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的最终,不过是在交智商税

标签: jianshu | 发表时间:2017-05-03 08:00 | 作者:
出处:http://itindex.net/admin/pagedetail

图片发自简书App

《极简》这本书的作者是乔舒亚.贝克尔,他是一个消费主义的反对者,极简主义生活的提倡着。

如今极简这个词很多都不陌生,"断舍离"这三个字也被众人所知,此类书籍、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在我看来,是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主义"这种心理的准确分析。

网络上一直有两个很火爆的问题,一个是:你买过最成功的东西是什么?

另一个:你买过最后悔的东西是什么?

有趣的是,亚马逊的kindle在这两个排行榜中都名列前茅,它被很多人评价为最成功的物品,又被不少人评为买过最后悔的物品,甚至,我甚至都怀疑做出这两种回答的是同一波人。

生活中不止kindle,许多物品我们买的时候都觉得无比成功,待到过一段时间,都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记得有次去上海玩,遇到一个多年不见的同学,刚到他租的房子没一会,他就给我展示自己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印象很深的就是他有两台电脑,一个笔记本,一台台式,还都是苹果的,加起来近了2W块。展示完,我就问他,这笔记本你平时用吗。

他毫不犹豫的说:"用个毛,我是写程序的,台式明显比笔记本好用,买这东西除了看和在你面前装逼,就没什么作用了,还有这台式,我平时根本不玩大型游戏,要那配置也是完全浪费。"

我相信在我们生活中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不少东西买回来,除了压箱底和向朋友展示基本没太大作用,而且这些东西的价格都不便宜。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去买这些东西呢?

根据马斯洛理论,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父母一辈喜欢囤积东西,是因为他们经历过饥荒的年代,他们意识中一直有对生存的恐惧,总想着留着所有东西,说不定哪天就会用到,因此东西越积越多。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只要是个人稍微勤奋点,生存都不是问题,囤积那么多的东西真有必要吗?

答案毋庸置疑是没有。

买买买的本质是因为社交需求,科技发展,让大多人摆脱了生存需求,年轻人也不必过早忧虑安全需求,人就进入第三阶段——社交需求。

社交需求是人和人打交道,人与人相交都想赢得认同、尊重,在交往中占据优势。这其中必然会牵扯到物质比较,这个过程中物质比较"输"的一方会觉得羞耻。我们古话讲"知耻而后勇",因此一定要拥有更好的物质比过别人才行。

就好比看一部最新电影,你正给人谈的眉飞色舞,忽然有个家伙说她/他早看过了。然后呢?下次刚出新电影,你为了比过他,立马去看,她/他也如此,你们这次交手,又是不分胜负,还弄的你们都很气愤,甚至最后两人绝交。买东西也是一样,你有多少次是看着别人拥有,不想被比下去才买的?

虚荣、嫉妒、忧虑……等等一切影响幸福负面因素就在人与人的社交中产生。这些可以统称为"需求",有了需求,必然就会有满足你需求的东西出现。

各个产品的制造商,广告商都是心理学的牛人,更是知识储备过硬的专家。他们利用人的这种社交需求心理,制造出一件件看似"高逼格"产品,再通过广告,让你觉得这些都是你的必需品。

他们用进口化妆品、进口奶粉、打折、超实惠这种广告语来刺激着你的消费需求,让你产生购买的欲望。

实际上这些真的是生活必需品吗?

毫无疑问,买买买的最终结局,大部分都是交智商税。这些都是广告商和制造商,他们利用信息的不对等性和人的社交需求的心理,做出的稀缺假象。

很多人往往都觉得自己很睿智,没有被广告诱导,这说明不了你聪明,这只能说明广告商越成功。

简单的就像饥饿营销的方法,复杂点的就如商场布置,更是穷尽心思。商场主食一般都在入口的对角线,当你进入时,必然要穿越整个商场;最贵重的产品,往往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甚至在这些地方的地面都有一定坡度,来延长你的存留时间,这些费尽心思的方法数不胜数……

再如,这种广告语《不要让这座城市就住你的青春,却留不住你》、《我最害怕读书的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即使你把这两篇文章全看完,你也发现不了前一个是卖房子的广告,后一个是卖书的广告。

再如,中国某学生用娃哈哈矿泉水做出韩国天价护肤品的效果,而且经过分析两者效果真差不多,唯一区别一个一百多块,一个只用两块钱。

看到这里,你肯定记住了娃哈哈矿泉水和想看上边两篇文章,那么,你就落入我这个广告的陷阱。当然,这里只是开个玩笑。

《极简》这本书中对"消费主义"心理的分析的确精彩,可以说是本书最值得看的部分。

消费主义提倡的是"消费主义=幸福",而极简主义者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消费主义不等于幸福。

在我们消费时,智商税是必须交的税,也不必羞愧,只是别滥交。最起码交了智商税你得感觉到快乐。引用书中一句精彩的话

购买是给你带来自由,而不是带来负担,比如房贷。

如果你严重拥有这种"消费=幸福"的心理,你的确该看下《极简》这本书。看看极简主义的生活,试着将你认为的"必需品"一点一点清理出去。

这本书中不仅给了清理方式,还给了清理渠道,比如最好的就是做慈善。别以为做慈善是有钱人的专利,现在,各大城市都有为贫困地区捐衣、捐物的服务站,精简出去的东西可以捐出去,还能帮你赢得一个慈善家的美名。

《极简》这本书讲了什么是极简,怎么极简,无论他写的如何精彩,这些都只是过程,最终的目的是极简带来的好处。

极简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少做无用功,把时间用在有用的地方。

如果坚持极简主义,随着物品和物品需求减少,我们购物和维护物品的时间会相应减少,为了购买物品工作的时间也会减少,与此同时,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增多。

就像精简衣服鞋子,你会减少逛淘宝的时间;精简了房子、车子等奢侈品的压力,你会减少更多的工作时间。你会空余出更多的时间去陪父母、陪孩子、陪亲近的人,最重要的是陪自己。

这也是极简的本质所在,把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才是人生的追求。而不是极简出来的时间,无所事事,无病呻吟。

最后,客观来讲,《极简》这本书本质上还是写给消费主义者的书,而且是拥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作者也是针对美国。

实际上,在国内大多人根本都没达到需要极简的地步。他们拥有大量自由的时间,却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支配。

反而是消费主义的观念,消费主义=物质的观念,能让他们进步。

借用别人的一句话:大多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到拼运气的地步。

这里我想说的是:大多人拥有物质之少,根本每到极简的条件,还是好好努力,好好奋斗,先成为一个消费主义者。

相关 [买的 智商] 推荐:

买买买的最终,不过是在交智商税

- - IT瘾-jianshu
《极简》这本书的作者是乔舒亚.贝克尔,他是一个消费主义的反对者,极简主义生活的提倡着. 如今极简这个词很多都不陌生,"断舍离"这三个字也被众人所知,此类书籍、文章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这本书之所以如此畅销,在我看来,是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消费主义"这种心理的准确分析. 网络上一直有两个很火爆的问题,一个是:你买过最成功的东西是什么.

儿子的智商妈决定?

- 飞 - 科学松鼠会
网上一度盛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母亲对孩子的智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听到的一个版本是:“决定智商的八对基因全部都是位于 X 染色体上面,然后男生是 XY, X 是来自母亲,Y是来自父亲. 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 听到这个,我老公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们儿子岂不是要被毁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表格(数据取自[1]).

读写困难无关于智商

- SHENGMING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译者 chunfengqiushui. 将近5—10%的美国儿童被诊断为读写困难者.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标签经常被贴到那些聪明的孩子身上,尽管他们有些口齿不清,但是他们努力进行阅读——简而言之,他们的智商很高但读写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那些智商较低的孩子的阅读困难问题通常被认为是他们一般认知局限的副产品,而不是阅读障碍.

智商并非一成不变

- Aaron Xu - 果壳网 guokr.com - 果壳网
作者:Argus 一项研究表明智商并非一成不变,在少年时代,智商可能会随着大脑的改变一起发生巨大的变化. 对于这个研究结果,一些科学家表示,智商评测业务一直建立在智商会在人生早年固定下来这一理论之上,而现在的这个研究表明青年时期智商可能会发生较大的改变. 10月19日发表于《自然》的这项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苏·拉姆斯登(Sue Ramsden)招募了33名12-16岁学生,于2004年测试了他们的智商,又在3-4年后再次测试并配合脑部磁共振成像分析.

五大悖论,挑战智商极限

- - 左岸读书_blog
NO.1——说谎者悖论(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孟德所创的四个悖论之一. 具体为:他说:“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 如果他说的是实话,那么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而伊壁孟德是克里特人,他必然说了假话. 如果他确实撒了谎,那么克里特人就都不是说谎的人,因而伊壁孟德也必然说了真话.

10项活动提高孩子智商

- Tom - 译言-每日精品译文推荐
Scientists often cite the first ten years of a child'slife a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Everything at this time iscritical to improving the "wiring" of a person's brain.

盲盒是变相赌博OR智商税?

- - 标点符
盲盒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内容的盒子,其内部放置着不同的物品,消费者凭运气抽中商品. 小小的盒子里装着不同样式的玩偶,在拆封之前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正是这种随机化的体验,让用户欲罢不能. 盲盒营销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末期的日本,其“前身”是日本百货公司在新年期间用来促销的福袋,福袋促销的方式通常用来作为商品尾货处理,用户既能获得趣味性体验,商家也可以成功清理库存.

莫把智商鉴定贴当成技术贴

- hahahaha哈 - cnBeta.com精彩优秀评论
来自北京市的匿名人士对新闻:《记者验证网传“技术帖”:异想天开》的评论.

[涛声中国] 中国在走向低智商社会吗?

- Xiaoxi - 华尔街日报-特写
前些日子,日本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某些国人的敏感神经. 根据网上的援引,大前研一如是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遍街按摩店而书店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后来有人出来辟谣,说其实这本书根本是在讲日本,有关中国的说法只是网上的移花接木。不过,我们不能不对这个话题重视起来,探讨一下中国是否有走向低智商社会的倾向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