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评论区有知友质疑我的结论,并提出发展心理学界的刘教授曾在讲座上指出家长说叠词对小孩语言发展没有利处。我特地向刘希平教授求证,刘教授回复:
“儿童说叠词,不说成熟的语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家长所说的非叠词式的表达,而是他们的发音器官发育的局限。
他们对非叠词的发音能力有限,
不得不用叠词表达他们的想法。(当然,同时也可能他们对非叠词的记忆还没有那么精细。)
因此,
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故意利用叠词。一旦利用叠词,就剥夺了孩子学习非叠词表达的机会。
而儿童自身使用叠词,我不觉得会对他们语言的发展有什么破坏作用。”
刘教授的观点和我的观点并不矛盾,我只是从另一个方面解读“儿童喜欢说叠词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题主提出的问题。刘老师也并没有说父母使用叠词就影响了孩子语言的发展,而是说父母过多的使用叠词,会剥夺孩子学习非叠词(也就是正常的、自然的语言)的机会。---这一点我也赞同,但是孩子所接触的语言何其之多,父母只是他们认识语言世界中的一部分,父母也不可能从头到尾都说叠词,语言中的很多成分是不可能用叠词表述。再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贫乏论”,儿童即便接触有限的语言材料,也能生成无限多的语言,叠词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
截止目前为止,刘教授也并没有认为儿童说叠词有坏处需要阻止,我也并没有说父母说叠词一定有好处。
其实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父母说什么(除了打击、打压、粗鲁、训斥等恶语),怎么说,说多少,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好处和坏处都微乎其微。任何一个儿童在5岁左右都能成为一种语言也就是母语的精通者。各位父母大可不必过于谨慎,育儿砖家也不必知道一点知识就大放厥词、耸人听闻。
原文:
谢
@小葵邀,这道题目放了很久,不过一直在脑子里。最近又读了一些东西,恰好有启发。看到有些回答提到一些
“育儿砖家”阻止父母和婴儿说叠词,或者认为这是影响语言发展的行为--
-这是完全错误的!还有人认为婴儿说叠词全因为是父母教的,我也不敢苟同。 底下很多回答都有道理,我也点了赞,我来补充大家可能忽略的几点内容。
语言学中有
韵律词的概念,所谓韵律词,就是节律驱动的、在口语表达中稳定出现的词素组合,这个词素组合一般只具有一个重音。在自然口语产出的汉语韵律词中,有一条原则:
“二常见,三可容,一四受限”。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汉语口语表达中,两个音节的韵律词最常见,三个音节的也有(大多包含轻声或者儿化音),但是,一个音节和四个音节的就非常少见。
比如,我来给大家切分一个句子的韵律模式,韵律词之间用“/”切分:
“我来/给大家/切分/一个/句子的/韵律/模式。”
"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
在汉语中,双音节词本身就是最多的,而
双音节韵律词也是最多的。有了这样的知识,我们回到婴儿为什么说叠词这个问题上来。首先,婴儿从出生开始,就“陷入”了中文的环境中,中文的这种双音节韵律词为主的音韵模式开始塑造婴儿们的听力和大脑,对于婴儿们来说,尽管这种语言他们听不懂、也不会说,但是大脑在感知着语言中的音节和韵律,所谓的节奏和拍子。就像我们听一首曲子,听多了也能哼哼。
动次打次动次打次(中文的一板一眼),而不是咚咚咚咚(法语的山东大板)。也不是动次次动次动次动次次(并不知道这是哪个语言的鬼)。
于是,当婴儿们开口说话,而又受限于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音节很少时,他们自然而然的就用重叠的方式补齐了韵律上的缺口。
这种方式,我们成年人也在用,比如,两点五分,两点零五,两点十五,两点五(咦?)
还有:
英文可以说:I'm eating. I'm walking.
可中文只能说:我在吃
饭,我在走
路。
只能说,婴儿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多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
青格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上小学前孩子该不该跟家长分房睡?
怎样教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