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讨论:互联网真的完蛋了吗

标签: 互联网 | 发表时间:2017-08-04 23:40 | 作者:
出处:http://mp.weixin.qq.com

我花了很多篇幅讨论吃什么,如何去吃;看什么,如何去看;以及读什么和如何去读。所有这一切都是枝节问题---记得我好像曾经说过,在我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全部精力去讨论什么事情之前,需要我们先明确大前提。哪怕是吃吃喝喝这样的事情,同样有一个严肃的大前提:我们怎么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悲观的,认为世界在趋向于紧缩和衰减,那么吃吃喝喝就没有多少讨论的空间了。所以,讨论吃吃喝喝的大前提是认为世界依然是丰饶的,而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沉寂已久的霍炬老师今天发布了一篇文章:《互联网完蛋了,已经》,认为我和他曾经熟悉的那个互联网世界正在飞快地消失,一个和创建互联网的先辈们的初衷完全相反的互联网世界正在形成。因此,他在文章中非常隐晦地指出了去中心化网络的必要性,甚至在留言里已经打开了一扇迁徙的小门。



这篇文章很长,我个人简单归纳一下,它主要谈了互联网世界在不到十年间的几大显著变化:



1、用户的选择权减少了。在个人电脑时代,每个人都拥有成千上网的网站可以访问。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当人们在手机上访问互联网的时候,整个网络世界被压缩坍塌为非常有限的几个App;

2、用户的个人权利减少了。当超级App公司和超级平台公司出现之后,用户对于数字资产的控制力大幅下降,用户对于个人的隐私的控制力大幅下降。大公司变得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更有权力,也更热衷于控制用户;

3、用户和资本都在鼓励互联网公司兼并,形成行业内的寡头。作为获得服务的交换,用户主动交出了自己的个人数据,从而永久地被囚禁在了自己打造的牢笼内---那些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巨无霸互联网公司。



我基本同意以上霍炬的观点。但是,我和他最大的分歧在于我认为整个互联网的中心化依然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他则不认同这一点。



通过这些年我对互联网有限的观察,我认为无论如何判定互联网的变化方向,人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尽管在最早的时候发明和设计互联网的早期前辈有自己的初衷,但互联网本身依然在不断变化和发育,最终结果很可能和当初理想化的初衷相去甚远,甚至是背道而驰。如果把互联网比作一种生物的话,它在不断观察人类现实世界,努力进化出一种人类社会无法轻易摆脱的形态,从而可以永续生存下去。



因此,互联网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信息的传递的问题。但是随着互联网人不断的尝试和创造,互联网“发现”关于信息传递的新知识:单独的信息毫无任何意义,没有人的接收、解读、阐释、传播,信息就只是木石瓦块而已。信息一定依附于人类本身,天然的路径就是沿着人际关系网传播。无非是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里,通过人际关系网的传播速度和效率不高。一旦移动互联网极大改善这个问题之后,人们就不再去门户网站了。原因不是门户网站的信息广播模式出了任何问题,而是通过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更符合人们的天性,人们更为乐意去使用。



第二个发现是人们只对和自身有关的信息最有兴趣。这一点导致所有成功的社交网络都基于熟人网络,人们的确有认识陌生人的需求,但归根到底,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愿意跟熟人在一起。张小龙曾经总结过这种现象,他说在一个熟人社交网络里,哪怕总共只有两个人,只要这两个人彼此非常熟悉,他们就可以在这个网络里一对一持续聊下去。反之,哪怕是拥有一百万用户的网络社区里,只要他们彼此都是陌生人,维系用户对于社区的兴趣就不得不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把陌生人变成熟人,并且把熟人拖到熟人的社交圈子里去。在私人社交圈子里没有任何位置的人,简单说,就是根本不存在的人。



基于这两点,互联网演进出了类似Whatsapp、微信、Facebook这样的社交巨无霸。而一旦熟人关系网建成,用户就难于脱离。于是,在巨无霸的阴影之下很难生长出任何小树。对于小树而言,如果不能提供某种新鲜形态的社交方式,而且赌这种新方式会在未来成为社会主流社交方式,那么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这个过程不是由法律、行政命令或者宣传机构引导而达成的。而是一代代互联网从业者反复尝试,最终探索出来的道路。这是技术演进的结果,创新总是会沿着突破压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对于互联网而言,压力最小的方向就是模拟人类社会。



即便在互联网的洪荒时代,当用户的计算机和任何一台服务器握手,或者登陆任何一个BBS,他唯一确定的IP地址就如同现实世界一样,使得他可以被管理被追踪。当一家公司在自己的服务器集群上提供某种特定的互联网服务的时候,它的访问权限、它的数据库也再一次构成了自己的城垣,形成了某种虚拟的城堡。因此,互联网公司一方面发展为跨越国境的超级存在,对所有用户和用户数据拥有无上的权力,另一方面因为自身的物理存在而服从某一国家治下的一间普通公司。不独如此,接入权作为一种权力,一定会遭到人为干预。网络世界的黄金时代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往昔的荣光让人缅怀,只不过是因为当时互联网世界太小,对现实生活的涉入太浅,还没有触碰到世俗国家的权柄。



如果我们仔细考虑一下接入权的问题,就会立即引导我们问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在互联网设计之初,没有从技术性的角度对这个问题加以预防和解决?今天回过头去再看,一个确保每个人都有接入权的互联网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那么,为什么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十数台根服务器为所有网站发放门牌号码?也许一次简单袭击就可以让整个互联网世界从此陷入瘫痪?或者我要问一个更为尴尬的问题:互联网世界什么时候呈现过非中心化的趋势过?



这当然是一个技术问题。



从更为久远的历史角度分析,互联网世界的中心化恰恰是在所谓的初衷里就已经埋下了种子。早期的互联网人并没有谋求改变人类社会,或者在人类社会之外提供一种全新形态的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当年的确存在这样的人,但是很快就被斥之以网络乌托邦主义者。如今重新再看乌托邦这个字眼,其实大概它才是从根源上能够改变今天一切的核心秘密。建立一个网络上的乌托邦看起来非常愚蠢,但是如果它就是互联网的初心的话,那么在这几十年间,根据这个理念会有无数人做出无数尝试。在最早的最早,人们就接受了互联网世界不是现实世界的增强或者复刻,那么就有可能真的发展出完全不同的形态和规则来。而这种新形态和新规则,重新定义了一种新的人类组织形态,它有现实世界里没有的东西,因此它拥有了独立的价值。



遗憾的是,人们已经永久性地错过了这一个关口。回想起来,人类好像在登月计划、深海探测、星球大战计划中消耗完了所有的雄心和抱负,以至于让网络世界仅止于成为提升现实世界效率的工具。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网络是一种工具的论调逐渐占据上风,成为整个世界的共识。既然如此,那么网络世界逐渐模拟现实世界,变得难于区分界线,最终彻底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也就是一种必然。既然没有无国界的公司,也就不会存在没有边界的互联网。当人们如此认识世界的时候,他们也就如此创造。互联网世界太急于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最终就真的成为了这个世界的数字殖民地。现实世界里有的一切,这里同样都有。



网络世界本来可能不是这样的,有时候,你不能太相信一个工程师。他知道如何达成,但真的不知道要去哪里。



题图摄影:Michael Gaida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相关 [互联网] 推荐: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

- 可可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从名词上看,移动互联网似乎就是互联网加上一个移动. 但移动互联网远不是“移动的互联网”那么简单. 它的本质——网络部分,就和互联网大不相同;而它的表现——移动部分,也正因为移动,造就了很多和互联网相当不一样的商业机会. 而更重要也是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的是,它可能会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信息处理习惯. 从网络部分而言,我们都知道,理论上互联网是没有拥有者的.

重新索引互联网

- keso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中美互联网差异

- leeking001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在互联网以指数的速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那么,这两个打过在互联网方面有什 么差异呢. 我们从下面一系列与互联网相关的参数来比较两个国家,比如:互联网用户数量,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连接的速度,域名数量,受欢迎的网站,网页浏 览器,操作系统等等. 十年前,美国是世界上的互联网头号大国,而现在很明显已经不是,取而代之的是中国.

重新索引互联网

- Ray - 最新文章 - UCD大社区
重新索引互联网 Facebook 雇佣公关抹黑 Google 的过程已经水落石出. 问题是: Google 那么多产品, Facebook 为何对 Social Circle 这么敏感. Google 号称自己的使命是“索引互联网”. 这件事的难点并非派出多少爬虫,而是对收集来的海量内容做排序:怎样让真正重要的网页,的排到 Google 搜索结果的前面来.

互联网七巧板

- Ray ma - 云科技
话说天下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大半年前在一辆宝马车里,一互联网大佬爆料说“百度可能收购新浪,肯定在谈”. 半个月前又开始传,百度高管去硅谷跟Facebook谈合资了. 前天又听到,搜狐可能和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合资做微博. 互联网的谣言和互联网的股价一样,起起伏伏. 不过,本文主题不是关于百度或者搜狐或者新浪,而是关于合资.

被选择的互联网

- Jacqueline - 月光博客
  连线杂志的那篇《互联网死了》确实震动业界,而现在,百度的框计算似乎正在验证他的话. 无论是高兴也好,无论是哀嚎也罢,百度的框计算终究给最终用户带来了一些实际的东西. 他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搜索的认知. 而百度这类似的行为,正成为互联网的一种趋势. 可以说,商业化的大潮,正在人为的割裂互联网,让他的边界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的锤子(三)

- 盛开 - 月光博客
  对微博的讨论思路仍将从信息的获取和发布两个方面结合微博的特征来讨论,这将是我们的思维定势.   2006年twitter诞生,在blog之后,在rss,digg,youtube之后. 在这些应用出现之后,网民创造的信息内容与日俱增,对新闻资讯,博文的评论散落在网络的各个角落. Twitter生逢其时,将网民集合在一个平台上,最初将这一优势显现出来的是对突发新闻的报道,在现场的网民发布现场图片信息,通过twitter直接将图片传送给其他网民,经过转发评论,现场的新闻图片传播到整个twitter平台上,实现即时广泛的传播.

Facebook = 未来的互联网?

- iamsure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或许现在许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还会认为是危言耸听,可这一天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社交网络可能就是未来互联网的代名词.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依然增长迅猛,但从以下三组数据我们发现,互联网的增长重心在向特定方向聚集. 线上视频保持着爆炸性增长,每年用户使用增长率 45%. 移动设备用户上网使用时间较去年增长了28%,其中智能手机用户上网使用时间翻倍.

关于物的互联网

- 瑾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2008 年,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数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互联网相连的物品数量更是急速上涨,Cisco 的一副信息图展示了与互联网关联的物品之增长. 到 2020 年,连接到互联网的物品数量将达到 500 亿. 这些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和平板,它们可以是任何东西. 荷兰一家初创公司 Sparked 在奶牛的身上使用无线感应器.

Google在移动互联网

- alex zhao - 白鸦,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知乎上有个问题:在移动互联网竞争中,Google 最有利且可实现的位置在哪里. Google手里其实有三柄利剑:. Android,这个是后面两点的基础,不是说没有OS后面两个就跑不起来,而是说了这个后面两个以及更多的Google应用才有更舒适的土壤. Android,已经很像PC时代的window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