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思考:分享即提高

标签: 程序员 思考 分享 | 发表时间:2015-12-07 21:49 | 作者:
出处:http://kb.cnblogs.com/

learning

  从今年2月底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以来,到现在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订阅的用户差不多有 500 人了。这个数字当然不能和那些大 V 的订阅数相比,甚至那些大 V 在文章结尾处给别人的账号做个推荐,一天的订阅数也许都会超过我的。但是,我对 500 个订阅数的结果是很满意的。

  记得最早开通公众号那会,我还在上家游戏公司。我离开公司前给程序组的同学做了一次关于游戏服务端开发的讲座。在演讲稿的最后一页,我贴出了我的公众号二维码。我说,我马上就要离开公司了,这是最后一次做分享了。不过,可以关注我的这个公众号,之后我的学习心得和最新动态都会在这个公众号里发出来。大家都在广州,也有的是交流的机会。

  所以,前公司的同事成了我的公众号最早的订阅者。 即使订阅数很少,我也写的很认真,因为我明白,写公众号收获最大的不是读者,而是自己。它锻炼了我写作的能力,让我静下心来思考,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总结、汇集成文字,最后常常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又深入了一个层次。

  在我刚工作第一年的时候,我就养成了写博客的习惯。仔细想了想,也许是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写博客的。我记得大四(2006年左右)那会,博客园可谓是如日中天,百花齐放。在博客园里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微软的技术,那时候园子里大神辈出,每每让我仰视。那时候加的 QQ 群:湖南微软开发者俱乐部,直到现在还在里面,虽然不发言,也没有被管理员踢掉,可见这是一份大家共同的记忆,谁都不想去破坏它。

  于是我学习大神在博客园里的开通了博客。在博客园开通博客是需要一番自我介绍的,当时还有些担心像我这种学生菜鸟,会不会不让我开通。于是在自我介绍里使劲把自己胡吹了一通,最后申请成功了总算松了一口气。 不知道现在博客园的注册流程是否还是一样,我觉得那样挺好的,看似提高了注册门槛,最后能让用户有种注册不易,且行且珍惜的感觉。

  工作之后,有一天看到一个同事把自己的 QQ 名改成了  coder 。这位同事姓刘,和我同一批校招进来,一起参加了金山的首批训练营。那时的他已经在训练营里声名显赫,在课堂上经常有惊人之举,常常有人议论。号称在学校的时候已经写了 10 W 行代码,样子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程序员。认识的同学大概已经知道是谁了。 coder  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但在当时的我看来, coder 代表了专注,专心研究代码,写代码,不浮夸,不浮躁,不因外界的纷杂变化干扰心境。于是我把博客园里的 ID 修改成了  CoderZh ,我姓张,Zh 表示 Zhang 。

  印象中我删除了学校期间稍显稚嫩的文章,也算有个新的开始。从 2007 开始到现在,我在博客园里写了大约 200 多篇文章,收到的评论 2000 多。阅读数最高的文章《 玩转Google开源C++单元测试框架Google Test系列(gtest)》,总阅读数到现在约有 58 W。

  后来博客园逐渐没落了,即使发到首页阅读数也少的可怜,而博客流量的首要来源依然是搜索引擎。于是今年我完全放弃了博客园,搭建了自己的独立博客: http://blog.coderzh.com/ ,把之前的文章也导入了过来,同时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说回微信公众号。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订阅,也算是对我的付出的一种肯定吧。于是,我在我的各个社交账号上贴了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在之前博客园的博客签名里进行导流,给开发者头条投稿等等。订阅数有了一些起色,下面是从开通以来累积用户数的变化曲线:

wp-tend

  从 9 月份开始,曲线开始变抖了一些,开始越来越多人关注我的公众号了,我也在不断的思考我的公众号的定位到底是什么。看过我的独立博客的同学应该会发现,我的独立博客的文章分类只有三个:读书笔记、技术文章、思考感悟。技术类的文章不管前端后端,Python 还是 Go,通通归到了技术文章分类。而之前的我喜欢细分每个技术类别,到后来我发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研究的技术方向也会很有限,通归到技术文章分类可以少一些分类的纠结,也能跳出技术的思维去看待世界。

   所以,我的公众号的内容主要也会围绕这三个主题:读书笔记、技术文章、思考感悟。我更希望偏重于思考感悟方面,这也是这个公众号名称的由来:一个程序员的思考。我的公众号介绍是这么写的:

作为一个程序员,思考程序的每一行代码,思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思考人生的每一种可能。

  在订阅数突破 500 之际,我想可以正式的来聊一聊作为一个程序员对一些东西的思考。首先申明,我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想法,也没有想要一语道破天机的妄想,我不会使用诸如“粗大事了!xxx”、“有人@你 xxx”之类的诱导标题,因为那样吸引而来的订阅者并不是我的目标读者。 我想写的,只是一些朴实无华的想法,和一些自己的切身经历。

  回到本文的正题:分享即提高。你有没有注意到, 程序员是一个最乐于分享的群体 。很多程序员都喜欢写技术博客,学习了一些什么新技术,发现一个什么新技巧,都毫无保留的在博客里进行分享。

  比方说,你花了 1 个周的时间研究了 Facebook 最新的框架 React ,明白了里面大致是怎么回事,学习到了这个框架的用法,甚至领悟到了 React 设计的精髓,然后你又花了半天的时间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发布到了你的博客里。

  这时另外一个人小 A 在网上浏览到了你的文章,他没有看过 React 的文档,也不太明白 React 到底为何物,但是隐约听过一些。而你的文章写的十分生动,把 React 总结的非常清晰易懂,又有条理,甚至看完后就可以开始和别人高谈阔论。

  然而,小 A 认真看完了你的文章就真正掌握了 React 吗?你把对 React 的所以理解都写出来了,小 A 即使全部记住了,他对 React 的理解会和你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一样。 没有经历苦难,怎知幸福的可贵。没有经过漫长的学习,怎能体会最后豁然开朗的瞬间。

  而有的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我那么辛苦学习得来的东西,怎能给你分享,让你这么容易就学了去。他们抱着“好东西不会给别人分享”的想法,因为他们要靠那些所谓的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比如:赚钱、一份工作、或者赚取声望)。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事实上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也许这源于人的本性:自私。

  而为什么那么多成功的企业家乐于去分享呢?通过演讲、出书,把自己管理公司的理念、遇到困难时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思路,公司的战略,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别人。(当然,有些企业家只是为了作秀和市场营销的目的,就另当别论了。)他们不怕竞争对手学了去吗?他们真的不怕。他们经常说的“小步快跑,快速试错”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你都要听烂了,但你真正理解了吗?知道具体该如何实施吗?遇到问题知道该如何处理吗?

  我相信有些企业家到最后成功的时候,也没有真正理解自己到底是如何成功的。通过总结,才让他们意识到原来成功是这么来的,通过分享,才让他们对成功的理解更加透彻,他们明白他们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而这过程中他们的一些难能可贵的精神或坚持,才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你在写 React 的文章时,每遇到一个含糊不清的问题时,你都必须把它彻底搞懂。为了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你还要假装自己对 React 一无所知,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就看待 React ,理解别人的疑惑,调整自己的文字,让文章更加循序渐进,接近你当初学 React 时过程变化。这无疑是对自己学习内容的再一次洗礼,你说,写这篇文章,收获最大的不是你自己吗?

   学习从来没有什么捷径。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很有道理的。若不是你平时就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了很多关于 React 的资料,当你看到别人写的关于 React 的学习总结的文章时并不会有多少感觉。前段时间公司有同事很深入的了研究了 TLS 协议(安全传输层协议),看了大量文献 Paper,深入理解了里面的大量技术细节,然后他在公司内部的平台上分享了一篇自己总结的 TLS 的文章。当我打开一看时,堪称史诗巨作,不仅仅在于篇幅的长度,更在于研究的深度。据了解,这位同事利用业余的时间,源于兴趣爱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专研 TLS ,非常令人敬佩。

  然而,即使我认认真真的花了 1 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位同事的文章看完,我就能达到他花了几个月研究的水准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我没有经历学习 TLS 的苦,所以无法领悟 TLS 的甘。即使最后这位同事被邀请做了一次现场的分享,把他的文章再次提炼总结,我去听了也只能留下他很牛逼的印象。而最后收获最大的肯定是他自己,通过写作和分享,不仅加深了自己对 TLS 的理解,还顺带赚取了声望。

  所以,沉下心,多花一些时间去看书,学习。 学习一手的知识,看专业经典的名著,而不是看经过别人总结汇总的二手知识。这点很重要,学习没有捷径,不要想着一步登天。当你学习领悟之后,分享出来,会有更深的理解。那些和你一样花了时间专研的人看了你的文章,会和你产生共鸣,或者有所启发。那些没有花时间学习的人看了你的文章,也许会是他的一个入门指引,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分享即提高,通过分享,收获最大的是你自己。很庆幸,在我刚工作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了我这一点。他就是我的良师益友:TinyFish(外号鱼头,中文名就不写啦),出来创业做游戏也是和他一起的。在他身上,我学习了很多。他常常和我说,有时候自己问题想不明白时,拉上别人,在和别人叙述分享问题的过程中,突然就能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的方法,别人甚至没有说一个字。因为你在叙述的过程,你的大脑在经历不断的思考、总结、梳理的过程。 一个你想不明白的问题,通过和别人分享,你能自己找到答案。一个你以为想明白了的问题,通过和别人分享,你会突然发现,之前所说的,都是错的。

  以上就是我这篇文章想要分享的内容,通过写这篇文章,我又对分享本身理解更深了。你呢?

相关 [程序员 思考 分享] 推荐:

程序员的思考:分享即提高

- - 博客园_知识库
  从今年2月底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以来,到现在差不多9个月的时间,订阅的用户差不多有 500 人了. 这个数字当然不能和那些大 V 的订阅数相比,甚至那些大 V 在文章结尾处给别人的账号做个推荐,一天的订阅数也许都会超过我的. 但是,我对 500 个订阅数的结果是很满意的.   记得最早开通公众号那会,我还在上家游戏公司.

程序员职业发展的思考

- - 外刊IT评论
从11岁开始一个已经十分明确的事情就是,我要成为一名程序员. 那一年我有了一台Commodore 64机器,开始在上面编写BASIC程序. 我十分喜爱编程,以至于不久之后用于编程的时间就超过了玩游戏的时间. 编程中有一种美妙和纯粹的东西是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能替代的. 即使要面对bug,时间限制和失败沮丧,编程仍然是美妙的.

程序员们,请思考一下自己的未来!!

- - 互联网的一些事-关注互联网产品管理,交流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心得
  在面试时,你可能会被经常问到“在未来5年,你想干什么?”,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在中国,答案一般可能会是Team leader,Manager,或是Architect,Specialist等,在中国,大家可能更多地觉得manager会是程序员的下一个目标,可是在国外,经理和程序员可能是两个不同的分支,Architect或Specialist 比经理来说更牛、代遇可能也更好,因为这些人的智商需要的更高.

分享成为高效程序员的7个重要习惯

- - 互联网分析
作为软件工程师,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是:稳定的薪水、参与好项目的机会、好工作的跳板或只是和其他程序师成为好基友. 这里的“高效”,我指的是按 时完符合要求的项目的能力. 经历过不少软件编写工作后,我相信以下实践会帮助你学会“高效”,同时提高专业声望、拉长职业寿命,和获得个人满足. 成为高效程序员的第一步是,保证时间的合理分配.

冯大辉的这十五年:一个非典型程序员的回想和思考

- - TECH2IPO创见
他是互联网圈子知名的技术专家,现在活跃于微博专职吐槽,并且在微信上希望用小道消息拯救中国的互联网. 他就是冯大辉( @Fenng),一个嬉笑怒骂、犀利、尖锐乃至幽默的男人,但是也许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过往和心路历程:. 大学进门就读生物学专业,却半路出家钻研编程技术,并自学成才;. 最初进入阿里巴巴时,他经历了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差点以为自己会猝死;.

正祥的淘宝海量数据库思考分享

- alex zhao - 淘宝核心系统团队博客
正祥(阳振坤老师)最近在个人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系列针对淘宝分布式数据服务系统思考性文章,特此分享. 淘宝海量数据库之一:来自业务的挑战. 淘宝海量数据库之二:一致性选择. 淘宝海量数据库之三:事务的ACID. 淘宝海量数据库之四:系统架构与跨表事务. 淘宝海量数据库之五:数据结构.

“正面管教”分享 -- 广州讲座引发的一个思考

- - 混血小美:耐心 毅力 爱
前天周六(10月13日),应广州少年宫的邀请,我做了一个半小时的“正面管教”讲座. 之后收到的反馈,突出一个问题:现场反应不够火爆. 参加了讲座的芷忻妈妈(微博: 芷忻有你一切很美) 告诉我 : “现场气氛有点沉闷,大家较拘谨. 所以我觉得人太多的场合,还是以讲为主. 你太多提问,现场反应冷淡,有点冷场.

陈吉平的职业生涯分享:兴趣与思考 成败之所系

- - 博客 - 伯乐在线
我的职业生涯之前传:游戏与逃课中的大学生活. 高考考的不好,学校上的当然也不好,1996年的9月,在郑州的一个三流本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而且学的专业是建筑工程. 因为大学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计算机,所以开始上计算机课程的时候,总觉得很神秘,但是神秘马上被枯燥所取代,看着满书的名字解释与字母就头晕.

工作多年的.NET程序员,是否建立了自己的开发知识库?分享制作电子书的经验

- L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经过多年的编程经验的积累,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都通过各种办法解决了. 无论是上网搜索,或是向同事寻求帮忙,在遇到问题时,都会把这个系列的问题的网页都保存起来,以便以后查找起来方便. 这样,随着时间的积累,知识库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如何整理这些文件,方便查找,一直是工作之外努力的方向. 曾经用EverNote建立各种知识库,如下图所示,定期抽出时间,在网上搜索,看到好的文章,都剪贴下来.

普通程序员、文艺程序员、2B程序员

- 可可 - 宇宙的心弦
希望能引起广大苦逼的正在学或者已经学过c++人的共鸣和会心一笑吧. 如何辨别自己在现实还是虚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