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Moto G:需要多少个理由,你才会买一款1299元的低端机?
PingWest 品玩曾评测了 M oto X 国行版,针对与它的特色功能,包括国行版的一些“特点”都进行了分享。与 Moto X 同时上市的另外一款回归之作:Moto G 相比起 X 来并没有那么多的特点,在北美市场它主要的特色是便宜,180 美元的价格好像也很难有什么更好地选择了。不过回归中国之后,售价 1299 的 Moto G 有什么足够吸引的地方么?
乍看包装盒, Moto G 与 Moto X 的设计相同,不过在包装内容上就精简了许多,送上了一副耳机,但是充电器却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没有数据线,同时也不是 Moto X 的急速快充。随机附送耳机还是附送充电器和数据线好像每家都有所不同,家中有那么多的设备,少送一根数据线也没有什么。
除了耳机和充电器,国行版特有的特色是附送了两个替换后壳。与 Moto X 同样主打多彩后盖,但是不支持定制,所以附送了荧光绿色和桃红色色的后盖。如果你购买的是黑色版本,那么附送的则是绿色和蓝色的后壳。
说起更换后壳,虽然还有部分厂商,比如小米在采用,但是大多数手机品牌都不采用这个设计了。一来更换后壳会增加一些手机的厚度;二来长时间使用之后难免有扣不紧的情况。Moto G本身也存在一点扣不紧的问题,也可能是习惯了一体化的设计,总觉得有点别扭。而且想取下后盖并不容易,我这种没有指甲的人只能求助于女生朋友了。
Moto G 的机身用了塑料材质,噢,对不起,我应该用“聚碳酸酯”这个比较专业的词语,可能听上去手感会好一些,要是换做 PC 或者树脂这样的名称可能会降低两三个等级吧?我的感觉是:拿在手里没有高级感,但是手感不算差,如果是黑色的话可能会舒服一些(原谅我,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因为 nexus 5)。外形与 Moto X 一样采用了背部弧度设计,为了握在手中更加舒服,不过整体厚度就要高出 Moto X 不少。
另外虽然是 5 寸屏幕,但是重量比 Moto X 还要重,配上厚度的话感觉有些与主流的设计不太相同,不过也不排除有的人就是喜欢这种厚重感。在 Moto X 上存在的上下双扬声器凸起来的设计在 Moto G 上也沿用了,我注意到身边有至少 3 朋友第一次拿到它的时候都去按这两个突出的扬声器,不知道设计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Moto G 的屏幕也中规中矩,用了一般的嵌入到前面板的方式,可以摸出来与边框有一点点的距离,不是一个平面。虽然手感上没那么爽快但是这种设计更能减少摔碎屏幕的机会。
系统方面,G 跟 X 用了同样的“中国特色”的 Android 原生系统,实际上砍掉了众多 Google 服务,用联想的服务进行了代替。而且 Moto G 没有 Moto X 的那些特色功能,由于没有配备传感器,所以不能手势控制手机,不能根据用户的习惯进行操作,也不能直接语音唤醒等等,在设置中根本没有这个选项。不过采用了 5.0 系统的 Moto G 仍然有着出色的流畅度,虽然骁龙 400 配 1GB RAM 的配置说出口会让不少人诟病,但从使用上来说要好于同价位的非 5.0 系统手机。
不过除了流畅程度之外,系统上可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了,比起 Moto X 来说启动速度慢了一些,颜色也没有那么饱和,毕竟差不少的价格呢。
1299 的价格买一部 Moto 的手机,听起来还不错,不过比比相同价位的国产手机来说,除去品牌价值和 Android 5.0,还有什么理由能说服你购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