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对微信开放平台的8个系统观点

标签: 深度观察 互联网 应用程序 开放接口 微信 | 发表时间:2014-12-11 11:31 | 作者:Editor
出处:http://madbrief.com

张小龙对微信开放平台的8个系统观点

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很多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理解。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

来源: 微信派

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那什么是有价值的服务?

举个例子,譬如说在几年以前博客时代,当时博客非常的红火,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博客慢慢的也就衰退了。那我们做了公众平台以后我们非常惊讶的看到自媒体、以及以前的一些博客作者他们重新投入了进来,并且在公众平台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好的原创文章,作为一个平台来说我们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种投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非常优秀的文章能够出现在公众平台里面,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对用户非常有价值的服务,因此也卷入到了非常多的其他各式各样的一些内容进来。

那对很多的内容大家也会发现,我们平台会采取一些比较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它。譬如说,各种诱导类的,诱导用户去分享朋友圈的,又譬如说,可能有一些版权问题或者一些H5的游戏,我们最终都做了一些限制。我们会一直把握一点,哪些内容是对用户有价值的,一些是没有价值的。

这是第一点,我们鼓励真正有价值的服务出现在微信的公众平台里面。

第二点,我们是希望公众平台能够帮助人们消除地理的限制

那什么是地理的限制?

当我们在构思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想我们希望促进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我们知道,在互联网其实带动人们的交流跨越了一种地理上的一种限制,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所有的人都能够卷入到一种跨越时空的一种交流里面。

地理曾经是过去的一个商业上的一个重要因素。譬如说,一个商铺可能要找一个非常好的地段那么它才会有价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人流其实不太依赖于一些地理位置的限制。当时我们曾经设想过一个场景,我们就用这个来举例。譬如说一个盲人的按摩师,他可能不需要去租一个铺面,只要他的手艺足够好,那么他就可以在一个不是很好的铺面里去提供他的按摩服务,我们希望能够给那些没有地理优势的商家也能带来一种非常好的顾客访问量。

在移动互联网世道我们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

第三点,我们希望能够消除中介

消除中介可能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因为所有的商业可能都依赖于非常非常多中间的环节,但是我们自从做公众平台以后,我们是希望商家能够通过公众平台直接提供一种服务。那这种服务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如果商家也卷入到公众平台,消费者也卷入到公众平台,那么他们是可以互相连接起来的。

这种模式可能在以前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商家是很难直接和消费者对话的。公众平台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我们非常鼓励商家和消费者能够在公众平台里面直接的对话,这也是为什么在公众平台里面看起来大家是可以在一个会话的窗口里面和商家直接作一种对话。

第四点,我们希望我们的系统是真正的去中心化的

对去中心化可能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我们的理解是说,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

相反,我们鼓励第三方去中心化地组织自己的客户。举个例子,譬如说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来在PC互联网时代,可能流量的入口在搜索框里面,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反而认为流量的入口可能在二维码里面。所以微信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大力的推动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因为在线下的流量来说,人们需要有一种介质,能够让手机连接到某一种服务,那从线下来说我们认为二维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到现在为止你很难看到在微信里面有一种中心化的一种公众号的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点我们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得意,因为一个新的用户装了微信以后,他确实在微信里面找不到一个叫做公众号或者公众平台的入口。他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的话,可能看不到任何公众号的存在,看不到公众平台的存在。

但是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很活跃,他们的活跃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 ,这是我们对于去中心化在微信里面的一种体现,同时我们也鼓励所有的商家或者第三方的服务商能够通过公众平台,自身的去组织各种资源,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对于公众号的订阅会采取比较谨慎的一种措施。

第五点,微信希望搭建一个生态系统

很多人问我们:微信这样子的话什么都可以做。他们也会担心说如果他们做的事情微信做了怎么办 。但是微信不会什么都去做。其中一个原因是说我们希望基于微信能搭建一个生态系统,而不是我们自己把生态系统里面的每一块都给做了。

简单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

我们希望整个森林是去培育它的一个环境,我们让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动植物能够在森林里面自由生长出来,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去把它建造出来。

第六点 ,我们希望我们的公众平台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很多朋友会说,微信的平台规则似乎不太明朗,或者说我们的规则不太清淅。
以至于说,觉得这里面存在一些混乱,但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并不认为一个规则100%很确定的系统就是一个好的系统。相反,我们认为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一个更加能够获得动态稳定的系统。

所以,我们认为第三方跟我们一起来共同建造一个系统,而不是我们做好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既然是一起来做,我们认为这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动态自我完善的系统,而不是一个比较僵死的一个系统,甚至整个系统也是我们和第三方一起定义出来的。
所以,你会看到微信会不断的有些变化,公众平台不断的有些变化。我们的变化是让我们的系统能够获得一种动态的稳定。

第七点,关于社交流量

大家会发现在微信里很少会提供一个中性化的流量入口 ,但是并不妨碍很多需要流量的场景应用能够被活跃起来。譬如说微信里的微信红包、微信游戏,甚至包括一些硬件相关的譬如运动类的手环。手环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会把手环的记步数据标准化,使得一个手环的用户可以和其他手环用户进行一个PK,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交流量的一个场景。

我们在后期也会不断地发掘这种流量场景并且把它提供给平台的用户。

第八点, 我们会说所有的考虑都会基于一个前提,就是用户价值第一

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微信的一些理念,但是最终都必须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否则的话可能会损害到整个平台的健康。所以你们会看到譬如朋友圈的管理,用户是需要在朋友圈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内容,但是我们又会去治理它,让一些骚扰到用户或用户不愿意看到的内容清理出去。

对于公众平台,就像订阅号一样的,这里面有非常多的阅读量来自于朋友圈 ,这是符合2/8原理的: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

我们很高兴这个流量能够发生作用,但是一切都是在用户认可的情况之下发生的 。

以上八点是我们对于公众平台的方向与理念的一些思考,在这里分享出来,也希望第三方的开发者对于我们平台能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

 

相关 [张小龙 微信 开放平台] 推荐:

张小龙对微信开放平台的8个系统观点

- - 疯狂简报·MADBRIEF
在微信公众平台里面我们有一个口号: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就是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这句话是来自于我们最早的在设计这个公众平台的时候. 我们在想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我们把我们所有的想法提炼出来这样一句话. 今天我想通过几点来把我们这样一个口号,作一个比较细致的阐述. 第一点,我们是希望能够鼓励有价值的服务.

微信的新动作:智能开放平台是个啥?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除了真刀真枪去拼抢,通过免费的开放平台输出自己的技术能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做“小弟”,以保持各自平台活力也是目前巨头们的战略重点. 百度和阿里都不例外,腾讯自然也不会落下. 今天(4月8日),微信上线了一个“微信·智能开放平台”,目前由两个小平台组成:微信语音开放平台和微信图像开放平台. 按照微信方所说,通过此平台,微信可以把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等门槛高、应用广的技术打包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使用.

瞄准过亿智能手机用户 微信推出开放平台

- - 博客园_新闻
此前微信发布了 iPhone 客户端4.0版本,除加入相册及朋友圈功能外,还开放微信接口,支持从第三方应用向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分享音乐、新闻、美食、摄影等消息内容. 据内部人士爆料,微信开放平台已经正式开放 SDK 文档和下载,同时第三方应用的注册申请也即将开通. 目前主要支持微信客户端的聊天、朋友圈功能接入,可以采用终端 SDK、OAuth 两种方式进行接入.

张小龙透露的微信2018三大动向

- -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 1月15日,以“to be正当时”为主题的2018微信公开课Pro版在广州举行,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出席并发表演讲,全面透露了2018年微信的动向,实际就三大方向:. “跳一跳”不仅是一款游戏,而是无需安装APP的游戏小程序将全面铺开. 这很可能成为近期微信收入新的增长点.

张小龙内部邮件:微信团队的七大价值观

- - 极客公园-GeekPark
我是极客公园黑板报认证值日生. [核心提示]腾讯正式将微信独立成为事业群,与此同时张小龙也总结了微信团队的七条价值观. 腾讯昨天宣布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众望所归”地成立了维新事业群,负责微信基础平台、微信开放平台,以及微信支付拓展、O2O 等微信延伸业务的发展,并包括 邮箱、通讯录等产品开发和运营.

都说张小龙是牛逼的产品经理,为何微信的用户体验如此渣?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不可否认,从功能层面看,微信是一个好产品,张小龙为其推出了许多革命性功能,帮助腾讯再次在移动互联网上成为IM领域的佼佼者. 但作为一个用户,我个人认为微信中有一大堆相当糟糕的体验.   朋友圈初期,我对它的认知仅仅停留图片内容的发布上,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一位好友在朋友圈中发布了一条文本信息,我花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找到提供“发布文本信息”的功能按钮在哪儿.

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书单:大学生读完《失控》我肯定录用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语: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对他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 “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 不禁让人好奇,张小龙平日里会看哪些书?这些书又如何影响着他对“微信”的构想?.

腾讯推出QQ开放平台Q+

- Wuvist - Solidot
慕容鱼吐的新闻泡 写道 "腾讯推出QQ开放平台Q+,宣称促进开放互联网. 网站的视频显示,Qplus提供的功能是将腾讯制作的一些Widget直接在桌面运行,腾讯很可能将该功能捆绑进QQ客户端.

腾讯的广告和开放平台

- Frank - It Talks--上海魏武挥的博客
数字世界中有两个公认为最大的开放平台,其一为谷歌,其二为Facebook. 前者在公开的财报中显示,有97%的收入来自广告. 后者则在向高盛提供的文件中表示:大部分收入来自在线广告. 这两个平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类似特征:它们都是广告平台——请注意,我并不是说是媒体平台. 谷歌和Facebook自己并不创造内容,它们是真正的平台角色:让信息供给者、广告供给者、信息消费者在自己的服务中云集,从中获取收益.

Open Graph:FB的开放平台瑰宝

- - 雷锋网
Facebook 之前推出的“ Like ”按钮曾一度获得广大用户的喜爱,一次简单的点击就能完成分享. 后续, FB将 Timeline 与 Open Graph 整合也是迎合用户对这种简单互动的喜爱,用户则可以通过各种应用以各种方式实现分享,而 Open Graph 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能够自动分享用户正在浏览或播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