灌水讨论区,小牛队的球员讨论区。意思是说,目标人群中包括了经常浏览这三个页面的人。

这个功能上线后是获得过很多广告主的好评的。

这样word2vec这个算法在这里就有了第一种用途。

 

二. 对ctr预估模型的帮助

根据另一篇博文《互联网广告综述之点击率系统》,里面需要计算的用户对某广告的ctr。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这个事情也是困难重重的,其中有一个冷启动问题很难解决。冷启动问题就是一个广告是新上线的,之前没有任何的历史投放数据,这样的广告由于数据不足,点击率模型经常不怎么凑效。

但是这个问题可以使用同类型广告点击率来缓解,意思就是拿一个同行的广告的各种特征作为这个广告的特征,对这个新广告的点击率进行预估。

同行往往太粗糙,那么怎么办呢?可以就利用跟这个广告主比较相似的广告的点击率来预估一下这个广告的点击率。

上面说过,可以得到每个页面的词向量。这里的方法比较简单,如在媒体公司A上面有1000个广告主,它们的主页分别是a1、a2、……、a1000。

根据上面的方法,得到了这1000个词向量,然后运行kmean或者其他聚类算法,把这1000个广告主聚成100个簇,然后每个簇里面的广告主看成是一个。

这里可以模拟一个例子,聚类完成后,某个簇c里面包含了几个广告主的主页,分别是京东商城,天猫,唯品会,当当,聚美优品,1号店,蘑菇街,卓越,亚马逊,淘宝这10个,这10个的目标人群看起来基本是一致的。

这里的看成是一个簇是有意义的,比如说第一个簇c1,c1这个簇里面的所有历史投放数据和实时数据可以做特征,来预估这个流量对这个簇的ctr。得到这个ctr后,就很有用了,如果某广告投放数据比较充分,就直接预估这个广告的ctr;如果某广告的历史投放数据很少,就用这个广告主所在的簇的ctr来代替这个广告,认为对簇的ctr就是这个广告的ctr,这样能让一个新广告也能得到相对靠谱的预估ctr,保证不至于乱投一番。

 

三.一些总结

如何应用好一个算法,确实是很多算法工程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师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难题就是:这个算法怎么用到我们的数据上面来?有不少同学会认为是:我到了公司,就发明一个很牛逼的算法,把公司的原来的问题解决掉,然后大大增加了效果,获得了领导的好评。这个天真烂漫的想法就不评价了,免得被说打击人。互联网企业里面的真实情况是算法工程师面对那一团乱遭的数据,得想尽办法去把数据整合成能用的格式。

拿上面的(1.3)中的例子,那个把数据组合成a1,a2,a3……这样一行行的,然后进入word2vec去进行训练是最难想到的而且是最核心的东西,虽然明着说是word2vec这个算法厉害,实际上面是“把数据整合成合适的方式交给word2vec进行训练”这个想法重要,因为尝试了很多想法,做了很多实验才能想到这样的一招的。

还有数据的整合其实也费了很多功夫的,比如说媒体有些用户是一些机器的账号,人家乱搞的,要想办法排除掉的,而“想办法排除”这么简单一句话,真正要做的工作真是多多的有。

哪怕结果都训练出来了,怎么解释这个结果是好的?这个问题也是得想了一段时间的,后来是实验发现了利用词向量的距离来评价相似性这个东西最靠谱,然后才用上的。

一个数据挖掘的过程其实不简单,这个博客也没办法一一体现做的过程里面的那些各种折腾,各种不顺畅。

数据挖掘工程师经常要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明明理论上推得杠杠的,算法性能也是杠杠的,但是对于互联网广告的效果,怎么就那么不咸不淡的呢?

这个问题真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这种现象多了去了。经常遇到的原因有:数据本身处理的方式不对和算法不合适。

所谓数据本身处理的方式,可以参看博文《互联网广告综述之点击率特征工程》,里面说的那些方法不是从哪本书上面看到的,是经过比较长时间实践,然后各种折腾,各种特征取舍,各种胡思乱想,各种坑踩出来的。可能志在学术的人看起来都简单,实际上课本那些东西,学生们吹起牛皮来不眨眼的那些东西,一跟真实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就各种坑要踩的了。

拿上面的(二)中的例子来看。方法简单得不得了,但是可以想象一下,word2vec牛逼啊,kmeans牛逼啊,第一次聚类出来的结果也不过如此。后来又加入了每个广告主的行业和地域作为特征,而且这个加特征,就是直接把行业和地域处理一下,连接到广告主的词向量后面的。如a1的词向量是(0.3,-0.5,0.1),然后假设只有两个行业,体育和化妆品,处理成二值特征,占据第4和5两个index,第4个特征为1,第5个特征为0表示体育类广告主,反过来,第4个特征为0,第5个特征为1表示化妆品;再对地域的下标做了一下处理,成为二值特征,比如说占据了6到10这5个位置(假设第6个位置为1,其余7到10为0表示北京;第7个位置为1,其余为0表示广东,以此类推)。

经过了上面的处理,再用kmeans进行聚类,从聚类后一个个簇去看,结果看起来才顺眼了很多。上面的行业和地域特征的加入,也是用了比较多的经验的,不是凭空乱整出来的一个吹牛皮的东西,当然谁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提出来试试看。另外还希望大家注意关键字“一个个簇去看”,这个工作真是费时费力,比较辛苦的。

以上举了一些例子,也把互联网广告的数据挖掘算法工程师的一些工作中的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都说出来了,基本上算是实话实说,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吧。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能看懂,没啥兴趣的就呵呵吧。

 

 

致谢

多位同事提供的建议与指导。

多位google研究员有关word2vec的资料。

 

本文转载自: mytestmy的专栏

相关 [深度学习 word2vec 笔记] 推荐:

深度学习word2vec笔记之应用篇

- - 我爱机器学习
1)该博文是Google专家以及多位博主所无私奉献的论文资料整理的. 2)本文仅供学术交流,非商用. 所以每一部分具体的参考资料并没有详细对应,更有些部分本来就是直接从其他博客复制过来的. 如果某部分不小心侵犯了大家的利益,还望海涵,并联系老衲删除或修改,直到相关人士满意为止. 3)本人才疏学浅,整理总结的时候难免出错,还望各位前辈不吝指正,谢谢.

Word2Vec

- - Yonglong.Zhou
Word2Vec核心包括四个组组件,Context Builder、Input Vectors、Output Vectors和Parameter Learner. Context Builder决定是了是采用CBOW模型还是Skip-Gram模型,一般采用Input Vectors作为最终的词向量输出结果,参数学习可以按照常规的反向传播算法,以及为了提升计算速度提出来的霍夫曼树softmax和负采样方法.

词向量工具word2vec的学习

- - 标点符
word2vec是Google在2013年开源的一款将词表征为实数值向量(word vector)的高效工具,采用的模型有CBOW(Continuous Bag-Of-Words,即连续的词袋模型)和Skip-Gram两种. word2vec通过训练,可以把对文本内容的处理简化为K维向量空间中的向量运算,而向量空间上的相似度可以用来表示文本语义上的相似度.

使用Word2Vec/Doc2Vec对IMDB情感分析

- - 标点符
情感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语言处理(NLP)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在以提取文本的情感内容为目标的分类方法中. 通过这种方式,情感分析可以被视为利用一些情感得分指标来量化定性数据的方法. 尽管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但是情感量化分析已经有很多有用的实践,比如企业分析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信息,或者检测在线评论中的差评信息.

深度学习二三事

- - FreeBuf.COM | 关注黑客与极客
我知道博客标题中使用否定词很奇怪,但是前几天有一波讨论正好相应于我正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这一切开始于 Jeff Leek 发表的 一篇有关说明在小样本范围内使用深度学习的文章. 要言之,他认为当样本较小时(生物领域中属于常见现象),带有少许参数的线性模型甚至比带有少量层和隐藏单元的深度网络性能更优.

关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 - 互联网旁观者
转载自: http://blog.csdn.net/abcjennifer/article/details/7826917. 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个非常接近AI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最近研究了机器学习中一些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本文给出一些很有用的资料和心得.

深度学习的本质探究??

- - ITeye博客
原创 2016-10-07 朱洁 . 标志型事件,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李世石. alphago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的戴维·西尔弗、艾佳·黄和戴密斯·哈萨比斯与他们的团队开发,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2016年3月对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

深度学习利器:TensorFlow实战

- - 孟飞阳的博客
深度学习及TensorFlow简介. 深度学习目前已经被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场景并取得了很好的行业应用效果. 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Caffe、Theano、Torch、MXNet,这些框架都能够支持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深度信念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模型.

深度学习三大框架对比

- -
| 导语 Science is NOT a battle, it is a collaboration.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席卷全球,诸多词汇时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在1956年就被提出,顾名思义用计算机来构造复杂的,拥有与人类智慧同样本质特性的机器.

Nimbus: Hulu的深度学习平台

- - 董的博客
Hulu是美国领先的互联网专业视频服务平台,目前在美国拥有超过2500万付费用户. Hulu的目标是帮助用户在任意时刻、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查找并欣赏到高质量的电视剧、电影和电视直播. 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各个团队的努力,而AI在其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Hulu, 我们拥有诸多的researcher团队,如广告团队,推荐团队,视频理解团队等j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