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数字化_david_lv的博客-CSDN博客
(1)中国产业演变与数字化
上周六,一个做地产SaaS的朋友问我,信息化和数字化到底有啥区别?我就给他拿地产行业管理系统举实例给他讲。
我说,数字化的兴起有个大背景,那就是:
1、互联网的普及:数字营销、在线协同
2、电子商务的普及:在线B2C/在线B2B、在线银行/企业支付、在线税务/电子发票
3、新技术的普及:社会化大数据、人工智能、IoT物联网
中国在B2C电子商务方面很发达,但是在B2B电子商务方面不发达。这本质和中国的全球产业分工相关。
日本和美国从1970年代开始打贸易战,一路打到电信战、汽车战、芯片战、金融战,在1985年最终签订《广场协议》,日本因广场协议因成本,产品被逼转移到东南亚和亚洲四小龙,在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全球大融合之后又转移到中国大陆。日本在1992年开始股市下跌50%,地产下跌50%,日本宣布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自主可控第五代计算机体系研发失败。1997年,转移到东南亚和四小龙的日本产业,遭受美国金融巨鳄索罗斯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海外产业损失折半,日本开始进入失去的二十年。日本开始放弃最终产品,退居到技术门槛高、利润丰厚的上游核心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精密生产设备,日本企业管理从戴明环质量管理持续改善,转移到全球供应链投资和整合运营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
中国目前的产业还处于最终消费品的生产。等中国的产品层次往高端装备设备产品走,等中国的产业环节从集成制造往上游核心零部件走转移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对企业业务、B2B电子商务,才能兴旺发达。我预计这个时间是2025年以后,估计是2028年。离现在还有5-6年。
(2)以地产数字化实例来说明
我给我朋友画了一张图:
作为地产管理系统,一般有:采购招投标系统、建造项目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过去都是:表单录入、审批工作流引擎、查询统计。那是典型的信息化:在线下完成事情,然后录入到IT系统中。
现在有了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有了新技术的普及,就可以探索在线上直接完成业务,数据就自动沉淀下来。
设计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搞社会化在线协同,让设计院、业主方、建筑方在线协同。可以借助社会化数据大融合,来快速生成自己的设计模板。可以借助智能硬件ARMR,快速进行3D仿真体验。
在采购招投标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公开招标,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来做在线投标、在线保证金订金支付,可以借助电子证照做在线资质审验,可以借助社会化大数据融合来引据采购项、采购成本、采购条款,而不需要自己从零录入、自己凭经验拍脑门制定。过去IT厂商提供的软件就是个空壳子的软件,现在IT厂商提供的SaaS云服务,里面是含有持续不断加工训练的主数据、模板、模型。
在建造项目管理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搞社会化协同,把设计院、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项目管理方,乃至监管方住建委、消防、安监局都卷入进来,进行在线资料报送、在线审批、在线监管。
在现场管理环节,可以借助电子证照来自动识别、人脸自动识别。可以使用传感器、RFID、二维码、GPS定位、摄像头拍照与监控等等技术手段,来搞: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监控、施工设备安全监控、现场物料安全监控。
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继续多琢磨我那张图自行理解。
(3)最后
我过去说过三个理论:
-
数字化要点:以机器为主以人为辅
-
数字化企业的特征:网络连接、数据智能
-
产业互联网特征:在线业务处理、社会化资源、社会化数据服务、智能调度
很多人看完我上述讲的房地产行业数字化的案例,大多不以为然。觉得这有什么啊,这有什么啊,仍然看不出来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唉,这就跟我过去干零售业和电子商务业时遇到的问题一样了。我过去参加过一个群,里面都是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的高管,他们就对电子商务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中国电子商务之流,别看现在蹦跶的欢,其实就是因为电商会融资烧钱、电商会玩网络营销拉流量。等退潮了,还不抵谁没穿裤衩呢。所以这些中国知名零售商的高管们,都在等着看中国电商们的笑话。
中国知名零售商,他们把电子商务仅仅看做是企业的通路之一。可以线下官方旗舰店直营、可以线下分销、可以线上官方旗舰店直营,不就是通路之一么,电子商务有啥大不了的。
而他们却忽略了电子商务的天然先进性,我过去已经说过一万遍的电子商务的天然先进性:
1、互联网:天生是具有网状、垄断性
2、直Hold顾客、最短价值链:消费者-电子商务零售商-商品制造商
3、最大人效:不用销售人员和促销人员,顾客自助挑选自助下单自助支付。而且24x7营业
4、最大坪效:通过信息流滚动、千人千面、搜索、实时关联推荐,可以做到无限坪效
5、持续改善:低成本高效率的实时用户行为全过程跟踪,可以持续改进经营
6、后台大规模作业:自动化大型仓储、智能化仓储调度、智能化物流调度
我想,过去做信息化的那帮人,看数字化,也和零售人看电子商务一个思维。这有什么呀,这有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