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的神经网络
很久之前我觉得移动端应用几百兆的模型不切实际,在不考虑蒸馏、量化等压缩方法下,发现了 MobileNet 设计的很神奇,大小只有几 MB,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了。就整理发布了一下,然后今天发现找不到了,神奇。(于是顺手和 ShuffleNet 一并整理到轻量化的神经网络中)
MobileNet-V1
基本上可以说这个版本是后面几个版本的出发点。先来看一下创新点:提出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 和 pointwise conv 来降低网络的计算次数。还是直接画图吧:
对于传统卷积而言,输入一个三通道的图片,如果想要输出五通道,那么就需要 5 个 $3\times 3 \times 3$ 的卷积核。一般一些,假设传统卷积处理图像的大小是 $D_F\times D_F$,有 $M$ 个通道,卷积核的大小是 $D_K$,输出的通道数数 $N$,那么计算量就是 $D_K \cdot D_K \cdot M \cdot N \cdot D_F \cdot D_F$。
在得到相同大小输出的情况下,使用 DW 卷积和 PW 卷积来简化一下这个计算过程:
如果换成深度可分离卷积和逐点卷积,可以看到达到同样的输出,参数量从 $27\times 5$ 减少到了 $27+15$,而且计算量为 $D_K \cdot D_K \cdot M \cdot D_F \cdot D_F + M \cdot N \cdot D_F \cdot D_F$。两者的比值是 $1/N+1/D_K^2$。
1 | class MobileNetV1(nn.Module): |
MobileNet-V2
V1 的思想可以概括为:首先利用 3×3 的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特征,然后利用 1×1 的卷积来扩张通道。但是有人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发现训完之后发现 dw 卷积核有不少是空的。
作者认为这是 ReLU 激活函数导致的。于是做了一个实验,就是对一个 n 维空间中的一个东西乘以矩阵 $T$,而后做 ReLU 运算,然后利用 $T$ 的逆矩阵恢复,对比 ReLU 之后的结果与 Input 的结果相差有多大。作者发现:低维度做 ReLU 运算,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而在高维度进行 ReLU 运算的话,信息的丢失则会很少。
由于卷积本身没有改变通道的能力,来的是多少通道输出就是多少通道。上面又得出低维通道不好的结论,因此使用 PW 卷积升维再降维,这也就形成了 Inverted Residuals 这种结构,因为传统的残差结构和本文相反,传统的是先降维在升维。
这样高维的仍然使用 ReLU 激活函数,低维的换成线性激活函数。因为有先升维在降维的结构,因此使用了残差连接来提升性能。
1 | class InvertedResidual(nn.Module): |
MobileNet-V3
主要做了两点创新,一个是在 MobileNet V2 残差分支加入了 SE(Squeeze-and-Excitation) 注意力机制的模块,一个是更新了激活函数。SE 注意力就是通过池化得到每个通道的值,并输入到全连接层学习到每个通道的权重,对每个通道的数值进行更新。
1 | class SELayer(nn.Module): |
在重新设计激活函数方面,使用 h-swish 激活函数代替了 swish 激活函数,因为更容易计算。对于 swish 激活函数: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text{swish} x &= x \cdot \sigma(x) \\
\sigma(x) &= \frac{1}{1+e^{-x}}
\end{aligned}
\end{equation}
这个反向传播和激活的计算过程略显复杂,对量化不够友好。于是使用较为接近的 h-swish 激活函数代替:
\begin{equation}
\begin{aligned}
\text{h-sigmoid} &= \frac{\text{ReLU6}(x+3)}{6} \\
\text{h-swish} &= x \cdot \text{h-sigmoid}
\end{aligned}
\end{equation}
1 | class h_sigmoid(nn.Module): |
1 | class InvertedResidual(nn.Modu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