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的八条基本规范
这里不谈官方微博如何做(感兴趣的可搜一下我几年前的博客文章),二是说说舆情报告的基本规范。
规范1:完整称述相关的事实进程很重要。这是后期分析舆情的基础。
图片中这篇报告的前两段有明显的瑕疵。⑴从文登警方的调查结果看,并不是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围殴一个,从报告后面的内容也能看出作者实际知道这些人的身份。⑵共青团中央、山东共青团使用话题,是此次舆情爆发的关键环节,应在陈述中明确说明。
规范2:报告行文的顺序应该是陈述-分析-研判-结论-处置建议。可将两部分整合成一部分,但不能颠倒顺序。
图片中这篇报告五条研判结论(1.2.3.4.5.)早早公布,对之后的行文都有明显的导向性。这明显不妥。这导致之后的“网络舆情总体表现”前四条,都成了好人如何和坏人干的成绩总结,第五条则更为奇怪,本来就不是“大事”,外媒没重视,并不意外,报告作者却“猜测该舆情主要与媚日势力有关,第三方境外势力以围观舆情后续发展为主”,感觉作者的心态是“不怕事大,就怕事不大”,这不应是舆情研究者的态度。
规范3:研判和结论都要中立,综合考虑各方行为。到此时,还不应有倾向性。完整的事实和严谨中立的研判结论,是舆情报告的价值所在。
规范4:明确阐述中间人的不同立场很重要。多元化社会,二元化的观点分立很少,很大一部分人都应该处于中间。
规范5:处置建议可以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必须与之前的大部分结论对应。处置建议应该包括如何采取行动,且应具有一定的实操性。与内部预警报告相比,公开的舆情报告的处置建议,也应注意保持报告作者的独立性。如何团结大多数人,引导中间人,通常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范6:除非完整一体化的舆情,否则应尽可能将舆情按时间或事件内容分解为多个舆情事件,而不是反过来将多个舆情事件整合成一个“大事件”,事件关联内容越多,越难简单判断对错。
规范7:不要把舆情报告写成一方的檄文或誓词,这样舆情机构也可能成为次生舆情的主体。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