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5后眼中的社交网络:Facebook已死,Instagram最棒
英文原文: A Teenager’s View on Social Media
我经常阅读科技类的文章,看到很多作者试着剖析描述青少年受众,尤其和社交媒体相关的话题。然而,我还没有看到一个青少年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也是为什么我想要来分享一下自己一些粗浅观点的原因。
事先澄清,我是一个 19 岁男生,就读于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我对社交媒体在年轻人群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以及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都非常感兴趣。我在这里所分享的是个人观点,但不仅限于我自己,而且有来自对于其他同龄人的观察。
本文不会引用研究、数据或其他资料之类,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很容易从其他科技媒体网站获取,并且自己进行分析。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提供一个不同角度,针对的是我所处的“非常令人羡慕”的年龄段。也就是说,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肯定会有数据和我的观点相冲突。但这些事情只是我真实观察到的。
而最好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就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逐个表述观察或者观点。
简单来说,Facebook 已经存在于人们深深的脑海里。但是对我们来说 Facebook 已经死了。Facebook 是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中学时要用到的,因为那时它很酷,但现在 Facebook 被看作像一个气氛尴尬的家庭派对,我们又不能真的走开。有时候 Facebook 给人的感觉很奇怪,甚至让人厌烦。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 Facebook 的话那感觉会更奇怪、更烦人。奇怪是因为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的社会压力,“每个人都有这个,你为什么没有?”而烦人是因为你不得不对几乎班上每个人的好友请求都做出回应。
Facebook 现在主要被用到的功能是群组。我知道很多同学只是上下 Facebook 看看自己加入的群组,然后很快就退出了。在这一点上,Facebook 确实很出色——群组功能算法没有 Newsfeed 那么复杂。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群组新消息,而不需要往下刷屏,略去一大堆你不感兴趣的内容和广告。
Facebook 的消息功能同样也非常非常受我这个年龄群体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对于一些人来说,要电话有些难为情但是发送好友邀请却不会,消息功能便成为合适的沟通方式。
Facebook 同样也是许多人试图在网上查找某人的首选,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 Facebook。如果我在某个派对上见过你一次,我不会在 Twitter 上或者 Instagram 上去查看你是谁。取而代之的是,很多人会选择 Facebook,因为其易用,而且搜索功能强大,搜索结果会给出那些你可能真正认识的人。(这一点和 Instagram 不同,尽管该产品在最新版中有所改进,还是有待提高。)
Instagram 这是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年龄段最常用的社交媒体渠道。请注意这里的措辞——最常用的社交媒体渠道。意思是说,尽管大部分人都上 Facebook,但我们会在 Instagram 上发内容。对我来说,有趣的是一点是:一位有 1500 个 Facebook 好友的女生在 Facebook 上面发照片只获得了 25 个赞,但是在 Instagrm(她的粉丝数有 800)却得到了 253 个赞。对于这种情况,我有几点想法:
一、我在 Instagram 上点赞并出现在其他人的 Newsfeed 上,或者对我的点赞进行截图或者稍后引用,我都不会被吓到。评论也一样。
二、我不一定要在上面回粉别人,也就是说我订阅的内容完全是我想看的。那么,我会再次使用它,浏览那些我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在其他应用上看半天无聊内容才找到一点亮点。
三、Instagram 上的内容更加优质。用户会花时间处理照片,比如添加滤镜,设置不同的亮度对比度(这甚至是系统发布照片的步骤之一)等等,让照片尽可能的美观。也就是说,Instagram 内容普遍更好(就照片而言),所以我更可能继续使用。
四、Instagram 还没有大量中老年群体涌入(并非所有人都用 Instagram),所以对年轻人来说还是很炫酷的。然而,Instagram 已经大受欢迎,以至于没听所过有智能手机而没有 Instagram 的。就算不是为了拍照,也至少要给照片里面的人加标签。
五、还有一点:添加标签。我不需要经常去 Instagram 查看是不是有什么奇怪或者尴尬的照片添加了我的标签。这是因为你不一定能在你的订阅里看到我,这让整个用户体验更为私密。我在你发布的照片里面看起来怪怪的?谁在乎呢——如果真的不开心的话我可以删除标签,而不担心我另一个社交圈子里的朋友(没有关注你)先看到。我知道 Facebook 可以让用户看到每一张加了你的标签的照片,甚至是在你看到之前,但我认识的很多人都没有启用这个功能,或是干脆不知道这个事情。
六、用户不是每天都在 Instagram 上疯狂发布。大多数都比较温和克制,不是一天一次就是一周几次。这就意味着,每次打开应用的时候不会有一大波令人窒息的更新涌来,所以我也能跟上 Instagram 订阅内容。
七、Instagram 没有外链,所以我不会被垃圾信息持续轰炸,比如广告,八卦新闻,Buzzfeed 栏目的“你不知道但你需要的对狗狗好的 28 件事情”。
以上是用户更倾向于使用 Instagram 而非 Facebook 的一些原因。Instagram 没有那么商业化,更加关注内容,所以更受青少年偏爱。Instagram 带来了更愉悦的用户体验,我们也就更愿意点赞、互动。于是我们和应用之间的交互就更多了,使用频率当然更高。
Facebook 上有所有我们拍摄的照片,不论好坏,而 Instagram 上的照片是我们所参加活动的总结,更加精挑细选,而用户也会花更多时间想一个有趣的相关标题。在 Facebook 上我们只是把东西都发上去,让用户互相加标签,让家人看看我们还活着。
我和很多比我更小的人(10-16,好吧 00 后)聊过,他们甚至没有 Facebook——有 Instagram 就够了。
Twitter 老实说,我们很多人都没有 get 到推特的点在哪里。但每个学校总有那么一个核心人群,虔诚地发推,而另一群人,就是路过看看要么转推,其余的就是根本不用。在查找方面推特也不是很方便。很多人就是用它吐槽学校,而他们的亲朋好友(不一定是老板)看不到。
在这里,用户随机关注一群陌生人或者被一群陌生人关注,但仍需要身份绑定(这个区别之后会变得很重要)。你的发布内容很容易就能被搜到,这挺好的。但是当你想要勇敢地做自己,或是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不太好了。对其他人来说,推特和 Facebook 差不多——要想,以后你的老板可能会看到!
推特用户主要有三种:一种专门来吐槽或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是预想未来老板会看到所以谨慎发推的,还有就是随便看看转发一下。
SnapChat
Snapchat 很迅速地成为了大热的社交媒体平台,尤其是随着 My Story 功能的推出。如果我用不同社交媒体版本形容同一个聚会的话,大概是这样:
一、在 Snapchat 上,你会发为派对做准备的照片,前去派对途中的照片,在派对上享受、离开,以及第二天醒来后的内容。
二、在 Facebook 上你会发和朋友一起摆拍的可爱照片(绝对不会出现酒)。
三、在 Instagram 上你会挑选最可爱的那一张上传。
在 Snapchat 你可以完全勇敢地做自己。没有粉丝或者 Facebook 好友这样的社会压力,不会偶遇陌生人。它是相对更加私密的社交网络,而里面的朋友是我不介意他们看到我在派对上玩的那种。
除了 Snapchat,没有其他的社交平台可以让人发“好无聊啊”这种图片(可能推特除外)。在这里你也不需要担心点赞或者评论——这些功能都不存在。所以和其他平台比起来,使用 Snapchat 的社会压力更小。所以它才显得有中毒性,让人毫无负担。如果 15 分钟内 Instagram 或者是 Facbook 的照片没有得到赞,我会立刻删图。Snapchat 完全不是这样,而是专注于让你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而不是在意那些修过、精挑细选的的图。在这里,你是真实的你。
再说个题外话——相信 Snapchat 真的删除了照片的恐怕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这还包括了我自己)。大多数人都认为 Snapchat 有个秘密数据库保存了你所有的照片。对这一点我持保留意见,但是可以说就算照片泄漏或者应用的安全性引起争议,我们也不担心。因为我们不是发了社保卡的图片,而是发了些自拍照。
Tumblr
Tumblr 记得我在 Twitter 那段说的“Twitter 不过是随机关注一群陌生人或者被一群陌生人关注,但还是需要身份绑定”吗?在这里,你可以随机关注或者被关注但是身份不需要绑定。这里更像是一个秘密社区,而所有人都闭口不谈。你在这里可以展现真正的自己,而周围的人(通过关注)都是与你有相同的兴趣。它经常被看作“拒绝评判”地带,而由于没有身份绑定,你可以变成你希望的样子。现实生活中,我仅仅知道我死党们的 Tumblr 地址,而他们也一样。
另外,要是任何人发现了你,很简单:只需更改网址。你的名字和个人档案不是绑定的,所以没有了网址很难再次找到你,尤其是对那种父母窥视孩子的 Tumblr 的情况。这也使得这里成为用户发布内容并跟帖的地方。在这里,重新发布博客的互动形式很常见,因为用户仅有感兴趣内容的订阅(也更可能以点赞或者发送到自己博客上的形式来表示赞同)。这里没有太多社交——至少不是以社交媒体平台上定义的方式——但用户更可能结交有相同兴趣的用户。对很多青少年来说,这非常诱人,仅仅是为了认识新朋友。
Yik Yak
Yik Yak 这是新晋加入战局的,大学里一堆朋友都有这个应用。Yik Yak 很让人上瘾,仅仅专注于内容——没有粉丝,档案,什么都没有。最有趣、最相关的东西置顶,其他的沉淀至底部,不论发布者是大明星还是一个班上沉默寡言的学生。
我经常在推特上看见的 Yik Yak 广告是这样的:“在上课前,每个人都在玩”。我百分百确定是真的!其实上课大家也用,即时吐槽课程。而课后每个人都在用它,看看校园里的新鲜事。
虽然还没有达到其他社交应用的普及程度,Yik Yak 对留存的用户来说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我经常看到大家发关于 Secret 匿名性的争论。但是我敢说我认识的人里面没有一个人用那个。大家常常谈论 Yak 并且发截图,但是我从来没有听到任何人讨论 Secret。
但这个应用有个缺点,就是学校一放假大家就不用。Yik Yak 就像是雷达,扫描你周围十英里的内容。所以如果你处于一个 Yik Yak 用户很少的地方,就不太会常用。而对于其他社交平台,他们都不具有这个属性。
Medium
很多同龄人都在找可以和朋友、家人分享自己原创内容的博客平台。当我听到朋友这么说的时候,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用 WordPress 搭建个人博客。但是,用 WordPress 搭建博客好像是更复杂。而其他体验过 Tumblr 的人会选择在那里开一个独立博客,和平台上的私人博客无关联。
然而,只要我向同龄人推荐上 Medium 发布博客,还没有被拒绝过。Medium 的一大亮点便是推荐功能。在 WordPress 里面是没有这个功能(除了网站一键分享按键),而正是这个功能让 Medium 变成了一个社区,而不仅仅是一系列个人站点的集合。即使没有在写博客,简洁的“关注”机制也能让你回到 Medium 上来。同时,它也突出了显示在文章一侧的评论(与文章底部超长评论形成对比)。
Medium 面临的唯一挑战便是在青少年中获得认知度。网站布局和内容就在那儿了,它需要的只是获得青少年群体的认可。我认为随着时间推移,会有越来越青少年发现 Medium,并开始在这里更博。
其他
以下是其它的一些我们会用的,但是不需要完整讨论的一些社交平台。
LinkedIn 没办法,你不得不用。很多人等到大学才用(可能他们那个年纪必须,但是实际上这个不是为那个年龄段的人设计开发的)。
- Pinterest 主要是女性用户为主,或者是关心艺术、嬉皮士风格的用户。没有很多人在谈论它。
- Kik 我猜这是一个主要面向推特用户的消息应用。没有认识的人在用。唯一一次听到也是别人在开玩笑的时候,“你下 Kik 了吗?”。只有想要找搭档一起玩游戏的人才会用。这有点难以形容,因为对我来说不太熟悉。
- WhatsApp 当你去国外的时候会下这个,在回国后继续使用 iMessage 和 Facebook、 Messenger 之前你会再用一会儿,然后就删除了。我知道很多很多人用这个和国外的朋友交流。但是 Messenger 有赶超它的势头。对国际学生来说,这真心有用。
- GroupMe 目前为止大学里应用最广泛的消息应用。每个人都有,而且都很喜欢用。支持动图还可以给其他消息点赞,能在不同群聊改名字这种小细节简直让人觉得实用又有趣。GroupMe 确实在任何设备都可以使用,电脑,iPhone, Android 手机,对于非智能手机,文本也可以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