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商会: 营商环境已明显改善 日企正涌入中国养老产业
9月16日,中国日本商会在北京发布《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年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受中美贸易摩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在华日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期待中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提高商业可预见性。
中国日本商会会长、丸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川良典指出,新冠疫情对在华日资企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日资相关机构在今年4、5月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日资企业已全面实现复工,但由于中国国内需求恢复缓慢以及海外需求有所减少,如何提高产能利用率成为了困扰企业的一个难题。
谈到近期中国经济的恢复情况,小川良典认为,不同行业的情况有所不同:一方面,由于日本、美国等中国主要出口市场依然遭受疫情影响,出口企业还没完全走出困境;但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正常,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企业在过去三个月中生产和销售都已大幅好转,特别是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业绩大幅上涨,不过,个人消费和服务市场还没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华东地区日商俱乐部恳谈会于6月至7月针对会员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有半数以上的企业预计今年的利润同比下降将会超过10%,其中约三成企业认为利润降幅将会超过21%。从生产经营回归正轨的时间来看,近八成的企业认为要到2021年以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上述调查显示,超七成的企业对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持肯定态度。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希望中日间尽快恢复正常的人员往来,同时希望加紧解决签证及居留许可证失效的问题。堂之上武夫透露,中日两国政府正在研究开辟人员往来“快捷通道”。
除了新冠疫情,硝烟弥漫的中美贸易战也增加了不确定性。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日经贸关系受到很大冲击,双边贸易和投资双双出现负增长。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兼调查委员长堂之上武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中美贸易摩擦从相互施加关税开始,随后不断升级,如今已经蔓延到技术等领域,这让日本企业很难制定自己的市场计划,尤其担心关税将增加到什么程度为止。”
尽管如此,在华日资企业对投资中国市场依然保持较强的信心。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2019年8-9月针对在华日资企业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今后1-2年业务发展的方向,回答“扩大”的企业比例为43.2%,同比减少5.5个百分点;而回答“维持现状”的企业比例为50.6%,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仅有6.3%的企业选择缩小规模或转移、撤离中国,同比减少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各国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日资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我们期待中国的营商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可预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川良典表示,日资企业希望今年成为中国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确保公平性、提高透明度。他还特别提到了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外商投资法》,“该法将给在华开展业务的日资企业带来巨大影响,期待按照条文规定内容切实执法,使中国市场得到进一步开放”。
超半数日企无计划改变在华业务规模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日本政府4月宣布,为希望将生产迁回日本的公司提供约20亿美元的专项拨款,另外为希望将生产迁至东南亚地区的公司提供2亿日元拨款。近段时间以来,日资企业是否会大规模撤出中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小川良典看来,日本政府并没有向民间企业施加压力的想法,各家都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自己做出是否调整产业链布局的决定。“根据我们的调查,超过半数的企业都没有计划改变现有在华规模,而且根据去年的另一项调查,只有9.2%的企业选择转移在华生产基地(包括已实施或计划实施)。我本人认为日本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不会有太大变动。”
小川良典指出,在有意“扩大”在华业务的企业中,排前两位的分别是“销售”(61.8%)、“生产(高附加值产品)”(38.2%)。随着中国的制造和消费升级,日资企业开始加强开发中国市场,以期提供优质的商品、技术和经验。
堂之上武夫补充道,日本政府的这一举措是为了帮助日本企业解决供应链过度集中的问题,不仅仅是面向在华日本企业,而是针对在全球的日本企业,其适用范围不仅包括将产业链迁回本土,也包括在其他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目的是提高日本产业链的稳定性。
由日本国际协力银行面向制造业进行的2019年度《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在“中期(今后3年左右)有潜力业务发展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此前已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中国退居第二位,榜首则由印度占据。
该报告认为,之所以形成这一局面,主要是由于中美摩擦升级以及经济减速而导致市场增长预期下滑、谨慎情绪正在全球蔓延所致。另一方面,报告指出,目前也有许多企业认为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市场依然不容小觑,他们将通过供应链重组以及其他相应措施来摆脱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推动在华业务的发展。
中国营商环境已明显改善
堂之上武夫称,日本企业在2019年白皮书中提出的多项建议已经被中国政府采纳,中国在完善营商环境方面已经“取得肉眼可见的进展”。比如,负面清单中的外商投资限制及禁止条款从2018年的48项减少到2019年的40项,在今年进一步减至33项。
另外,堂之上武夫补充道,中国还取消了外商独资建筑企业承揽业务范围的限制,放宽了证券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解禁了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境外游业务。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于2019年8月至9月进行的调查显示,针对“营商环境变化的应对措施”这一问题,选择“转移生产基地(包括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在华日企比例为9.2%,选择“更换供应商(包括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的比例为9.9%,均不足1成。
与此同时,日本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抱有更大期待。堂之上武夫指出,今年的白皮书建议的重点落在投资和技术标准及认证方面。在前一方面,随着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希望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在后一方面,希望在制定《网络安全法》相关细则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外资企业的意见。
“虽然有些对外资投资的限制已经从负面清单中移除,但有其他滞后的法律法规仍造成了限制。”他指出,网络音乐产品的传播就是一个例子,希望中国主管单位能够结合负面清单管理措施修订《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让外资企业也能够运营网络音乐服务。
(作者:郑青亭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 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