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文:船长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友善是待人接物的基本修养,独来独往则是个人的社交选择。这个选择不见得多么正确,但至少不是错误的。
今天不聊拖延了,讲一个我读书时候的故事:我刚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校内组织叫做统筹办公室,选人标准挺高,新生参与面试近千人,要过七轮面试,只选十个人。
误打误撞我成了其中之一。进去后发现这个地方藏龙卧虎,个个都是精英,其中好几个听说还都很有背景,我们互称“同事”。期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今天我择其一来讲。
其中有一个叫子阳,他不是正常途径进来的,据说开学是父亲和校长一起送过来的。家里做生意,人长得又高又帅,笑起来很好看。他特别会来事,人缘广,做事情沉稳持重,能力很强,非常受学校领导和合作机构的喜欢,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我们小圈子中的领袖。
我性格相对冷一些,偏学术范,做事看重结果,不太善于搞关系。我们同届的这十个人里面。我只比较欣赏两个人,小鹏和子阳。我们的关系走得比较近,除此之外,独来独往小鹏同样也是搞人际关系的好手。
和大家玩的比较开一次,我和小鹏在一起吃饭,聊起交朋友这件事情,小鹏说:“你人不错,就是有些冷,可以尝试着多和大家聊聊。”我颇不以为意的回答:“我需要的朋友不多,我更喜欢和认真生活的人打交道,不然也没什么意思。”他颇不认同我的做法反驳道:“朋友多了路好走,你需要融入。”
后来他幽幽的讲了一句话深深的触动了我:“不只是你,其实大家都挺喜欢子阳。” 我突然脖颈一紧,心想我和他们尚可的关系,到底是因为我优秀的足够让对方欣赏呢?还是他们有让所有人喜欢的本事,我只是没有被拒绝的一个呢?换句话说,我们相处的好,是否与我无关?仅仅是因为对方善于交际而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的友善呢?或者他们有一种让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和他们关系很好的本事。
想到这里我不禁背后一凉,出了一身冷汗,当然后来证明不是这样,我们还是因为彼此的闪光点相互吸引的。后来我深刻的借此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了我自己性格和社交上的一些问题。
子阳的包容心非常的强,能够接纳别人的缺点,这点我就很难做到。我发现一个人身上有懒惰,盲从,不真诚,视野狭窄等缺点之后,我就很难再接受他们。只是友善来往,保持距离我包容性比较差。有些缺点我是不能容忍的,我拒绝和这样的人走得太近。
但是在子阳那里这个标准就宽容的多,好像所有人都能成为“朋友”抑或子阳心中也有判断标准和喜恶,只是表现的足够成熟,没有那么憎恶分明,棱角毕现这点我很难做到。年少时甚至还以此自我标榜清高和桀骜,随着经历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发觉人都有缺点,包容和欣赏切实是一种美德。
一直到现在我仍旧在试图去包容和亲近总之,不管怎么讲孤独都不值得称赞我性格被动。刚认识的人,如果你不跟我讲话,我很少会主动跟你讲话。我并没有感觉社交是一件多么舒服的事情,我也不需要那么多朋友的环绕,我不认为这么做有多么不妥。
但是子阳就非常主动,也能够在很多场合下恰当的关怀大部分的人感受。比如聚会中有谁被冷落,他就会主动的去搭讪,照顾。很多场合有他在气氛总能好很多,我也曾在尴尬中被关怀过,确实心里会很感激这种友善,这是一个很大的能力,这也是他收获好感的重要的原因吧。
后来谈及此事,子阳自己讲,他更喜欢被人群环绕,他特别享受被人群簇拥的感觉。这也可能也是他这么去做的动力在这里需要引入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的一些区别内向型人格。 在陌生社交中会消耗能量,容易感觉疲劳和恐惧外向型人格,社交和簇拥是获取能量的一种方式,这种生活状态让他们感觉到舒服和安全。
对我来讲,陌生社交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甚至会对陌生的同性怀有莫名的敌意(攻击性,其他答案中有所提及)我还发现了社交中的另外一个规律:绝大多人是被动的,他们往往秉承“你不对我好,我凭什么对你好”这种态度。但是你主动以友善待之,他们亦能礼尚外来,一来二去也便能成为不错的朋友。
所以往往越主动,越主动示意友善和关怀的人,人缘会越好。同样与此伴随着的,社交所带来的负担也越沉重。我做了一些检讨,我关系好的朋友,大多数是因为他们主动示好,也就是关系建立更加依赖对方的主动。只有极少数人是因为我足够欣赏,由我主动建立的关系。
如果你也是这样,就需要反思一下: 自己是不是被其他人的友善所绑架,而裹挟进他们社交圈子。如果是这种关系,被动建立的友谊圈子,往往是他需要你更多一些,你是一个付出者。
这一点我在其他话题中展开谈还有一个规律:友善并不能够让你成为圈子的核心,决定你的社交地位的仍旧是你在现实中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只有友善而没有实力往往会成为被群体消费和支配的对象。你的优秀和强大,不仅能震慑那些只知一味索取的人(他们更喜欢欺负弱者),也能让你的帮助显得更加稀有和珍贵。
最后了说了这么多,我来整理一下我的思考:社交能力强是优点,独来独往也不是缺点,这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而已。或者说我们能量获取方式不同,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志同道合并感到安全的社交圈子,这能让我们生活好过很多。
没有朋友是可耻的(谁你都瞧不上眼,问题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朋友是化解孤独的一种方式,但是学会和孤独相处,能让我们更加强大。叔本华说: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多,别人能够给予他的也就越少。大多数人是普通的,择友的标准不能太高,也没有必要太高。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个体,能让我们有收获和感悟,过高的标准往往就意味着自我封闭大多数人是被动的。
你主动的以友善示人,大多数人也会以友善示你。没有人是成群结队走向成功的,试图脱离现状的人往往是孤独的,而孤独能让他们成长。社交的本质来源于需求互换,彼此能提供对方想要的东西,不管是感情、经验、经历、见识还是资本、人脉、视野。
单纯为了社交而社交,硬生生的挤入高阶层圈子,除了学会谄媚,很难得到更深刻的东西。基于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圈子,是我们深刻接触不同阶层人的很好的渠道。 你在一个社交圈子里的地位,更取决于你的实际能力和资源,而不主要是社交技巧更优秀的地方。有更优秀的圈子,你看不上你身边的朋友而选择孤独,那么在不停前进的路上,你会碰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暂时没有遇到,可能是你所处的层次还没有到。
我们没有必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更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合群而强迫自己去融入哪个圈子是没有意义的。还是那句话:从来没有人会成群结队走向成功。这一切取决于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并在努力的去实现。前进的步伐如果有问题,谈方向就失去了意义。
微信咨询:adonchuanzhang 备注:壹心理读者
责任编辑:小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