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业务与C端的4个区别

标签: 业界动态 1年 B端 C端 初级 | 发表时间:2021-04-05 14:15 | 作者:段琛
出处:http://www.woshipm.com

编辑导读:随着C端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企业将目光转向了B端业务。但是,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C端业务中的那些让职场人引以为豪的理论、方法,在B端业务中很难适用。它们的区别在哪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我们谈到B端业务,一开始就是为了和C端做区分的,尤其是互联网人士纷纷注目到传统的企业服务领域后。

原因很简单,两者的差异太大——C端业务中的那些让职场人引以为豪的理论、方法,在B端业务中很难适用。

为了能够继续互联网“短平快”的光辉奇迹,很多职场KOL纷纷搬运、创造各种专业词汇,如私域流量、RFM客户分析模型等,不过实践中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所以,我们在考虑B端业务的特性与指导工作的方法时,一定要时刻注意一个大背景:你的客户是一家企业,是一个组织——某个节点可以用C端打法,如获客,但通盘考虑时一定要兼顾各方才行。

关于和C端业务的区别,可以从以下4个角度来展开,对应地,每个角度都有运营工作的方法论。

一、交易主体的不同

第一节中已经阐述过,B端业务就是“向组织销售商品来盈利的事务”。

很多人下意识觉得“组织”就是企业,但实际上应该是“组织包含企业”,因为还有政府、军队、公检法、学校、医院、交通设施、水电网气等非盈利机构。

这里面最大的差异,就是“盈利是不是作为第一目标”。

如果是的话,我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肯定要重点考虑“增加收益”的属性;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要重点考虑“提升效率”,或“降低成本”的属性。

关于B端的交易主体,还需要把“个体户”拿出来分析下,因为个体户有大有小,兼具B端、C端的特性。

比如街边的烧烤店,生意一般的,两三个人就能撑得起来,有什么业务、推广的话,直接和老板谈就可以——在获客环节可以套用C端的运营思路;生意好、规模大的话,就得雇一些人来帮忙,有负责采购的,有负责后厨的,也有负责跑堂收银的,做收银系统、餐具清洗、物料配送的B端业务人员,就不止是跟老板谈了——具体的用户分析、培育上就需要B端的运营思路。

总之, To C就是面对老板1个人,To B就是面对不止老板1个人。

在“交易主体”这个角度下,除了考虑对方是几个角色以外,还要清楚对方的消费逻辑。

C端业务中,因为买家是个体,无论是给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做决策的时候都很快——冲动型消费很容易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用各种促销、关联推荐的方式来引流、做转化。

当然,买车、买房是另外一回事,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周转,肯定是要多考虑一些。像买房这个事,有的人就是以投资理财的思维来想问题,这两样不继续讨论。

B端业务中,因为买家是个组织,在考虑具体的使用场景、投资收益、业务调整时,要权衡的利益方比较多,是典型的理智型消费。

一般B端的客户里,可以分为使用的人、管事的人、掏钱的人。使用的人想省事,管事的人想看业绩做汇报,掏钱的人想少花钱+多挣钱——大家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消费逻辑也不同。

尽管最后都是听老板的,但摆平各方诉求,的确是业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点——参与决策的人一多,变数就多。

二、交易周期的不同

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区别: C端业务交易周期短,B端业务交易周期长。

“交易周期”的概念,大家在平时不一定注意,但是涉及到业务,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指买卖双方从首次接触到交易谈判,再到完成打款的整个时间段。

这里有个细节点要注意下:整个交易是闭环的,预售、交纳定金等分期支付的行为,仅仅能确定对方的意向,大多数情况下,这个意向看起来很大,但并不代表交易的完成。所以在组织交易行为、统计相关数据时,“预售”、“定金”的指标不能作为最终结果。

C端业务中的交易,从有意向购买到完成付款,有快有慢:快则短短几秒——我买个几块钱的东西,没必要考虑那么久,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看中了直接拿东西付钱走人。慢则十几分钟,时间也更多花在价格对比、咨询细节上;哪怕是买车、买房,也是看中就当天交易、签合同,即便是分期付款,那也是买家和银行之间的账务问题。

B端业务中的交易,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很难在一天内完成的——除非面对的是小型卖家:老板在场、业务需求契合、单价不高,就有可能在当天签合同、打款。正常情况下,仅面谈环节就可能不止一次,而且即便拿下了这个环节,后面的签订合同、付款还会有讨论、审批、修改等各种因素,大大延迟了交易的完成。

因为交易周期的长短差异,导致业务流程的设计上,C端业务更倾向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支付,而B端业务倾向于更快找准关键决策人。

比如电商平台的商品页,右下角必须是“立即购买”的设计——绝大多数人是右手拿手机,大拇指用的最多,这个按钮放在右下角,点击率最高。

在“立即购买”后,把所有需要用户确认的信息放在一个页面内,哪怕拖的很长,也不能再做第二次跳转,因为接下来的引导动作是“立即支付”。

整个购买过程,尽量不超过10秒,3秒内解决支付,最好。

换到企业服务领域,比如卖财务软件,你需要直接找到财务总监、CFO,或者老板,尽快把他们的购买意向确定下来才行。

相应地,在获客环节的设计上,市场人员的投放渠道是这些人关注、活跃的媒体、聚集地;谈单策略的设计上,应该是更快挖出对方的核心需求,比如“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安全合规”。

总之, 一定要最短时间、最短路径去接触、拿下关键决策人。

三、售后服务轻重的不同

都是做生意,有没有售后服务,差别真的很大。

东西卖给你,后面什么都不管,除非另外交钱——这种模式也就独家,才敢这么做,有第二选择的话,买主肯定不考虑这种体验很恶心的生意。

大体来说, C端业务,售后服务很轻;B端业务,售后服务更重。

当然,肯定有个例不符合这个论断,比如家庭宽带,只要连不上网,你就能打客服电话去投诉,当天就能派人上门解决,哪怕排查结果是插头掉了,他们也得走完服务流程。这种业务虽然是民生保障服务类的,但你不能否认这是个消耗挺大的C端业务。

为什么售后服务会单独拉出来做对比?有两个因素,一是客群差异,二是客户转移成本。

相对来说,C端业务的客群更大,B端业务更小——【企业】肯定没有【个人】数量多嘛。

客群大,意味着选项多,那我的精力应该放在寻找更多客源,更快完成交易,攫取更多的利润;而不是只盯着眼下这一亩三分地,吃力不讨好地去搞各种售后建设。

除非市场天花板已经出现,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我才会把心思转移到服务上,在存量市场里,通过服务来赢得口碑。

客群小,意味着短时间内没得选,为了能占住市场,你必须得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而且还得随时准备升级,因为竞争对手也会模仿你的动作。

在B端业务中,各家厂商为了能在某个垂直领域实现“赢者通吃”的理想,往往会针对业内标杆客户提供各种优质的售后服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好的案例来影响更多客户。而且客户对产品、服务的高度认可和深度依赖,会导致一个新的影响因素出现——转移成本。

无论是To B,还是To C,在面临新选择的时候,只要利益差的不是很大,大家习惯性会选择当前的产品或服务——买东西嘛,尽可能买熟不买生,毕竟建立信任是个很花精力的事情。

尤其是B端业务,比如一套软件的采购、部署、维护,都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时间、精力,这个成本算下来,根本不是合同上签的那几万、几十万能抵得了的。

所以,这一点也是很多厂商积极投入售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续一个老客户远比签一个新客户省成本。除此之外,厂商还会故意设置一些门槛,让客户的转移成本更高,以此来绑定客户、挤走竞争对手。

接下来的商业竞争中,售后服务的质量,越发成为一家企业的护城河之一。

四、产品侧重点的不同

这一点的讨论范围收一收,我们只看互联网及相关领域,别的不做展开。

C端产品的侧重点在于【体验】;B端产品在于【效益】。

这个差异的出现,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导致——我自己买、自己用的话,产品相差不多,那我就选服务、体验更好的,反正花钱就是那么多,更换成本也没多高(或者就没有)。

但我是老板的话,那就要重点考虑投入产出比了,至于什么用户体验,不要紧,用户是我手底下的员工,这个可以牺牲一下。

大家都在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机App,同一类型的App,仔细对比一下就会发现:界面、功能、交互等,都差不多。

那通过什么来实现差异,吸引越来越挑剔的用户呢?体验——不是表面上的交互体验,而是 最大程度释放这个产品的核心卖点。

比如社交App的核心卖点是沟通,支付App的核心卖点是交易。

微信想做电商业务,各种尝试都有,但大盘就是起不来;支付宝之前老想着做社交,各种骚操作也是徒惹笑柄。两家App后来更聚焦核心需求,反倒越发树立了业内老大的地位。

另外举个例子,比如短视频App:抖音的设计风格、发展思路绝对是业内标杆,除了快手与之差异较大,其他App几乎就是照抄抖音。

所以快手能跟抖音掰掰腕子,其它几家被吊打。

那这个领域的核心体验是什么呢?高频快感+变现。

前者指普通用户,十几秒内一个爽点;后者指短视频发布者,有内容产出就有变现机会。所以抖音的底层推荐算法和前端的内容生态建设,是它升级迭代的核心目标,其它都是配料。

换到B端产品这边,核心卖点是对客户的效益,具体分为三个角度:

第一,提升效率。

To B的产品,无论是一个小工具,还是一套复杂系统,企业买来就是用来解决工作效率问题的,可以是缩短审批流程,也可以是减少文件传输。

总之,用了这个产品,必须让我更省事,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

第二,降低成本。

效率提上来,带来的第一影响,必然是成本降低。之前做这个工作要花5人天,现在效率提上来,只需要2人天,那剩下的3人天,要么安排别的事情去做,要么直接淘汰掉,相应的人力、时间成本都降了下来。

第三,增加营收。

既然某块工作成本有下降,那我的实际营收就是变相增加;甚至我能安排更充足的资源,去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项目上。

总之,省下来的钱,就是额外挣回来的;用这个工具能直接增加业务营收,只要价格合理,我肯定买。

所以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To B产品,无论怎宣传它的优势,总结下来还是落到这三点。

反过来看,作为B端从业人员,我们去推销自家产品时,只要把这三点给客户说清楚,符合对方的需求和预期,这个合作大概率能谈下来。

以上是四个角度来阐述B端业务和C端的差异,真要继续展开,我们还能总结出其它对比维度,限于篇幅,不做详细论述。

实际工作中,无论什么职位,都需要随时明白:我的客户是谁、对方为什么要买单、怎么收钱更合理?

一定要带着问题去做事,千万不要盲目执行。

 

本文由 @段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相关 [业务] 推荐:

业务监控

- - 人月神话的BLOG
前面写了一些文章,包括移动BI,企业信息可视化,微信企业号,基于SNS移动应用协同等,这些都是个人认为企业后续信息化可能存在的机会点或发展趋势. 其中核心词汇将仍然集中在移动化,SNS化,可视化,无边界这些核心词汇和能力实现上. 当前我们看到不论是网管系统还是IT应用监控平台,其核心重点仍然围绕在IT基础设施和资源,数据库和应用中间件的监控和实时预警上,其更多面对的是IT运维和管控人员,而非业务人员.

Google 进军团购业务

- Zhang Yi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尽管 Google  60 亿收购 Groupon 的计划未果,但进军团购这一领域的决心不死. 据 Mashable 提供的一份机密文件,Google 正着手推出自己的团购服务 Google Offers. 目前这一消息已得到 Google 的证实,但尚未透露何时推出这项团购服务.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无论是网站外观设计还是运作方式,Google Offers 与 Groupon 都很相似.

再谈业务架构

- - 人月神话的BLOG
要注意业务架构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有多个架构文档,形式化的图形建模共同完成的. 只要是企业内涉及到业务的方方面面,人,事,物,时间,环境等都可以在业务架构描述中找到详细的内容或者其父内容. 业务架构不等同于流程架构,流程架构是业务架构的一个部分;业务架构不等同于业务建模,业务建模仅仅是形成业务架构的一种方法;采用形式化的方法清晰的描述清楚企业业务即业务架构要完成的事情.

[] VoIP业务应该透明化

- ss - 科技专栏-网易科技
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笨狸(微博). Google再次发力,把原本只有美国本土才能使用的GMAIL直接拨号这个VoIP功能扩展到几乎全世界范围都能使用了,当然,中国用户也可以使用,前提是要把GMAIL的语言设置为英文. 其实,很多GMAIL的新功能,都要在英文界面下才能被释放. 虽然中移动再三声称不愿意只充当通信市场上的通道商,但事实上,他们现在连通道商的资格都岌岌可危了.

Facebook 可能关停团购业务

- Leo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路透社消息:Facebook 将在近期关停其自己的团购业务:Facebook  Deal,但另一个产品 Check-in Deal 将被保留. 某发言人向其表示“社会化服务自身已经有很强的驱动力引导消费者去本地商家消费. 作为团购业务的尝试,Facebook Deal 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目前这个消息尚未得到 Facebook 的官方回应.

惠普 PC 业务何去何从?

- tomz - 爱范儿 · Beats of Bits
今年 3 月,履职仅四个月的惠普新 CEO 李艾科(Léo Apotheker)在公布公司新战略后面对亚太媒体时,被媒体逼急了,直言“不能把董事会的内部讨论内容透露给任何人”,强调惠普“绝对不会”出售PC业务. 时隔五个月,8 月 18 日(北京时间 19 日凌晨)惠普对外确认将对个人系统部门(PSG)进行包括出售、分拆在内的“战略调整”,关停 webOS 硬件研发,可能分拆 PC 部门.

NVIDIA决定退出芯片组业务

- fz - GeekPark 捕风捉影
NVIDIA CEO黄仁勋本周表示,NVIDIA已经决定将退出芯片组业务,因为与Intel的纠纷导致NVIDIA无法继续提供芯片组产品. 黄仁勋本周在纽约的Kaufman Brothers投资者会议上表示,NVIDIA正在退出芯片组业务,并围绕显卡和移动处理器对公司进行重组. 他表示:“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即我们与Intel之间的纠纷,我们正在退出(芯片组)这一业务.

惠普宣布将保留PC业务

- Dennis Lee - Solidot
惠普临时首席执行官Meg Whitman发表声明,惠普将保留而不剥离PC业务. 从而放弃了前任CEO提出的分拆计划. 惠普首席财务长Cathie Lesjak表示,PO业务独立会需要约15亿美元一次性费用,诸如购买力下降和品牌合作机遇消失等其他因素会给惠普带来每年约10亿美元的成本. 但这一决定对Palm来说太迟了.

业务层资源国际化处理

- - CSDN博客推荐文章
用过struts2等mvc框架开发的同学都知道,使用struts2处理国际化的消息非常简单直观,但是mvc框架的定位是在展示层(jsp,action)等,在一个典型的3层结构中,处于最上层的位置,按照分层设计原则,下层组件是不可以调用上层组件的,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在业务层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需要国际化处理的消息信息,这些信息如何设置呢.

再谈企业架构-业务架构

- - 人月神话的BLOG
前面已经谈到过企业架构的层次和维度方面的问题,在这里简单谈下企业架构中的业务架构和业务价值链方面的内容. 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和演进,各个业务功能单元会逐步成熟,也会形成多个端到端的流程,这些流程涉及到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我们再进行高端业务架构建模的时候采用的方法也基本是参考业界标准的价值链模型进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