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大规模裁员后,计算机专业会成为下一个土木吗? - 知乎
先说答案:不太可能。现在的大部分小程序员呀,题做得是够了,就是年龄小了,网也上晚了,我来给你讲点过去的故事你就大概有数了。我也没有给你分析寰宇国际经济形势的能力,只是用我个人的经历给大家说一下为什么计算机的发展和土木这种专业有本质性的不同。我个人经历参考价值业有限,如果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很欢迎大家分享。
我05年考上哈工大,当时上计算机学院分数是整个录取段吊车尾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是我把机械,自动化和土木都填在前面了,结果一个都没给我,录取书发家里我打开一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傻眼了,这是学啥的?我当然知道什么是计算机,我家03年的时候有的电脑,但我只用来偶尔拨号上网(那会儿上网还要输用户名密码登陆个一分多钟)来学英语查单词,完全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有技术。
我当时第一念头就是遭了,肯定找不到工作,我从来没听说过哪个大人说计算机吃香。进了哈工大之后这种感觉更明显了,当时开大会,我当时女朋友是航天学院的,我去接她吃饭顺便听他们大一宣讲,我靠,太牛了,毕业生居然能99%立即就业,月薪最低都是5000,有的还能接近10000(05年你想想),还是带编制的,那个羡慕啊。后来土木专业的老乡跟我打球的时候说,今年大四的土木学长,被中建几局领导过来打包要走了,都不用去什么招聘会,寝室里面睡觉就找工作了。然后我一看这还了得,我得转专业啊,当时想的是转去自动化或者机械,土木不用想了,大基建时代,顶流分数,转不进的。但是很“不幸”,大一成绩太差了,没转走,只能心有不甘的继续待在计算机学院了。
到了大三的时候,我是没想过读研的本来,尝试过去找工作,问学长就业的一些建议,那会儿最好的就是去外企,比如Oracle,微软还有那会儿还没跑路的谷歌,再来就是爱立信,诺基亚还有冉冉升起的华为,再差一点就是什么东软,浪潮了。但是薪资方面,除开外企,基本都不咋地,而且一样加班,那会儿虽然没有996成风,但是一样有“日本人来中国企业上班说大家要努力加班最后被中国人的加班程度吓跑”的笑话,那会儿大家不觉得加班是多大个事儿的主要原因是真的在遍地捡钱。但是这个钱,计算机是捡不太到的,主要就是土木和制造业老哥在发财,一个项目下来几万十几万的奖金,考虑到那会儿的房价,你不眼红是不可能的。
网龄比较大的朋友应该是认识下面这个图的,这位老哥是很久以前一个身患重病很有名的乞丐,因为极其糟糕的程序员就业形势,这张图很多计算机Q群里都有,你看现在还有人敢发这玩意儿不?以至于当年甚至有家长在我妈面前骑脸嘲讽我说“IT人才?我看是挨踢人才”,当然,十余年过去,那位家长变成了我的笑话。
别问为什么没有python,09年有几个人在写python?当时一想,既然掉到坑里了也没办法了,读个研吧(那会儿很不流行读研),考研已经晚了,美国太贵了,就欧洲吧!向学长打听了一下有个法国工程师项目,好像还像那么回事儿就去了。但是在临近出国的最后半年学语言的时候,我就发现事情好像有点不对劲。
航院作为工大工科王冠上最大的钻石,一直是录取线霸榜的存在,我记得还有过上清华线的同学不去清华选择来了哈工大航院,我在大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发现他们的新生欢迎会上吹的东西在发生改变(我在学校里干学生工作,经常组织会场)。我大一的时候,他们吹的是高收入+高地位+编制+理想;大三大四的时候就不太谈收入了,主要是说编制,因为当年金融海啸,大家对稳定收入看的比以往更重了,等我法国毕业了之后回来看老师的时候,打听了一下,说现在已经开始主攻谈理想了。。。土木的情况我也就不说了,我那批同学倒是基本都赚到钱了,后来都当成了某总或者某高工,但是无一例外,同学聚会都在说一天不如一天。问了一下,说能接到的项目和条件都越来越差了,航天口的朋友也说国家的投入力度已经在下降了,我那会儿还在跟他们开玩笑说别装逼了,你们至少挣到钱了,我这还是穷光蛋哦。
其实究其原因,现在回头看来就是那会儿的计算机行业独立性太差了,依附于各个学科,比如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航天甚至是土木机械。你说你会编程,然而编程本身并不是个创造价值的技能,就跟画画一样,是一种纯洁的智力活动,需要依附于实体产品存在。然而那个年代受限于硬件水平和金融发展,许多今天CS人从事的工作实际上是被外专业的人兼职在做,也就是所谓的我干着某个需要顺带编编程的工作。
这个现状其实感觉到了12年都是没有太大改变的,因为移动端还没有特别普及(无论是laptop还是mobile),互联网哪怕是硅谷都还处于蓄力的阶段,大家看Facebook甚至都是主要在电脑上看,偶尔用手机聊个QQ啥的就挺潮了(我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13年的小米2)。但是13年14年以后我在沃尔沃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元件水平在迅速提升,不只是车载设备,游戏图像渲染,移动端甚至通信设备的性能在那几年爆发得非常厉害。
然后就是一波薪资起飞的过程,我记得很清楚,我本科毕业的时候大部分同学找的工作在5000块钱这个区间,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又看过一次国内工作,一线城市普遍能够给到10000左右或者差点了,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搞不懂国内的薪资制度,当时我还咨询过同学8000 x 16和10000x14有什么区别,这两个offer一个是中兴,一个是华为。再后来我读博的时候15年年末,能到14000这个区间,再往后就是一天比一天高,甚至开始有个“倒挂”这个说法。然而这种发展是在欧洲体现得并不明显,因为欧洲的计算机就业模式仍然是中国在15年以前的模式,大量依附在车厂,高端制造业和通信设备生产商中,很少有纯粹的互联网流量经济,所以薪资始终没有爆发式的增长。
就是大概在那时起,我开始感觉到计算机“火”了起来。哈工大的名声在东北是当仁不让的,我在东北坐出租车,说我是哈工大的,司机师傅有时候都会问我怎么教育孩子。。但是每次问我学什么我说计算机的时候,情商高点的就是嗯嗯两声说不错,情商低的就会直接问这是学什么的?我见过最离谱的是问我和计算机和计算器有啥区别(这问题其实硬要较真还真能说道一下)。所以虽然“贵”为工大毕业生,从未享受过什么专业上指导别人的乐趣。但是在16年之后,我收到过太多来自亲戚朋友小孩,学弟学妹甚至是网友的请教,问我怎么“转码”,“刷题”。我一方面当然是感觉很荣幸,另一方面也是很诧异,后来一想感觉可能真的是我们那个年代的CS人太少了。
甚至是我博士入学的时候,招生委员会面试我的时候,我的简历被主任看了,还在跟我说“Wow, we have a pure CS student here.”我还特别尴尬,没明白他是在说什么。后来老板跟我说选人的时候大部分人本科都是学物理数学的,好一点的做EE,EI的,就我一个本硕都是正儿八经的CS,直接一眼相中。现在呢?我帮我老板招PhD,我们这个方向如果本硕都不是CS基本直接拒掉,硕士转CS的也要细细把关,原因也很简单,太多转专业的人了,以至于有个CS本科学位直接在竞争中都高人一等。
直到2020年,所谓的迎来了国内互联网的寒冬,当时我就听到很多人劝退转码的声音,说别学CS了,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从未同意过这种想法,完全不同意。我见证过CS崛起的整个过程,它和其他专业的强势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首先,CS本质是一门技术,而不是一个特定的行业。你学土木,学机械,虽然有一定的泛用性,但是总归就是那几个行业可以选择。然而,CS曾经经历过一段低技术力,低复杂度因而被外专业从业者简单习得运用的年代,然而随着问题的复杂化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现在的CS是一门被运用在各行业的辅助技术(甚至是关键技术),你将不得不聘请真正意义上的CS专家来解决问题,即使他们可能跟你的主业务完全不相关。比如曾经沃尔沃的车载互联网工程师,甚至许多人是车辆工程师出身,他们的主业是造车的,GPS报警,全球定位那套系统只是他们的副系技能树。然而如今的车厂,养着一大帮完全不了解车(比如我),但却做着最值钱的部分之一的技术部门。这和许多外专业有本质不同,土木老哥要融进外专业产业恐怕难度还是不小吧?
其次,CS是不太吃政策的且具有未来。大基建时代,航天补贴时代甚至是后面的电车,芯片时代,尤其是在中国,国家财政补贴是市场人才待遇的决定性因素。某些行业特别兴盛的原因甚至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社会生产力或者幸福感,纯粹只是因为目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有利于他们。当然,计算机一样不能在金融市场中免俗,所以互联网经济也有周期性。然而,总体来讲,CS产业的独立竞争力是很强的,因为长远来看,计算机的技术进步幅度和加速度可以说高过绝大部分其他产业,我认为只有19世纪末的电机,20世纪中叶的载具(汽车,卡车等)可以相比,关键是计算机的泛用性和产业利润率比这两个恐怕还要强上不少。而且从长远来看,计算机技术还远远没有覆盖饱和,比如我从事建筑设计业的朋友,他提到现在建筑设计也开始用一些深度学习和VR之类的技术进行提升,这也就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事情;至于我现在做的自动驾驶和车载人工智能,更是处于“绝对可行,只是时间问题”的掘金过程,其他行业里你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
再者,CS专业就业梯度友好。这一点往往被人忽视,许多专业的就业曲线十分陡峭,往往要在付出大量学习成本后才能实现初步就业。比如极端的医学,就业者需要可能长达十年才能达到业界的基本就业要求,好一点的比如土木行业,我虽不了解,恐怕要能经手实际生产力项目也得要个几年的学习吧?毕竟房子这东西安全容不得马虎。但是CS就不一样了,从3个月培训班到30年科学家,整个业界的就业曲线是比较柔和的,这个给后来者比较好的入行机会。挣钱的行业远不止CS,像数学,医学,法律等都很挣钱,但是他们的入行门槛太高了。
最后,CS不等于互联网程序员,也不是青春饭。你觉得CS是互联网是因为中国目前的CS人才集中在互联网,但我站在欧洲我也会得到相反的结论,CS=高端制造业,这种推理都是有问题的,就像我之前说的,纯CS是没有什么产业的,编程本身只是个智力游戏,问题在于应用在什么地方。同时,CS是青春饭这个理由也不太站得住脚,即使是在国内,大面积CS人才投入到工业界中也就是近15年的事情,程序员35岁必然失业这个论断你得首先找到大量35岁以上的前程序员,然而在中国这个样本太小了,我大约就是这个岁数,我当年的同专业同学其实还在从事CS行业的人一点不少,不做的一般是09年那会儿就转行了。国内的程序员职业寿命确实目前看来有点短,但是主要问题我之前也回答过,跟CS本身没太大关系。
用一句话总结的话就是CS当年崛起的过程和土木崛起的过程完全不同,同样,他也不会因为土木衰败的原因而衰败。
PS:我始终反对无脑转CS,具体原因见我之前回答。但是我还是要承认,如果你面临选专业或者行业的情况,在智力达到要求,兴趣没有极大反感和偏好,爱情与理想比较懵懂的情况下,CS确实是最好的几个选择之一。然而我一再反对顶着自己的厌恶和在天赋极其糟糕的情况下强行走这条路,我这几年见过不少这种同学,下场都不太好,这个行业的先驱者红利已经被像我这样的人吃得差不多了,在信息差逐渐打开的今天,我建议要秉承“不一定要让自己快乐,但一定不别让自己难过”的思路选择专业。
这隔离时差我看是倒不过来了,写完又困了。。