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问认真答。这个问题没有大多数答主想得那么简单的。
先说一说现在的总体状况:国务院直接或通过国资委、银监会等间接管了100多家央企,这些基本上就是题主所说的“巨型国企”了。其中国资委的前53家和四大行,正职(董事长、总经理、书记)副部级(或正部级),副职(党组成员)相应降半级,但是归中组部管理;后边的一把手为正厅级。下边的子公司领导也以此类推。但是,按照惯例,这不是正式的行政级别,国家没有相应的待遇,只在两个情况下有用:一是升迁的时候,二是违纪的时候。而除非当上一把手,否则外调的机会很有限。所以央企高管的地位有点尴尬(为什么说这些呢?去年党校一位理论权威说央企还该降薪,因为级别本身是一种激励。由此可见,他的观点非常非常不靠谱)。
世界500强,这些企业大多榜上有名,没上榜都不好意思说出来。这些国企有一些是垄断或寡头,比如三桶油;有一些还真不是垄断的,比如华润,原来是商务部驻港的买手,97年之后彻底丧失了垄断地位,真是靠自己生存下来的,竞争力确实强;还有一些,难说,比如四大行,民营银行发展得也很快,但是跟四大行还是差了很远。所以国企的竞争力差别也很大。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银行贷款时,国企贷款相对容易很多,近乎有求必应。这是国企较之民企最大的优势。不过即使这样,也有一些企业资金链搞断裂了,也是厉害。这是国企的一个基本状况。
过去几年大家骂国企骂得比较多,比如张维迎老师就是国企的职业黑,整天攻击国企垄断。首先,巨型国企不一定都是垄断的,即使是垄断或近乎垄断的,与垄断相伴的,也是非常沉重的负担。国务院可以直接从央企要钱的,不用走程序,只需要一纸行政命令。现在一带一路是这样,以后社保基金的缺口可能国企也要负担相当大的一部分,已经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了。说不定以后诸位的养老金都是国企的钱。试问西方国家的企业哪见过这个阵势?
国企的薪酬控制得很严格,下属子公司会有高薪的,高层和基层的工资,与国际上其他世界五百强相比,虽然有福利吧,当然,有人说,5000万和央企高管的职位,你选哪个?这个个人追求不同,真不好说。反正这几年降薪,有从央企跳槽去民企的高管,就为了一年两百多万的年薪。要说央企垄断,国进民退,那也不过是国家的大钱耙子,给高管、职工带不来半毛钱额外好处。
再说一说国企的演变历程:想深入了解国企前世今生的可以看保尔森的《与中国打交道》。保尔森在高盛的时候做过多家国企的上市,研究过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是总体情况还是有很多相似点的。
这些企业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第一,资产规模非常庞大;第二,往往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AER上有一篇文章,好像是13年发的,叫Growing like China,讲的就是这件事:国企规模大,但是增长速度远不如民企快。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增长,民企的作用远大于国企。
资产规模大,这就不用说了,比如中国电信、中石油,九十年代之前都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或者干脆是国家部委,最后慢慢改制成了企业。
但是,这些企业又有非常多的非经营目的的功能,比如中石油,九十年代的时候办了许多幼儿园、疗养院,也就是“企业办社会”,严重拖累了企业运行。银行系统的主要问题是超级多的坏账。总之,这里边的问题盘根错节,非常复杂。
保尔森就明确要求,要把非经营的功能和坏账从上市公司当中剥离出来,防止影响到企业经营,损害投资者利益,把优质资产拿到香港上市(有一位答主提到了“双轨制”,这个思路很可能起源于这里,待考)。但是就是这样他还不放心,因为中国毕竟政治高于一切,这两块怎么可能分得那么明白呢?
做工商银行香港上市的时候,保尔森就为坏账发愁。他左思右想了好几天,最后想通了:工行每天都在吸收源源不断的存款,只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发展,工行的前景就是可期的。投资工行实际上不是投资这家银行本身,而是购买了中国的未来!
看看人家保尔森的政治觉悟!他是真正看透了国企的本质了,不得不服。
九十年代,朱总理在国企改革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国企发生了一些变化,又不完全和保尔森描述的一样。最关键的是两招:第一,拆,形成双寡头竞争的局面,这样就会造成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微观环境,比如三桶油、南北车、电信联通移动;第二,通过海外上市等手段,引进西方的会计制度和经营管理模式,现在国企董事长、总经理、书记三个人级别是一样的,但董事长的地位其实是高于其他两者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的基本架构还是有的。国企的发展主要应归功于这两个战略。现在国企又开始合并了,这是“走出去”所需要的。这个政策的最后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ps.最后安利一下《与中国打交道》(Dealing with China),干货多,八卦也多,非常好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
长孙刚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5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国真的有很多穷人吗?
我国国有企业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